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娇
先兆流产是产科常见病症,主要是指孕妇在妊娠28周前出现阴道出血、下腹疼痛等流产征象,但无妊娠物排出,极易造成流产。但经有效治疗后,可显著降低流产率、促使孕妇继续妊娠[1]。临床研究显示,黄体功能异常是诱发先兆流产发生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近年来临床上逐渐将黄体酮应用于先兆流产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现分析黄体酮在先兆流产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均符合先兆流产的临床诊断标准[3],且均为单胎妊娠、产妇宫口未开、胎膜完整,并对本研究药物耐受。观察组年龄25~38(29.8±1.8)岁;孕次1~3(2.0±0.3)次;产次1~3(1.8±0.4)次。同时选取同期在医院行孕检的正常妊娠女性100例为对照组,均为单胎妊娠,且无先兆流产征象,围生期均未接触孕激素类药物。对照组年龄23~39(30.2.8±2.0)岁;孕次1~3(1.9±0.3)次;产次1~3(1.7±0.3)次。2组研究对象年龄、孕次及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孕期干预,包括口服复合维生素及叶酸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体酮(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53020916)20 mg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续治疗2周;若症状无明显好转,则延长治疗时间,直至阴道出血减少后,改为20 mg肌内注射,每2天1次,维持2周;若症状仍无明显好转,则需立即终止妊娠。
1.3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妊娠期合并症发生率,包括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胆汁淤积、胎盘早剥、胎盘前置等;(2)统计2组围生儿结局情况,包括分娩后1 min Apgar评分≤7分、早产、低体质量儿、胎儿畸形、胎儿窘迫、巨大儿、难免流产等;(3)比较2组治疗前后人孕激素诱导阻断因子(PIBF)水平变化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离心分离血清,采用美国Santa Cruz公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进行测定。
2.1 妊娠期合并症比较 2组妊娠期合并症(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胆汁淤积、胎盘早剥、胎盘前置)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2组孕妇妊娠期合并症比较 [例(%)]
2.2 围生儿结局比较 2组分娩后1 min Apgar评分≤7分、早产、低体质量儿、胎儿畸形、胎儿窘迫、巨大儿、难免流产等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 2组围生儿结局比较 [例(%)]
2.3 PIBF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PIB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819,P=0.000);治疗后,2组PIB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2,P=0.239)。见表3。
表3 2组PIBF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先兆流产是孕妇妊娠早期常见的一种病症,发病后增加孕妇不适感,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则极易造成完全流产,严重者甚至出现反复难免流产,严重威胁产妇及围生儿健康[4]。导致该疾病发生的原因较多,如生殖器发育异常、黄体功能异常、染色体异常、免疫功能紊乱等;其中以黄体功能异常最为常见,约占全部诱发因素的25%[5-6]。孕酮是维持女性妊娠的一种基本激素类型,其在确保孕妇顺利完成妊娠、顺利分娩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
近年来,临床上逐渐将黄体酮治疗应用于先兆流产患者的治疗中,通过予以外源性黄体酮的方式,达到减少患者阴道出血、减轻下腹疼痛症状的效果,以进一步改善因内分泌紊乱、黄体功能不足而引发的先兆流产症状。本结果显示,2组妊娠期合并症(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胆汁淤积、胎盘早剥、胎盘前置)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性;2组分娩后1 min Apgar评分≤7分、早产、低体质量儿、胎儿畸形、胎儿窘迫、巨大儿、难免流产等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性。提示黄体酮在改善先兆流产患者妊娠期合并症及围生儿结局方面无作用。分析原因:黄体酮属于类固醇激素的一种,其主要是由肾上腺、胎盘及卵巢分泌,通过可诱发子宫内膜进入分泌期,进而可达到促进受精卵着床及胎盘发育的效果,同时还可抑制母胎抗原免疫应答情况,在早期妊娠保护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黄体酮在临床上逐渐得到广泛应用[7-9]。此外,黄体酮注射剂是一种天然产物,无雄激素及雌激素带来的不良反应,可有效避免孕妇及胎儿致畸等现象发生,且不会抑制性腺及肾上腺分泌功能,安全性较高,因此更易于被医患人员接受与认可。
随着研究深入,临床上逐渐认识到PIBF在妊娠免疫调节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功效,其可拮抗花生四烯酸释放情况,从而达到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的功效,促使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下降,进而达到预防流产的作用[10-12]。先兆流产孕妇因缺乏孕激素,故极易造成PIBF水平下降。因此,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PIBF水平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而给予观察组黄体酮治疗后,其PIBF水平显著提高,且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提示黄体酮在改善先兆流产患者PIBF水平方面同样可发挥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黄体酮在改善先兆流产患者围生儿结局、减少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