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奇
1934年11月5日,中央和军委纵队及红军主力分三路,从湖南汝城南出发,沿大坪、新桥、界头、延寿等乡村进军宜章。这三路进军路线都在崇山峻岭中,沿途一山更比一山高,一山更比一山险。
红军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当时,蒋介石已经基本弄清中央紅军主力突围的大方向是西进,与湘西贺龙领导的红军会合。因此,任命湘军头子何健为“追剿”总司令,指挥湘军和蒋系薛岳、周浑元部16个师,专门追击红军。红军在汝城遭到敌军的顽抗,迫于形势只好放弃汝城,翻过大山向宜章进军。汝城有一个文明乡,过去叫文明司。11月6日,红军先头部队进入文明司。11月11日,朱德给在文明司担任卫戍司令的李维汉发电,命令他率部继续钳制敌人,掩护中央军委纵队前进。红军就是这时经过了一个叫沙洲的村子。
在沙洲村,红军纪律严明,战士们和衣睡在屋檐下、空地里,在野外架锅煮饭。村民徐解秀看到冰冷的雨水湿透战士们的衣服,就让其中的三个女红军睡到自己屋里。
但徐解秀家一贫如洗,连一条完整的被子都没有。女红军们在急行军中,只保留了一条棉被,女主人就和三位女红军合盖这一条被子,挤在这一张床上。男主人则睡在门口的草堆上,守护着她们。
三位女红军与徐解秀同吃同睡同劳动。几天后的清早,女红军们离开前,决定把仅有的一条被子送给徐解秀御寒,但她说什么也不肯要。僵持不下时,一位女红军摸出一把剪刀,把这条被子剪成两半,说道:“等革命成功后,我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徐解秀接过半条棉被,眼泪流了下来。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2016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深情讲起“半条棉被”的故事。故事犹如一束光,穿越时空,映照着共产党人的初心。
责任编辑/王若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