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赟,孙成龙,林蕤,邱立成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属于心血管常见疾病之一,主要以双心室与左心室扩大伴有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1]。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的增多,DCM发病率也随之升高[2]。DCM患者心肌功能普遍降低,加之心功能受损,排血量减少,因此该疾病是心力衰竭的主要诱发原因[3]。目前,临床上对于DCM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用药治疗时十分谨慎,往往采取常规对症治疗方案[4]。曲美他嗪是治疗DCM的常见药物,该药物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上市,由法国施维雅制药公司研制,现已作为主要的抗心绞痛药物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选取医院收治的DCM患者50例在常规对症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盐酸曲美他嗪片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旨在为完善临床用药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9年1月青岛思达心脏医院收治的DCM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4~67(56.5±3.2)岁;病程2~5(2.5±0.4)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级31例,Ⅳ级19例;基础疾病:2型糖尿病10例,高血压12例。对照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44~68(56.5±3.4)岁;病程2~5(2.5±0.5)年;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级30例,Ⅳ级19例;基础疾病:2型糖尿病10例,高血压11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DCM病程、心功能分级与基础疾病资料对比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对DCM的诊断标准;(2)认知能力良好;(3)患者及家属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配合相关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其他脏器严重病变患者;(2)恶性肿瘤患者;(3)脑血管疾病患者;(4)严重营养不良患者;(5)有精神疾病史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硝酸脂类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片[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5465]20 mg口服,每天3次。2组治疗期间密切监测凝血、血常规与肝肾功能,治疗时间为1个月。
1.4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临床疗效;(2)2组治疗前、后(治疗1个月)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6 min步行试验(6MWD);(3)统计2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皮疹、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等。
1.5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治疗前后NYHA分级的变化,评定2组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患者NYHA分级较治疗前降低2级或恢复至Ⅰ级;有效:治疗后,患者NYHA分级较治疗前降低1级;无效:均未达到上述指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5,P=0.01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各项心功能指标(LVESD、LVEF和6MWD)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1个月,2组LVESD较治疗前缩小,LVEF、6MWD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LVESD小于对照组,LVEF、6MW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2.3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皮疹1例、胃肠道反应1例,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2组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情况。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4.0% vs. 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3,P=0.570)。
DCM是一类既因遗传性因素又因非遗传性因素造成的复合型心肌病。据相关调查显示,DCM占原发性心肌病的70%~80%,我国发病率为(13~84)/10万[5]。DCM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甚至猝死[5]。DCM的病理表现为全心扩大或一侧扩大,并伴有心肌肥厚,心肌能量耗尽,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其病情呈进行性加重,临床上出现水肿、胸闷症状,进展至晚期可表现为胸腹水、心律失常等。目前,该疾病的病因尚未明确,普遍认为与病毒感染、遗传、免疫反应相关[6]。同时,由于DCM预后较差,确诊后5年生存率约为50%,10年生存率约为25%,该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7]。
现阶段,DCM主要采用洋地黄、硝酸脂类药物、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必要时采取强心剂治疗。然而,部分研究发现,虽然常规治疗方案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对于心功能的改善效果仍有不足[8-9]。有研究发现,DCM患者普遍存在心肌细胞功能与形态结构异常,加重负荷,致使心肌缺氧,继而诱发炎性反应与氧化应激反应,进一步降低糖原水平,干扰脂肪酸氧化与心肌糖原分解代谢作用,影响线粒体功能,并形成大量酸性代谢物、自由基及三磷酸腺苷,最终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加重心肌损伤[10]。因此,针对DCM应以改善心肌能力代谢,促使心肌细胞获取到大量三磷酸腺苷为主,继而保证能量代谢转换至葡萄糖氧化,改善心脏收缩,抑制不良症状表现。
曲美他嗪作为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药物,具有调节心肌细胞代谢、提高细胞耐缺氧能力、稳定内环境、清除自由基、抗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聚集作用[11-12]。为了进一步完善DCM的治疗方案与提高治疗安全性,本研究对99例DCM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治疗1个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片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LVESD较治疗前缩小,LVEF、6MWD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LVESD小于对照组,LVEF、6MWD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曲美他嗪通过改变能量代谢底物,可以促使脂肪酸向葡萄糖转化,纠正了脂肪与糖代谢紊乱状态,促进低氧状态下增加葡萄糖氧化,优化线粒体能量代谢,增加三磷酸腺苷的合成,从而改善心肌的抗缺血、缺氧能力,增强心功能[13-14]。同时,曲美他嗪还可以纠正细胞内酸中毒,以及继发的细胞内Ca2+超载,降低由细胞内Ca2+超载诱发触发活动所致的心律失常,且保证了离子泵和Na+-K+流的能量,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15]。从药物安全性来看,2组药物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说明曲美他嗪可在心肌细胞中发挥出最大限度保护作用,因此安全性较高,患者耐受性良好。
综上所述,曲美他嗪治疗DCM疗效可靠,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需要注意的是,曲美他嗪可否改善DCM患者的长期预后,还需进一步深入及大样本长期的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