朱展慧,李 军,盛国荣 (南通汉药中医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慢性荨麻疹(CU)是外周毛细血管扩张致渗透性增加,皮肤出现的一种水肿反应,临床表现以风团、瘙痒为主,病程均在6 周以上。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CU 发病原因不明,普遍认为与免疫功能改变有关[2]。西医以抗组胺药物对症治疗为主[3],但抗组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停药易复发。本研究用中药银连祛风汤治疗CU 患者48 例,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T 细胞亚群(CD4+、CD8+)水平的变化情况,报告如下。
96 例CU 患者均来自于2018 年7 月~2019年10 月期间本院皮肤科门诊,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48 例和对照组48 例,治疗组:男20 例,女28 例,年龄18~62 岁,平均(36.42±10.83)岁,病程6 个月至4.3 年,平均(21.43±12.41)个月;对照组:男21 例,女27 例,年龄19~64 岁,平均(35.06±11.65)岁,病程4 个月至5 年,平均(20.27±13.68)个月。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4]及中医[5]CU 诊断标准;②1 周内未服用抗组胺药和治疗CU 的中药制剂者;③1 个月内未服用糖皮质激素者;④妇女不在妊娠期或哺乳期;⑤无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⑥无严重系统性疾病者;⑦对本试验药物成分无过敏史者。30 例正常对照组来自于本院门诊体检健康者,男13 例,女17 例,年龄22~56 岁,平均(33.25±9.67)岁。在性别及年龄方面,正常对照组与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组内服银连祛风汤,其处方为:银花10 g,土茯苓30 g,生地30 g,连翘10 g,生石膏30 g(先煎),丹皮10 g,白蒺藜20 g,地肤子15 g,茵陈30 g,地骨皮15 g,生甘皮5 g,炒僵蚕15 g。以上饮片加水浸泡,过药面2 cm,大火煮开后小火慢炖至200 ml,早晚各1 次口服,每次100 ml。对照组给予地氯雷他啶分散片(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972;规 格:5 mg/片)1 片 口 服,每 日1 次。两组均连续用药8 周。
1.3.1 临床症状积分评定[6]
内容包含瘙痒程度、风团大小、风团数量、持续时间、风团水肿程度等5 项,每一项目均在0~3 分之间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症状越严重。
1.3.2 中医证候积分评定[7]
内容包含口渴少饮、肢体困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滑等5 项,每一项目均在0~3 分之间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症状越严重。
1.3.3 生活质量评估标准[8]
对临床症状、心理感受、躯体感受、临床治疗、工作、锻炼、日常活动、社交娱乐、朋友关系、家庭关系、衣物选择、性生活12 个条目进行CU生活质量评价,在0~3 分之间进行逐项评估,生活质量随分数降低而提高。
1.3.4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9]
痊愈:治疗后,临床体征与症状完全消失,疗程结束后1 个月内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疗程结束后1 个月内无复发或仅复发1 次,对复发者继续使用实验药物症状控制;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皮疹范围和风团直径均变小,数量大大减少,持续时间也明显缩短,但需继续服药治疗才能控制症状;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改善不明显,皮疹、瘙痒等症状基本无变化。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病例总数×100%[10]。治疗结束后1 个月的月末记录临床有效率,治疗期间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正常组和两组患者IgE、CD4+、CD8+水平的变化情况。实验前,两组患者和正常组均在早晨8:00 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疗程结束后次日,两组患者早晨8:00 空腹再次抽取静脉血3 ml,1500 r/min 离心30 min 取血清,-80 ℃冻存备用。IgE 含量用ELISA 法测定,CD4+、CD8+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提供的方法进行操作。所用主要试剂和仪器:IgE ELISA 试剂盒、藻红蛋白(CD8-PE)标记抗人CD8 抗体试剂盒、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抗人CD4 抗体试剂盒(上海蓝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Elx-800 型酶标仪(美国宝特);FACS Calibur 型流式细胞仪(美国BD 公司)。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DLQI 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DLQI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和DLQI 评分比较
治疗前,患者血清IgE、CD4+、CD8+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均明显升高,IgE、CD8+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改变程度优于对照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2。
疗程结束后1 个月的月末统计,治疗组有效率91.67%(44/48),对照组有效率77.08%(3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用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观察记录,治疗组48 例患者中有3 例分别出现轻微恶心、腹泻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对照组48 例患者中有10 例分别出现轻微嗜睡、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以上不适症状均未作特殊处理,继续用药,不适症状均在1 周内逐渐消失。
中医学上将CU 归属瘾疹范畴[11],认为因汗出当风,风邪侵袭,气血不足,卫外不固,湿热蕴结,进而复感湿邪,兼寒湿热邪,发于肌肤见风团瘙痒而发病[12-13]。因此,治疗CU 应以疏风散邪为根本,配以调和营卫进行治疗[14]。本院自制中药银连祛风汤协定方是在长期临床实践基础上发展而成,处方中银花、土茯苓合用具有清热除湿作用,生地、丹皮合用具有凉血养阴作用,连翘、石膏合用具有清热泻火作用,地肤子、茵陈、炒僵蚕合用具有清热、解毒、止痒作用,白蒺藜具有熄风和止痒作用,地骨皮具有清肺降火作用,生甘皮具有理气降逆作用。该处方诸药合用,在祛风清热解表止痒的同时,又辅以调和气血之效,还兼顾润燥通里之功。在长期的皮肤科临床实践中,用银连祛风汤治疗慢性荨麻疹,能有效控制临床症状,做到标本兼顾,提高疗效。
本文进行了银连祛风汤治疗CU 的临床应用研究,并与地氯雷他啶分散片进行了临床疗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和DLQI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银连祛风汤能有效改善CU 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减轻CU 患者炎症反应和临床症状,大大提高机体的防御功能。
研究表明,IgE 介导的I 型变态反应是CU 发病的主要原因[15],患者自身机体形成抗体[16],与亲和力较高的IgE 受体相结合,通过免疫应答使得嗜碱性粒细胞与肥大细胞释放大量组胺等介质,进而诱发风团、皮疹、瘙痒等CU 特有的临床症状。CU 患者血清IgE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其水平的高低与CU 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16-18]。因此监测血清中IgE 的表达水平在CU 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研究表明[19],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在CU 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中CD4+、CD8+是一类反映机体细胞免疫状态的T 细胞亚群,CD4+/CD8+比值可准确反映机体的细胞免疫调节水平。近年来的研究[20-21]进一步认识到慢性荨麻疹患者体内存在CD4+和CD8+T 细胞比例失调,CD4+/CD8+比值的降低是慢性荨麻疹发病的重要因素。所以,选择适当的干预药物调节失调的CD4+/CD8+比值,对CU 的治疗具有临床实际价值。
表2 正常组和两组患者血清IgE、CD4+、CD8+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西医治疗CU 常采用抗组胺药物,但此类药物仅暂时阻断H1受体,无明显抗5-羟色胺和抗胆碱作用,也无明显修复和调节免疫功能。抗组胺类药物治疗CU 虽见效快,但药效保持时间较短,大多只能控制临床症状,病情容易复发[22]。传统中医中药具有标本兼治的优点,延长药效时间,起到缓解、消除CU 症状的作用。
笔者通过对银连祛风汤治疗CU 后IgE 和T 细胞亚群(CD4+、CD8+)表达水平影响的临床实验研究,认为银连祛风汤治疗CU 疗效确切,临床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和DLQI 均明显下降,随着以上分值的降低,血清CD4+含量及CD4+/CD8+比值明显上调,IgE、CD8+含量也得到相应下降,说明银连祛风汤的临床治疗效果与血清中上述指标值的变化有关。推测银连祛风汤治疗CU 能发挥良好临床治疗效果,可能是通过增强CD4+,抗原提呈T 细胞亚群的功能,并同步下调IgE、CD8+的效应,使得血液中的炎症细胞因子产生被抑制,细胞因子网络也同步受到影响,进而全身CD4+/CD8+的比值由治疗前的紊乱逐渐恢复至正常所致。而银连祛风汤是通过什么途径调节CU 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减轻皮肤炎症深层机制是什么,是本课题将要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