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饮子加减治疗脑血栓形成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2021-02-04 08:19孟庆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饮子脑血栓神经功能

孟庆梅

脑血栓属于脑血管疾病,中医学中将该疾病归属于“中风”范畴,是一种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脑梗死疾病[1]。该疾病可阻碍患者大脑血流循环,减少脑组织血流灌注,从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损害患者神经功能。现代西医治疗该疾病一般采取溶栓治疗、抑制血小板聚集治疗、营养神经治疗等综合手段[2]。中医认为脑血栓的形成主要与“血瘀”相关,治疗中应坚持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为主要原则,地黄饮子是中医治疗该病的有效方剂。脑血栓形成恢复期患者虽然已经度过危险期,但不能排除血栓再次形成的风险,为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建议结合有效的中医方剂进行治疗[3]。基于此,本文观察地黄饮子加减治疗脑血栓形成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选取医院收治的脑血栓形成恢复期患者40例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4月蔚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血栓形成恢复期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标号以奇偶数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61~83(72.30±2.70)岁;发病至送医时间2.1~37.5(19.80±0.35)h;肢体肌力:0级7例,1级11例,2级8例,3级14例;合并偏瘫患者16例,合并有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者24例,神志清楚者34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0~84(72.29±2.32)岁;发病至送医时间2.2~37.4(19.77±0.41)h;肢体肌力:0级8例,1级10例,2级9例,3级13例;合并偏瘫患者15例,合并有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者26例,神志清楚者35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性对比不显著(P>0.05),可进行比较。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患者经影像学等临床检查均可确诊为脑血栓,并处于恢复期;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4]及西医《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5]中关于脑血栓的诊断标准;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并初次入院治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研究,患者及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原发性精神疾病患者;有用药禁忌证患者;有脏器功能损伤患者;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患者;发病48 h内未入院患者;转院患者;中途退出研究者;合并有内分泌疾病患者;意识障碍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给予氧气支持,合理控制患者血糖和血压,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口服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吡拉西坦、阿托伐他汀钙等药物治疗,并进行营养神经治疗、溶栓治疗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地黄饮子加减治疗,组方:熟地黄20 g,山茱萸10 g,肉苁蓉10 g,巴戟天10 g,桂枝10 g,石斛15 g,石菖蒲5 g,云茯苓15 g,胆南星10 g,甘草6 g。阴虚火盛者加贝母10 g,去肉桂与附子;肾虚者加远志、川牛膝和石菖蒲各5 g。诸药水煎取汁,每天1剂,分2次口服。2组均持续治疗3周后观察效果。2组治疗期间密切监测病情,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并辅助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治疗,早期可通过被动活动训练,后期逐步恢复为主动及负重训练。

1.4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治疗效果。(2)治疗前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肢体活动障碍(M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指数,使用NIHSS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0~42分,分数越高缺损越严重;使用MAS量表评估患者肢体活动障碍,分数越低活动障碍越明显;使用BI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0~100分,分数越高活动能力越强。(3)统计2组治疗后不良反应。(4)治疗后行头部CT检查,对比2组责任血管Vm增快情况和侧支循环代偿改善情况。

1.5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降低≥90%,症状基本消失,残疾程度0级;有效: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降低46%~89%,残疾程度3级以内;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3周,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组间差异性显著(χ2=5.165,P=0.023)。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NIHSS、MAS评分及BI指数比较 治疗前,2组NIHSS、MAS评分及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MAS评分及BI指数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降低或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MAS评分及BI指数比较分)

2.3 不良反应比较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 vs.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692)。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例(%)]

2.4 侧支循环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责任血管Vm增快占比为90.00%、侧支循环代偿改善占比为75.00%,均高于对照组的52.50%、35.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后侧支循环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脑血栓在临床上较常见,尤其是近几年人口老龄化发展加剧,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脑血栓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6]。该疾病的发病一般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相关,临床检查可见血液黏度升高、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颅脑血流循环受阻。脑血栓起病突然,发展快速,可在较短时间内引起明显的神经功能损伤和脑组织损伤[7]。脑血栓形成恢复患者虽然病情较稳定,已经度过危险期,但仍存在二次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故需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脑血栓具有预后不良的特点,治疗时应注意关注患者预后,有效避免二次血栓形成。

中医认为脑血栓属于“中风”范畴,脑血栓形成恢复期是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是从急性期过度到遗症期的过度时期,这一时期的治疗手段将直接影响到患者预后及今后生活能力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高低。脑血栓形成恢复期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表现为气血阴阳亏虚,以肾虚最为突出,标实表现为痰瘀阻滞。中老年人肾脏机能逐渐衰退。肾阳虚则导致水湿不运,从而聚成痰湿,致经络受阻,旁达四末而手足麻木不用;上犯于脑,致脑脉闭阻,痰瘀互结,脑组织失养,则神机失灵;阳损及阴,肾阴虚后,阴不敛阳,上冲于脑,致神机受累;肾精亏损后四肢萎软无力。因此认为肾气亏损则诸证迭起。地黄饮子加减治疗出自于《黄帝素问宣明论方》[8],具有平补肾阳肾阴及祛痰、活血通络的作用。

地黄饮子加减治疗方剂中熟地黄和山茱萸具有酸甘化阴和补肾填精的作用,巴戟天和肉苁蓉可温补肾阳,石斛能够滋养肾水,杜仲和牛膝可补肾强筋骨,牛膝用于引瘀血下行,桂枝用于引火归元,同时通经活络川芎和归尾、赤芍也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恢复患者神机,远志、胆南星、茯苓、石菖蒲联合使用可化痰开窍,方剂整体具有补肾、通络、开窍及化痰的作用[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治疗后MAS评分、NIHSS评分、B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3例)、10%(4例),组间差异性不显著;观察组治疗后责任血管Vm增快占比、侧支循环代偿改善占比均高于对照组。李一平等[10]研究指出:脑血栓形成恢复期开展地黄饮子加减治疗后患者MAS评分、NIHSS评分、B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联合组与单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0%、8.0%,组间差异性不显著。与本研究结果论证观点一致,仅存在较小的数据差异,可能与病例数差异相关。

现代医学研究也指出,地黄饮子方剂中有效成分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有效预防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恢复期患者联合地黄饮子方剂治疗可预防二次血栓形成,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这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对于脑血栓患者而言,预后疗效十分重要,采用地黄饮子加减治疗后,患者预后控制良好,可取得满意效果。

综上所述,脑血栓形成恢复期患者给予地黄饮子加减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其肢体活动能力,改善侧支循环,恢复脑部血流灌注,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饮子脑血栓神经功能
基于16S rDNA测序探讨地黄饮子对帕金森病肾虚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疏血通联合甘露醉对脑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研究
《清明上河图》中的医药图像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当归饮子联合贴棉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