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长江上的救援“119”

2021-02-06 01:56
珠江水运 2021年1期
关键词:小修水手红船

在清代长江上如何开展水上救援呢?那时有一种被叫作红船的救援船只,是专门为保障水上行船安全而打造的,因为船体通常涂红漆以示醒目,也称救生红船、救生船。相当于现在的水上119。

清代长江汉口水运盛况。

红船的起源

红船之名出现在明朝以前。明初,作为正式编制设置的红船隶属于水驿递运所,主要职能为传递信息、运送官员等,还不承担救生船的功能。洪武元年规定,“水陆递运所的船只俱用红油刷饬,也称 ‘红船’。船只大小不等,定员也不同。六百料者每船水夫十三人,五百料者十二人,四百料者十一人。每船置牌一面,开写本船字号、料数及水夫姓名等,以便官员检查”。红船与驿船不同,在级别和形制上存有差异,“凡前项应给驿船之人,系官者两人同载,非官者四人同载,共关文一纸;应给红船之人,系官者四人同载,非官者六人同载,共关文一纸”。

救生红船制应起于明代末年。同治《归州志》卷10周昌期《修黄魔神庙记》“ (周昌期)乃捐俸造救生船二只,且建庙……本年五月有木筏行船先陷于漩,已救活二十余人,六月复有船陷漩中,一船五十余人尽行救活。”周昌期是天启崇祯之交间的归州知州,但其设置救生船时间应在天启年间,故民国初年《峡江滩险志》称“又明天启中知州周昌期创设救济船二只于州西二里叱滩。”由此来看,长江上游最早的救生红船制应起于明代天启年间。

大规模设置救生红船是在清代康熙年间,当时康熙皇帝谕令在当时宜昌与夔州间设立救生船,使“每年多所救济,商民感激”之说。同治《归州志》卷记载:“救生船,康熙丙辰年分巡道李会生、知州邱天英设立,叱滩、石门、上八斗、下八斗船只每处觅水手六名,每遇覆溺,全活甚多。后又添红曳滩、新滩、黄平滩、咬岭滩四处,水手工价照给。”从以上记载来看早在清代康熙五年,长江上游已经大规模设立救生红船了。

清代在长江中游的湖北,随着水上交通运输的活跃,尤其是以汉口为中心的城市成为商品集散之地,救生红船逐渐广泛开设。有关方志记载,“乾隆三年,奉上谕,湖广地方三湘七泽水势汪洋,凡有应设救生船之处,着该督抚确勘,照江南一例办理,钦此”。一面是大规模的设置,一面是学习江南的经验。乾隆时期,全国范围有一个广设救生船的过程,湖北也在此时出现一个高潮。据统计,当时湖北官设救生红船 总数达67艘。

红船的配置

红船用红漆刷船,意在醒目警示,宣示其官船身份,及救生职能。救生红船专司对水上失事船只的救护,一般要求救生红船本身要小而灵活,且易于被其它船只发现。清代重庆巴县一带的救生红船系用五板小船充当,合州嘉陵江一带则用平底快船充当,青神县则以大五板船作救生船。为了醒目,一般在救生船上都涂上红色作为标致,故有救生红船之称。按惯例一般每滩设一至二只红船,最多如红石滩曾集中设有二十只红船,以 资循环救护,每只红船一般设有水手二名、挠夫四名,合计六名,有时也只设四名水手。

而在鄱阳湖地区的红船也是差不多的设置,据《都昌文史资料》中对鄱阳湖老爷庙水域“救生红船”有描述:“红船为巴斗型,舷比巴斗底,底部较宽,因此可以在大风浪中航行,为了救生需要,桅杆顶端有梭标尖的标志,舱面设有严实的锁舱板,浪遏下来,不会进水,舱容大的300担,小的150~200担。布帆比船身短而宽,船上驾驶用具比较牢固齐全,还配有救生设备。”

据统计,清代从长江上游的成都、屏山开始,直到下游的镇江、扬州、上海,都曾设立过大量的救生船,建立了大量官办救生局和民间救生会,有些名称不一的善堂也兼有水上救生之职能。其中清代长江上游曾设立的救生红船多达100多艘,红船水手曾有500多人。仅乾隆年间,湖北一省就设有104艘救生船。

红船的经费

清代救生红船的运营管理以官办为主,其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专门的专项拨款,地方史志多有记载,湖北襄阳县有“救生船三只,每船水手三名,共计九名,每年工食银一百零八两,此银在藩库请领,如有解司库正杂款项 银两,准其画抵不入奏销”;宜昌府在红石滩救生红船设六处,“旧设救生红船各一只,水手各六名,岁支工食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而崇阳县仅在其《食货·经制》中见“红船一只,水夫十名,正闰工食并修船银八十五两二钱”。

被称为长江救生船的红船。

对于红船的水手以役的方式招募,固定领取官方支给银两。对于救生水手,一般由官府或善堂发给号褂,每月工食3-6钱,而且每一次救生、捞浮、收瘗都另有赏银。有的救生会社在中秋、端午、年终时还发给水手赏钱,冬腊二月还有发炭火钱的。有的救生局对于一次救护人多的还赏给酒食一席。所以,当时救生水手是一个较为艰苦但收入相对稳定的职业。

对于红船的打造和维修,当时往往是按大小分不同形制,不同形制按其大修、小修及更造,均限定不同的工料银。在《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一百三十五工部有一个资料,即乾隆十一年“覆准湖北各属救生船,照内河战船年限修造。船长四丈五尺 阔八尺者,小修工料银九两八钱,大修十有六两四钱,更造二十五两二钱 ;长四丈二尺阔八尺六寸者,小修工料银九两九钱,大修十有六两五钱,更造二十五两三钱;长四丈二尺阔八尺者,小修工料银九两二钱,大修十有五两三钱,更造二十三两五钱;长三丈五尺阔八尺者,小修工料银七两七钱,大修十有二两九钱,更造十有九两八钱 ;长三丈五尺阔七尺者,小修工料银六两七钱,大修十有一两一钱,更造十有七两一钱;长三丈五尺阔六尺四寸者,小修工料银六两一钱,大修十两二钱,更造十有五两七钱;长三丈阔六尺者,小修工料银四两九钱,大修八两二钱,更造十有二两六钱;长二丈二尺阔五尺者,小修工料银三两,大修五两,更造七两七钱,各有奇,湖南救生船亦照湖北之例办理。”可见,在乾隆时期的湖北,官办救生红船大致规定有八种形制,长阔各异,大小不同,大修、小修及更造所额定支出也均不同。

清代江海繁华景象。

红船的职责

水上救生是红船最主要的职能,其他一切职能均是因保护行旅水上安全而衍生出来的。在江面险要处,风平浪静或恶劣天气,救生红船或停泊或游弋,均应监视水面,凡救得活口送善堂局照顾,水手均可获一定的报酬。汉阳的敦本堂,在晴川阁左侧,是在道光三年由绅商捐建的,主要功能就是江面上的救援,“时以大江风浪险恶,船多覆溺,特设救生船数只,无风则泊禹功矶下,有风则游奕巨浪中,遇有不测,驶往拯救,积年全活无算”,有统计汉阳敦本堂十年间救活4132人。

而在巴县,设置红船等救生船只和机构后,江面上的救援效果很明显。从《清代巴县档案》中的具体救护案例来看,救活人数往往是溺水者的85%以上,有时救活率甚至达100%。救生局、善堂一般都颁布有专门的章程,对具体人员救捞、报酬赏钱、收支运营、奖励惩罚等项都有严格规定。规定船上专门备有棉衣、生姜、皂角末等,对救起者给予医护和生活关照。被救人员中无家可归者留会中休养,免费给予伙食,并规定了具体的时间限制。据《峡江救生船志》记载:“各滩如救获一人,视其行李荡尽者,发给路费一串文”,有的地方则规定“量给路费”,或按里程远近折算路费。按规定一般每救活一人,水手会得到官府或善堂的赏钱500文到2000文。

红船的另一个职责是护航。救生红船通常是择险之地停泊,见有船只遇险则驰往救援。在部分地区,救生红船也与渡船或客船配合,一路保护。建于清同治辛未年的敦实堂救生局的职能护航职能发挥的很好,“当水流汹涌之时,于关圣祠五显庙接驾嘴打扣巷四处各设义渡二只,以渡行人,又设护划二十只,分泊于各险要之 处,专司救护行船”,于是此县南河渡渡船与救生船并用,遂致四年无覆船溺人之忧。

在水上一些重要地段,或者天气恶劣等影响航行的因素出现时,救生红船同时发挥警示的职能。据清同治版《宜昌府志》载,“江水泛涨之际,大船横泊有碍渡船,请示添设差役,酌给工食,不时梭巡;并雇船指示大船顺泊,以免倾覆之患 ”。警示职能不仅是对大船的指引,更有对渡船过渡的监督,早光绪版《光化县志》载有救生约规:“河流汹涌,最易覆舟,议当甚涨之时,管月首士随时查看,即在城上立杆升旗,禁止过渡,防患未然;然船户如敢冒险偷渡送官惩治,不得徇情,以免下次效尤,尤误人性命。”警示与护航双重职能通常结合一起,更加有效地保护行船及行旅生命安全。

保护漕运也是红船的职责之一,漕运是关系国家安定的大事,官办救生红船的护漕功能得到清政府的极大重视。清代京口本已设有护漕救生船,康熙帝于四十六年巡视京口时“以救生船少,特谕巡抚于准议行添设,乃选京口渔舟计六十余只,日用其六,更番应调,活一人者予一金,死者畀三之一,著为例;又捐置义田五百亩,以其岁人给工费犒赏,有余则储为来 岁之用,镇 江知府冯庭棠为计。勒石 。”湖北作为清代重要的粮产区和粮食转口贸易地,水运繁忙,然而湖北水面曲折险恶,救生红船担当救护粮船的功用同样发挥的很好。另外还有打捞浮尸,帮助船主打捞失事船只财物的职能。

在开展救援的过程中,清代加强了对水手的监管除了防止其救生捞浮时贪财不义外主要是防止其夹带私货,尤其是防范贩卖私盐。

民办的红船

民办红船救生会,当属镇江京口救生会办的最好。清初,镇江段长江江上船覆人亡的事故频频发生,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京口15位绅士共同协商,决定成立京口救生会,宗旨是“救涉江复舟者”,购买了红船,招募了水手。他们在江边会址楼特设了瞭望哨,一旦发现江上有船翻溺水者,救生会会立即派出红船前去救助。救生红船出救时,船头桅杆挂有虎头牌,一路鸣锣开道,江上所有船只听到锣声都得避让,所有关口都得打开,给红船让道,红船须在最短时间内赶到出事地点实施救生。

清代长江。

京口救生会的诸名义举,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慕义者益多,收到的捐助金额也越来越多。5年后,救生会购得西津渡昭关晏公庙旧址,建屋三间作为会址,屋堂中祭祀晏公像,后又建楼阁祭祀文昌神。其救生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在它的影响下相继出现了江宁府齐济寺,设救生红船一艘;观音门设救生红船一艘;扬州县与丹徒丰乐桥间也设有救生红船。一时大江南北呈现出一派大家争做救生善事的景象。

江上虽有救生义举,但平安渡江仍是百姓日常所期盼的大事。当时渡江大都靠片帆双桨的小船,安全无保障不说,其中不乏干着江上盗匪的勾当。这些小船出没无常、行踪飘忽,过江商旅屡受其害。同治年间,在镇江经商的余姚县人魏寿昌主动邀请同乡魏铭、严宗延等5人集议研究,决定成立镇江义渡局,共同集资建造大型渡江帆船,帆船漆成红色,免费渡客,取名义渡红船,专门载渡瓜洲与镇江的旅客,使南来北往的人平安渡江。

猜你喜欢
小修水手红船
红船
雕红船
红船向未来
一叶红船
小水手的歌
半盏——第七话:水手们
幸运的水手
叫叫与爱情无缘
叫叫与爱情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