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教材学写作

2021-02-04 07:45张云飞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监生指头人物描写

张云飞

《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传》,虽是一篇古代白话文,但内容比较好懂。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但学生受知识水平和阅读材料的限制,不容易深入把握严监生的吝啬,难以很好地理解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动作描写的精妙。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迁移运用到习作中去呢?

留心观察,为习作积淀材料。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习惯。观察是学生习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只有细致观察,才能在习作时把细节写得具体、生动,呈现丰富、立体的画面感。开课时,笔者和学生做了一个游戏“猜猜我是谁”——请三位学生扮演“孙悟空、武松、灰太狼”。三位同学模仿人物各做了一个标志性的动作——挥舞金箍棒,抓耳挠腮;打虎等,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刚才表演的人物是谁,然后和大家交流自己猜测的依据。学生兴趣盎然,很快地说出了“孙悟空、武松、灰太狼”的名字及猜测依据。最后,教师总结发言: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人物的典型神态和动作,就能准确地猜出他是谁,这说明,观察是捕捉人物特点的好方法。其实,观察,更是我们写好作文的必要条件。

品味语言,学人物描写方法。课文是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范本。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写作基础的训练,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的字、词、句,理解、想象、感悟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妙之处。教学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严监生神态、动作的句子;再聚焦严监生的动作“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越发指得紧了”“那手只是指着不动”“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引导学生探究:从这些动作,你知道此时的他是怎么想的。学生通过交流得出结论:严监生病入膏肓,已无力气说话,更无力气活动,细微的动作、神态描写更符合当时的情况,手指的变化更能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教学,学生明白了人物描写的方法并不是在一篇文章里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人物的个性素材选择合适的描写方法。

以文为例,悟素材筛选。小学教材里的有些文章在选材及构思上有独到之处,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描写的严监生临死前伸出的两个指头被誉为传世经典,也是整篇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为了让学生领悟其选材的精妙,笔者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导演,你会给严监生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标志性动作。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答案——两个指头,由两个指头揭示课文写作的独具匠心。笔者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写人写事一定要抓住人物的特征,可以是動作、外貌上的,也可以是语言上的,通过描写可以让读者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用一段话描写身边的一个人,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作者单位:襄阳市谷城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

猜你喜欢
监生指头人物描写
叙事也要人物描写
向《少年闰土》学习人物描写
小学生人物描写素材
冤案:严监生不是超级吝啬鬼
不识“斋戒”闹笑话
手指头
18岁县令破解无伤痕命案
从实际出发,促进“短指头”转化
从文本中学习人物描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