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晓林 庄 雷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0234)
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民国时期出版业繁荣,大量的文献印刷出版,文献目录的编制也随之兴盛。民国时期编制的目录不仅数量较多,类型也很丰富,从传统的古籍目录、推荐目录,到图书馆的馆藏目录、出版机构的营业目录以及各个学科的专题目录,种类繁多。民国时期出版的目录的数量,未有定论。较早的有黄少明在20世纪90年代《关于民国时期出版的书目》一文中提到,民国时期出版的书目总数在200种左右[1]。此后随着学者对民国目录的进一步关注和整理,越来越多的目录被挖掘出来,据李万健2012年《民国时期私家藏书目录丛刊·序》所述,民国时期藏书家编撰的藏书目录大约有300余种[2]。另有全根先、陈荔京《民国时期国家图书馆目录学论著编年》一文所列,仅国家图书馆1911—1948年集体或个人编纂的目录学论著就达339种(大部分为书目)[3]。郑春汛《清末民初专科目录编撰研究与现代启示》一文中收集到的民国时期编撰的专科目录达300余种[4]。《民国时期总书目·综合性图书》(以下简称《总书目》)收录图书目录、文摘、索引数量计615种[5],是所有文献中提到或收录民国时期出版目录最多的,但所列目录未含上述专科目录及大部分私藏书目录。因此,合计各家所说,笔者粗略估计各种目录总数应不低于1 500种。
虽然民国时期编制的目录数量不能完全确定,但可以明确的是,目录的编制在民国时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编制出版的目录种类繁多。除目录编制外,随着20世纪20—30年代索引运动的兴起,民国时期索引的编纂和研究也呈现一片繁荣。据平保兴《民国时期索引发展之特点》一文对民国时期编纂的各类索引进行的统计,这一时期共编制索引280余种,其中以历史索引数量最多[6]。
根据《总书目》及相关学者对民国时期编制目录的分类,民国目录著作包括公私藏书目录、出版发行目录、古籍目录、专科目录、推荐书目、译书目录、禁毁书目录、个人著作目录、报刊目录以及文摘、索引等类型。
公私藏书目录是民国时期编撰数量最多的目录类型,仅《总书目》所收图书馆馆藏目录就有230余种,包括《上海市市立图书馆藏书分类目录》《交通银行总行图书目录》《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图书馆图书目录》等公共图书馆、机构图书馆及学校图书馆图书目录。从私藏书目来看,民国时期藏书家编撰的藏书目录大约有300余种,其中出版印行的不到一半,大部分书目以稿本、抄本的形式散藏于各地[7]。
民国时期出版业繁荣,出版机构众多,各家机构为了介绍本版图书,较为注重营业书目的编辑出版,出版发行目录成为民国时期目录编撰的主要类型之一,包括出版机构出版图书的目录,如商务印书馆《图书目录》《图书汇报》、中华书局《中华书局图书目录》、上海生活书店《(生活)全国总书目》等;也有机关、团体出版物目录,如《故宫博物院出版物目录》《国立中央研究院出版书目》等,以及古籍出版机构的出版书目,如文殿阁书庄《文殿阁旧书目》、稽古堂书店《稽古堂书目》等。这些出版发行目录,其内容不仅包含图书、杂志目录,还有推荐书广告、营业信息、同业批发章程、函购方法、各地代理经销名单等,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出版机构的实力和特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国时期出版业的整体情况。
学者治学必先治目,民国时期的学者也不例外。古籍目录的编制,成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治学之本,孙毓修、杨立诚、袁同礼、王重民等编制的《四部丛刊书录》《四库目略》《永乐大典现存卷目表》《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等一批古籍目录,也成为民国时期目录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科目录的编制方面,民国时期出版约300余种,大部分集中在20世纪30年代,如陈伯英《国学书目举要》、王重民《国学论文索引》、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总目提要》、孙楷第编《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日本东京图书馆所见中国小说书目》、丁福保《算学书目提要》、陈垣《敦煌劫余录》、容媛《文献考古学文献目录》等,涉及文学、国学、宗教、医学、法学、算学等各个方面。
其他类型的目录还有推荐目录、禁书目录、译书目录、存佚书目录、个人著作目录、报刊目录等。较为有影响的有胡适《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范希增《书目答问补正》、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中国取缔社会科学反动书刊一览》、北平国民党政府《查禁文艺书目》等[8]。另外还有《中译德文书籍目录》《东京观书记》《四库著录山西先哲遗书辑目》等一批译书、存佚书及个人著作目录。文摘、索引类则包括《知识文摘》《主要中国杂志新闻记事索引》等。
虽然民国时期编撰出版的目录为数不少,种类繁多,但在2000年以前,目录的整理出版几乎没有受到关注。根据笔者相关统计,新编出版的民国时期大型目录文献汇编丛书共有21种(见表1),其中2000年以前出版的仅有1978年(台北)成文出版社出版的《书目类编》一种。2000年后,随着各出版机构对民国文献整理与出版的重视,民国时期编撰出版的目录著作开始受到文献整理机构及学者的关注,这些机构与学者陆续收集整理并汇编出版了一批大型影印文献。
表1 新版民国时期目录文献
公私藏书目录是民国时期编制最多的目录类型,也是2005年以来整理出版最多且最成体系的目录类型,共出版汇编8种,包括《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民国时期私家藏书目录丛刊》《明清以来公藏书目汇刊》《民国时期公藏书目汇编》《天津地区图书馆编印旧藏书目汇刊》以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整理出版的三种“著名图书馆馆藏稀见书目书志丛刊”。
民国时期编制的私藏目录多散藏于各处,收集和整理非常不易。2005年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的《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是对民国时期私藏目录最早的集中整理。该书分明清卷和近代卷,收录自宋至近代藏书目录158种,其中所收民国时期著名藏书家的抄本、稿本或校本等私藏目录约50种,包括李盛铎抄本《木犀轩收藏旧本书目》,罗振玉藏《罗氏藏书目录》、顾廷龙等编《章氏四当斋藏书目》等;除一般藏书目外,还辑录了缪荃孙辑《目录词小说谱录目》、郑振铎藏并编《西谛所藏善本戏曲目录》、胡文楷藏并编《昆山胡氏怀琴室藏闺秀书目》等一批词曲、小说、闺秀作品的专科目录,且皆为第一次刊印[9]。
此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进一步搜集整理40余种私藏目录,2012年结集出版《民国时期私家藏书目录丛刊》,所收目录包括李盛铎抄本《李氏鉴藏敦煌写本目录》、饮冰室抄本《饮冰室藏书目初编》、邓实藏油印本《风雨楼邓氏书目》等民国时期著名私人藏书家的藏书目录,版本形式包括抄本、油印本、铅印本、稿本、刻本、复写本等。
除私藏目录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对公藏目录也进行了整理,2008年出版的《明清以来公藏书目汇刊》汇集了明清以来公藏书目近200种,尤以近代图书馆藏书目录为多,包括民国时期出版的《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图书目录》《四川图书馆书目》等公共图书馆藏书目录,《清华学校华文书籍目录》《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新编中文书目》《南洋中学藏书目》等学校图书馆藏书目录,以及《福州藏书楼书目初编》《学海书楼藏书总目录》等书楼、书院藏书目录;另外还包括少量民国时期内政各部、外交、教育等机构藏书,如《内政部图书馆图书目录》《外交部藏书目录》《教育部图书目录》等。版本形式包括抄本、油印、铅印、刻本、稿本、石印、朱印本。
2015年出版的《民国时期公藏书目汇编》在时期体系上接续2008版《明清以来公藏书目汇刊》,收录100多种民国时期的公藏书目,均未与此前已出版书目重复。所收书目仍以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政府机构图书馆藏书目录为主,其中仅国立北平图书馆、国立中央图书馆藏书目录就有20余种;另外还收录国外机构的汉籍藏书目录、日本人在上海办的东亚同文书院的藏书目录,以及伪满机关的藏书目录等公藏机构的藏书目录。该书特别注重收录中小型书目和有特色的专门图书馆的藏书目录,如《复旦附中图书馆图书目录》《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图书目录》《香港华商总会图书馆图书目录》等。
另外,2015年出版的《天津地区图书馆编印旧藏书目汇刊》汇集了民国以来天津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等天津地区几家著名图书馆所编印的旧版书目40种,其中收入的民国时期编撰书目文献主要有谭新嘉编《天津图书馆书目》、徐世昌撰《书髓楼藏书目》等6种公私藏书目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年以来出版“著名图书馆馆藏稀见书目书志丛刊”,目前已出版《国家图书馆藏稀见书目书志丛刊》《福建省图书馆藏稀见书目书志丛刊》《南京图书馆藏稀见书目书志丛刊》三种,也多为明清以来公私藏书目录、题跋等。其中《南京图书馆藏稀见书目书志丛刊》体量最大,全书68册,收录142种南京图书馆藏书目、题跋,既包括《无锡丁氏珍藏善本书目》《吴江文献保存会书目》等民国时期的稿抄本、铅印、油印及复写本50余种,也收入《中国音乐书举要》《印谱知见传本书目》等一些民国时期编撰的重要的专题书目;《国家图书馆藏稀见书目书志丛刊》收入馆藏稀见书目70种,包括民国时期的《癸丑七节迁京书目》《清代及今人文集著者索引》等近10种;《福建省图书馆藏稀见书目书志丛刊》收录福建省图书馆馆藏珍稀目录20余种,民国时期书目主要有《注韩居书目》《闽县螺洲陈氏赐书楼书目》等私藏书目及金石目录8种。
作为民国时期编制出版的主要目录类型之一,2010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整理并影印出版了《民国时期出版书目汇编》《民国时期发行书目汇编》两种大型出版发行目录,集中了一批研究民国时期出版机构的重要史料。
《民国时期出版书目汇编》收集了民国时期84家出版机构的147种书目,所收既包括商务印书馆的《图书汇报》、中华书局《图书目录》、世界书局的《图书目录》《新书提要》等大书局的出版目录,也囊括了《道德书局经书目录》《哈佛燕京学社北平办公处出版书籍目录》等小型书局或出版团体的书目[10]。《民国时期发行书目汇编》收录民国时期编印的各种图书、期刊发行目录21种。所收书目包括开明书店《全国出版物总目录》、生活书店《全国出版物目录汇编》、合众书店《全国新书汇报》等全国性发行目录,也有《景山书社中文图书目录》《上海书报邮售社分类书目》等书店或经销商的发行目录。
民国时期专题目录文献出版整理的成果共3种,包括综合性专题目录1种,宗教学、敦煌学方面的专题目录各1种。
综合性专题目录主要有2014年凤凰出版社出版的《近代专题文献书目汇刊》,所收著作包括《中国文学精要书目》《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新编中文书目艺术类》《中国医学大成总目提要》《中国农书目录汇编》《中国近代史书目初编》《东西南沙群岛资料目录》《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近代我国民族学译著目录》《国立中央图书馆藏官书目录》《清军机处档案目录》等文学、艺术、医学、农学、史学、民族学、方志舆图、金石书画、馆藏目录以及档案目录等诸多近代专题文献目录80余种。
民国时期敦煌学学者遍访海内外敦煌遗书,进行了大量的编目整理工作,也留下了《莫高窟石室秘录》《敦煌唐写本提要》《敦煌劫余录》《巴黎敦煌残卷叙录》等一批敦煌学目录著作。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民国时期敦煌书目题跋辑刊》是对这一系列文献的首次结集整理,收录10余种民国时期有关敦煌学的目录、题跋,记录了民国时期敦煌学研究的成果。
宗教目录文献方面,目前暂时尚没有专门针对民国时期的宗教学目录著作的整理,2016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图书馆藏佛道教书目题跋丛刊》,收入国家图书馆馆藏佛道书目54种,其中涵盖民国时期的佛道书目文献,基本囊括至今存世的佛道书目。
1978年出版的《书目类编》是最早对民国时期目录著作进行整理的汇编本,全书114册,辑印清代及民国时期中、日两国目录学著作近200种,其中半数以上为民国时期出版的目录。所收以私藏书目为多,包括《世善堂藏书目录》《菉竹堂书目》《尊经阁藏书目》等,也有部分公藏书目,如《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上海图书馆善本书目》《四川省图书馆藏古籍目录》等,另有《敦煌古籍叙录》《道藏目录详注》《续藏经目录》等古籍目录,以及《医藏书目》《历代中国画学著述录目》等少量专科目录。
新编出版的其他各类新编出版书目包括古籍书目、译书书目各1种。2002年出版的《国家图书馆藏古籍题跋丛刊》收录明清以来古籍书目67种,其中包括民国时期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编撰的叙录、题记、跋文等20种,如罗振玉《大云书库藏书题识》、王重民《日记访书志补》、叶恭绰《矩园余墨序跋》等;2003年出版的《近代译书目》收入近代有关译书书目6种,包括石印本《译书经眼录》(顾燮光撰)、铅印本《上海制造局译印图书目录》、打印本《冯承钧翻译著译目录》3种民国时期出版的译书目录。
民国时期索引文献的整理,主要有对《国学论文索引》《文学论文索引》《期刊索引》《日报索引》4种出版于民国时期的较有影响的索引工具文献的新编整理,另有1种综合性索引汇编《民国时期索引工具书汇编》的出版。
《国学论文索引》为中华图书馆协会于1929—1955年间陆续编印出版,收录1905—1937年间发表于81种报刊的国学论文3 000余篇,共五编,其中前四编分别于1929—1936间出版,第五编1955年出版;《文学论文索引》及其续编、三编为20世纪30年代中华图书馆协会先后出版,收录1905—1936年间发表的文学论文。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2012年先后对两种索引文献进行整理,出版《〈国学论文索引〉全编》及《〈文学论文索引〉全编》两种汇编本。
在报刊索引的整理方面,主要有对民国时期出版的《期刊索引》《日报索引》两种索引期刊的新编整理。两刊均为中山文化教育馆编辑,其中《期刊索引》创刊于1933年11月,终刊于1937年7月,每期收录期刊约300种,论文约3 000多篇;《日报索引》创刊于1934年5月,终刊于1937年8月,收录当时发行的《申报》《新闻报》《中央日报》等11种重要报纸上的文献资料。两刊是查检20世纪30年代期刊文献及报纸数据的重要索引工具,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对两种索引期刊进行了整理,出版《(民国时期)期刊索引》《(民国时期)日报索引》。
2014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民国时期索引工具书汇编》收录民国时期编印的综合性和各科论文索引24种,包括《中文杂志索引》《最近杂志要目索引》(《人文》月刊附引)以及教育学、政治学、地学、农学、法学、水利、工程等方面的论文索引,是检索民国时期学术资料的重要工具。
目前笔者所统计到的21种新版汇编丛书收录了民国时期编撰及出版的原版目录著作700余种、索引文献30余种(见表1),已整理出版的目录著作的数量,占到全部1 500种原版文献的一半左右。在所有已整理出版的目录著作中,以公私藏书目录的整理为最多。公私藏书目录也是民国时期目录编制的主要类型,李万健认为民国时期私藏目录有300余种,《总书目》收录的各级各类图书馆公藏目录有230余种,加上《总书目》在收录上所缺失的部分,民国时期编撰的公私藏书目录经初步估算应该在600种以上。目前实际整理出版的已超过400种,几乎已占到全部原版文献的三分之二;其次为出版发行目录的整理,《总书目》收录数量为278种,已汇编出版160余种,该类型半数以上的原版著作得到重新整理。专科目录及索引的整理则相对较少,目前经整理重新出版的均只有90种左右,不足原版文献的30%。另外还有一些目录类型,如禁书目录、存佚书目录、个人著作目录等,尚未有系统整理,暂未见新版影印。
因此,下一步的整理不仅要进一步加强对公私藏书目录和出版发行目录的普查和挖掘,更要加大对专科目录和索引的收集与整理力度,同时关注禁书目录、存佚书目录等一些目前尚未进行过整理的目录的出版。
从新版汇编丛书的出版时间上看,对民国时期编撰的目录著作的整理,较文学、艺术、宗教等其他类目的民国文献要晚。2000年后目录著作的整理与出版才开始逐渐受到关注,至2009年共出版丛书5种,而此后的2010到2017年,出版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8年间共出版大型丛书16种,占全部已出版目录文献数量的71.4%。从目前已新编出版的民国时期目录文献的数量上看,尚有一半的已知原版著作等待整理,更多的文献等待挖掘。随着国家对民国文献保护和整理的重视以及文献普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目录著作的收集和整理也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文献的整理与出版机构来看,除(台北)成文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凤凰出版社各出版1种目录著作外,其余18种均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占比高达85.7%。这与2000年以来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在整个民国文献影印出版领域占绝对优势的出版地位基本一致[11]。目录著作的汇编整理,已经成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民国文献出版的主要特色之一。另外,从出版规模来看,超过一半的新版丛书规模大于20册,数量大于50册的4种,大于100册的1种;从收录原版文献的数量来看,收录数量超过20种的新版丛书有12种,超过50种的8种,超过100种的也有4种。无论是在出版体量还是收录的原版文献数量上,新版文献都具有倾向于大型化汇编整理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