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猛 刘斐 赵宇 夏雪岩 李顺国
摘要:河北省是杂粮生产大省,且种类繁多。为稳定河北省杂粮生产发展,进一步调整河北省种植业结构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总结了河北省杂粮的历史生产现状,包括面积、单产、总产以及河北省各地市杂粮的分布,试图探索杂粮的生产布局与趋势,同时针对河北省杂粮历史单产水平变化趋势,分析了造成单产变化的成因,并简单提出建议。最后提出河北省杂粮生产布局的展望,将河北省杂粮生产区域布局划分为优势主产区、战略提升区、稳步发展区三个功能区。
关键词:杂粮;生产;布局;现状;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cjas20200300040
Miscellaneous Grain in Hebei Province: Production Status and Production Layout Outlook
Liu Meng, Liu Fei, Zhao Yu, Xia Xueyan, Li Shunguo
(Institute of Millet Crops,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National Millet Improvement Center/
Key Laboratory of Minor Cereal Crops of He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050035, Hebei, China)
Abstract: Hebei Province is the major producer of miscellaneous grains and has a wide range of varieties. In order to stabilize the development of grain production in Hebei and further adjust the planting industry structur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historical production status of miscellaneous grains in Hebei, including the area, yield per unit area, total yield and the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in various cities of Hebei.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production layout and trend of miscellaneous grains.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change trend of yield per unit area in Hebei, the causes of yield per unit area change were analyzed, and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inally, the prospect of the distribution of miscellaneous grain production in Hebei is discussed,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miscellaneous grain production in Hebei is divided into three functional areas: the dominant main producing area, the strategic promotion area and the steadily developing area.
Keywords: Miscellaneous Grain; Production; Layout; Current Situation; Hebei Province
0引言
杂粮泛指生育期短、地域性强、种植规模小,有特殊用途的小宗粮豆作物,中国素有“小杂粮王国”之称[1-2],同时是多种小杂粮的起源中心和主产地[3-4]。杂粮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高寒山区[5-8]。杂粮具有抗旱耐瘠、适应性强的特点,以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存、品质好等优势,适当发展杂粮种植对于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维持食物多样性以及提高农民收益具有重要作用[9-10]。杂粮多分布在不发达的地区,污染源少故安全性好,成本低故相对效益较好,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重要农作物。河北省由于地形地貌复杂,高山、高原、丘陵、平原等地形均存在,因此杂粮的种类非常多[11-13],包括谷子、糜子、豇豆、蚕豆、绿豆、高粱[14-15]、芸豆、豌豆、紅小豆、饭豆、爬山豆、鹰嘴豆、荞麦、大麦、燕麦、甘薯、马铃薯,归纳起来基本上为豆、麦、粟、薯四大类。
河北省杂粮不仅种类多,而且种植面积也比较大,全省各地市均有分布。2018年河北省杂粮面积约35.2万hm2,总产87.4万t。为了了解河北省杂粮生产的历史,并对未来杂粮生产的发展趋势进行把控,本研究从文献资料搜集归纳和河北省杂粮生产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当前河北省农业的发展政策,提出河北省未来杂粮生产发展的布局设想,为河北省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以往文献资料显示,国内学者对杂粮的研究比较多[16-18],史杨炎等[19]通过对山西省省情、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基本的论述,为“互联网+”小杂粮的营销策略提出一定的对策建议;在高粱[20]研究方面,付成年等[21]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甜高粱研究利用现状,分析了甘肃省甜高粱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前景,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甜高粱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措施;另外在燕麦、黍子、绿豆等杂粮开展生产现状、发展趋势研究的文献非常多。在省内杂粮研究文献中,沈铭伟对保定市目前杂粮产业发展的现状,主导作物种植面积、种植区域、种植趋势开展调研,提出了保定市“十三五”杂粮产业发展构想,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发展重点;任全军等[27]通过分析小杂粮的潜在社会需求和经济价值,剖析张家口市在发展小杂粮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尽快确立张家口市的名品小杂粮战略计划,紧跟国内、国际市场,在小杂粮的优化品质、有机基地、加工技术、产业开发、信息服务等方面做出成效,为农民增收服务;王亚楠等[28]从河北省粮豆生产的概况、存在问题进行阐述,从发挥比较优势、依靠技术创新、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扶持特色龙头企业等方面提出建议。通过文献检索发现,河北省杂粮生产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开展了河北省杂粮发展布局展望。由于河北省杂粮种类繁多,统计数据覆盖不到所有的杂粮作物,因此根据河北省现有统计数据和杂粮分布区域性,本研究选择谷子、高粱、绿豆、红小豆4种作物[29-30]为研究对象。
1河北省杂粮生产现状
河北省农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河北省杂粮种植面积约35.2万hm2,其中谷子11.87万hm2,高粱1万hm2,燕麦11.4万hm2,荞麦0.87万hm2,绿豆1.05万hm2,红小豆0.46万hm2,其他杂粮杂豆8.53万hm2;河北省杂粮总产87.4万t,其中谷子43.6万t,高粱3.81万t,燕麦16万t,荞麦1.5万t,绿豆1.8万t,红小豆0.8万t,其他杂粮杂豆19.89万t。河北省杂粮平均单产2492kg/hm2。由于燕麦、荞麦、糜子等作物种植局限性非常大,主要在张家口地区,且燕麦、荞麦均是在坝上高原区,因此本研究对谷子、高粱、绿豆、红小豆进行生产现状分析。
1.1河北省谷子生产现状
1.1.1河北省谷子历史面积变化及与全国对比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河北省谷子面积变化与全国谷子面积变化趋于一致。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河北省谷子生产面积最高达到183.98万hm2。纵观河北省谷子生产历史,可以发现河北省谷子种植面积分为4个重要时期。第一,快速下滑期:1952—1960年,9年间河北省谷子种植面积从183.98万hm2下降到56.33万hm2,平均每年下降15.93万hm2。第二,上下波动期:1961—1983年,这一期间,谷子种植面积最高达到104.01万hm2,最低达到54.23万hm2,1983年河北省谷子种植面积为68.79万hm2。第三,缓慢下降期:1984—2009年,26年间谷子种植面积从70.6万hm2下降到14.99万hm2,平均每年下降2.24万hm2。第四,缓慢波动期:2010—2018年,9年间谷子面积呈现缓慢上下波动期,2010—2011年有所增加,2012、2013年降低,随后2014和2015年又出现增长趋势,随后又出现降低,2018年谷子种植面积11.84万hm2。根据河北省谷子种植面积的变化,预计未来谷子面积逐渐增长。
1.1.2河北省谷子历史总产变化及与全国对比河北省谷子总产变化与全国谷子总产变化基本一致。同时谷子的总产量受面积的变化而变化。从历史数据分析,河北省谷子总产主要是受面积的影响呈现波动下降。1949—2000年之间,河北省谷子总产呈现波动式缓慢下降的趋势,2001—2008年,谷子总产基本呈线性下降趋势,2008年谷子总产最低33万t。2009年以后河北省谷子总产又出现线性增加趋势,2015年总产达到51.69万t,占全国的24%,2016—2018年谷子总产又呈现降低趋势,原因是面积的下降导致。
1.1.3河北省谷子历史单产变化及与全国对比河北省谷子单产1949年为727.4kg/hm2,2018年为3684.2kg/hm2,69年间增长了4.1倍,年均增速7.4%,但单产年际间波动较大,上下振幅明显。河北省谷子单产变动趋势与全国谷子单产变动趋势一致,1967年以前,河北省谷子单产水平与全国单产水平基本相近,但是后来河北省的谷子单产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谷子单产水平,尤其是2005年以来,河北省谷子单产水平逐渐与全国谷子单产水平拉开差距。也正是由于单产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河北省谷子的总产在2009年以来在面积的减少下,总产仍然增加。
1.1.4河北省谷子生产区域构成近几年河北省谷子生产发生了很大变化,本研究分析近几年河北省各地市谷子的生产情况。对2014—2018年河北省谷子種植面积进行平均计算,结果显示河北省谷子平均每年种植
13.83万hm2,平均总产47.43万t,平均单产3430kg/hm2。
河北省谷子面积最大的是张家口市3.48万hm2,占全省25.2%;其次是邯郸市3.05万hm2,占全省22.1%;再次是邢台市2.61万hm2,占全省18.9%;承德市是第四,面积1.51万hm2,占全省10.9%。以上4个市的谷子面积占全省77.1%。近几年中,张家口、邯郸、邢台三市谷子面积逐年减少,而承德确呈现增加趋势。
河北省谷子总产最高的是邢台市,总产11.09万t,占全省23.4%;其次是张家口市,总产11.06万t,占全省23.3%;再次是邯郸市总产10.5万t,占全省22.1%;承德排第四,总产5.44万t,占全省11.5%。4个市的总产占全省80.3%。
河北省各地市谷子单产高于全省平均单产水平的有唐山市、邢台市、邯郸市、承德市、衡水市,单产最高的是邢台市,其次是衡水市。
1.2河北省高粱生产现状
高粱是世界第五大粮食作物,全世界分布较广。中国高粱种植面积在解放以后呈现下降的趋势,1952年高粱面积最大939万hm2,到2015年高粱面积历史最低42万hm2,近两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018年62万hm2。河北省高粱种植面积在全国的地位逐年下降,2018年高粱种植面积1万hm2。
1.2.1河北省高粱历史面积变化及与全国对比国家统计数据显示,1952年河北省高粱种植面积最高125万hm2。纵观河北省高粱生产历史,可以发现河北省高粱生产分为3个时期重要时期。第一,变化波动期:1949—1974年,26年间河北省高粱种植面积在35万~125万hm2之间波动,振幅较大,尤其是1974年高粱种植面积出现一个高峰123万hm2。第二,逐年减少期:1974—2016年,是高粱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的时期,2016年高粱种植面积0.2万hm2,比1974年减少了615倍。第三个时期:面积恢复期,2016—2018年高粱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18年1万hm2,比2016年增长近5倍。原因是近几年河北省衡水、沧州的高粱新品种推广和南方酒厂的需求增加有关,高粱面积的增长也是未来河北省的发展趋势。
1.2.2河北省高粱历史总产变化及与全国对比高粱的总产量受面积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在面积稳定的情况下,总产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较大。从历史数据分析,河北省高粱总产主要是受面积的影响呈现波动下降。1949—1974年之间呈现上升的趋势。1974年以后呈现下降的趋势,到2006年停止下降,后逐渐稳定,主要是面积基本稳定,但是在2016和2017年,因为河北省高粱种植面积太低的原因,总产不到1万t。2018年面积近1万hm2后,总产量近4万t。
1.2.3河北省高粱历史单产变化及与全国对比河北省高粱单产历史上呈现增长趋势,后期与全国单产水平差距加大,且在1994年至2011年期间是一个降低—增长的趋势,主要是河北省高粱科研出现了一个断代。1949年至1973年期间河北省高粱的单产水平与全国基本保持一致,但是1973年以后,甚至到现在为止,河北省高粱单产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河北省高粱单产3896kg/hm2,比全国高粱单产低806 kg/hm2,低17.2%。
1.2.4河北省高粱生产区域构成近几年河北省高粱生产发生了很大变化,对2014—2018年河北省各地市高粱的生产情况进行平均计算,结果显示2014—2018年期间河北省高粱平均每年种植0.8万hm2,总产平均2.79万t,单产3469 kg/hm2。
河北省面积最大的是沧州市0.2万hm2,占全省的24.9%;其次是承德市0.12万hm2,占全省15.5%;廊坊市和秦皇岛市高粱面积分别0.09万hm2,占11.8%和10.9%;往下依次是张家口市,唐山市,保定市,衡水市。近几年衡水、沧州高粱面积逐渐增长。
河北省总产最高的是沧州市0.61万t,占全省21.9%;其次是承德市0.49万t,占全省17.5%;再次是秦皇岛市0.37万t,占全省13.2%;后面依次是廊坊市、唐山市、张家口市等。
河北省高粱平均单产3469 kg/hm2,定州市高粱单产最高4563 kg/hm2,原因可能是最近两年高粱新品种新技术的使用。其余高于全省单产水平的市依次是秦皇岛市4182 kg/hm2,唐山市4083 kg/hm2,承德市 3915 kg/hm2,廊坊市3807 kg/hm2,邢台市3609 kg/hm2,衡水市3662 kg/hm2。
1.3河北省绿豆生产现状
绿豆是中国主要的食用豆类作物之一,近几年河北省绿豆的种植面积有增加的趋势,2018年河北省绿豆种植面积1.05万hm2,总产1.8万t,分别占全国的2.2%和2.6%。另外由于数据的限制,绿豆统计数据从2002年开始才有统计,所以2002年以前的变化来自于文献报道。
1.3.1河北省绿豆历史面积变化及与全国对比河北省绿豆种植面积波动较大。自1981年以来,绿豆种植面积大致分为四个变化时期。第一个时期,稳定发展时期,1981—1992年主要是传统农家品种的出口及零星种植,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万hm2左右;第二个时期,较快发展时期,1992—1996年由于新品种引进、选育、推广以及外贸出口数量的增加等因素,极大促进了绿豆生产的发展,年种植面积5.88万hm2;第三个时期,绿豆面积减少时期,1992—2016年受外贸出口数量的减少,国内市场消费拉动不足等因素的影响,绿豆种植面积明显减少,2016年减少到0.664万hm2;第四个时期,绿豆面积恢复期,2016年以来绿豆种植面积逐渐恢复,2018年河北省绿豆种植面積增长到1.05万hm2。由此可见,河北省绿豆呈现下降趋势,且种植面积很不稳定,主要原因是绿豆单产较低、农民种植管理粗放等造成经济效益较低,种植积极性不高,虽然绿豆生产目前处于低谷时期,但绿豆今后在河北省种植仍然具有优势。
1.3.2河北省绿豆历史总产变化及与全国对比绿豆的总产量受面积的变化而变化。2002年以来,绿豆总产整体呈现下降—增长趋势,2002—2015年,绿豆总产下降,但是在2015年以后,出现一个增长趋势。2015年绿豆总产量0.89万t,到了2018年绿豆总产量增加到1.79万t,原因是除了面积的增加以外,单产水平的增加占主要贡献。
1.3.3河北省绿豆历史单产变化及与全国对比河北省绿豆单产历史上呈现增长趋势,且增长幅度较大,2002年河北省绿豆单产水平811 kg/hm2,到2018年单产水平达到1711 kg/hm2,增长900 kg/hm2,增长111%。另外河北省绿豆单产水平由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2—2011年期间,低于全国单产平均水平,2011年开始,绿豆单产水平逐渐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1.3.4河北省绿豆生产区域构成河北省绿豆生产2014—2018年绿豆平均生产情况显示,平均每年种植1.05万hm2,总产平均1.79万t,单产平均1538kg/hm2。
河北省绿豆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张家口市0.46万hm2,占全省的59.47%;其次是衡水市0.06万hm2,占全省7.24%;再次是保定市、沧州市和邯郸市,均是0.05万hm2,分别占全省6.58%、6.42%、6.09%;其他地市均有少量种植。
河北省总产最高的是张家口市,总产0.51万t,占全省43.14%;其次是衡水市0.16万t,占全省13.88%;再次是邢台市0.12万t,占全省10.19%;往后依次是保定市、沧州市和邯郸市,分别是0.11万t、0.07万t、0.06万t,分别占9.14%、5.61%、4.66%。
河北省绿豆平均单产1538 kg/hm2,除了沧州市、张家口市、邯郸市绿豆单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以外,其他地市均高于全省单产水平,张家口市面积最大,单产最低,这也是全省单产较低的原因,全省单产最高的是唐山市3714 kg/hm2。
1.4河北省红小豆生产现状
红小豆与绿豆一样,是主要的食用豆类作物。近几年河北省红小豆的种植面积有增加的趋势,2018年河北省红小豆种植面积0.462万hm2,总产0.8万t,分别占全国的2.53%和2.88%。另外由于数据的限制,红小豆统计数据从2002年开始才有统计,所以2002年以前的变化来自于文献报道。
1.4.1河北省红小豆历史面积变化及与全国对比自1981年以来河北省红小豆种植面积波动较大,大致分为3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81—1993年为稳定生产时期,该时期主要是传统农家品种的出口及零星种植,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hm2左右;第二个时期,1993—2015年种植面积减少时期,受外贸出口数量的减少,国内市场消费拉动不足以及种植效益较低等因素的影响,红小豆种植面积明显减少,2015年减少到0.342万hm2;第三个时期,2015年以来,红小豆种植面积逐渐恢复,2018年河北省红小豆种植面积增长到0.462万hm2。由此可见,河北省红小豆呈现下降趋势,且种植面积很不稳定,主要原因与绿豆基本相同,是单产较低、农民种植管理粗放等造成经济效益较低,种植积极性不高,虽然目前面积较小,但红小豆今后在河北省种植仍然具有优势。
1.4.2河北省红小豆历史总产变化及与全国对比河北省红小豆总产量变化总体呈现降低的趋势,但近几年有增长的势头。从河北省历史数据分析,2002年以来,红小豆总产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总产量降到0.47万t,之后逐渐增长,2018年会红小豆总产量0.8万t,原因是除了面积的增加以外,单产水平的增加占主要贡献。
1.4.3河北省红小豆历史单产变化及与全国对比河北省红小豆单产历史上呈现增长趋势,且增长幅度较大。2002年河北省红小豆单产水平944 kg/hm2,到2018年单产水平达到1732 kg/hm2,增长788 kg/hm2,增长83.5%。另外河北省红小豆单产水平由低于全国水平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2—2015年期间,低于全国单产水平,2016年开始,绿豆单产水平逐渐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1.4.4河北省红小豆生产区域构成河北省红小豆生产发生了很大变化,对2014—2018年全省各地市红小豆的生产数据进行整理发现,近几年河北省红小豆平均每年种植0.385万hm2,总产平均0.602万t,单产1564 kg/hm2。
河北省红小豆种植面积最大的是衡水市0.128万hm2,占全省33.22%;其次是张家口市0.095万hm2,占全省的24.64%;张家口市和衡水两市占全省57.86%。其他地市均有少量种植。
河北省红小豆总产最高的是衡水市0.275万t,占全省45.72%;其次是张家口市0.113万t,占全省18.78%;衡水和张家口两市占全省64.5%。
河北省红小豆平均单产1564 kg/hm2,单产水平最高的是衡水市2161 kg/hm2,其次是保定市1938 kg/hm2。虽然张家口市面积较大,但由于单产水平较低1193 kg/hm2,导致总产量与衡水市差距较大。
2河北省杂粮单产水平变化成因分析
根据河北省杂粮生产统计数据,分析河北省2007—2018年杂粮单产水平变化趋势,发现两个特点:一是2007—2013年期间,单产水平提升较大,2013年达到2266 kg/hm2;二是2013—2018年,单产水平稳定时期,在2265~2485.5 kg/hm2之间变化。根据河北省杂粮生产单产变化的趋势,本部分杂粮单产变化是河北省的全部杂粮的单产数据,原因分析时会考虑其他的杂粮作物。
2.1干旱少雨地区造成单产水平偏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粮消费结构的改变,杂粮作为大宗作物的附属食品,使得种植面积一降再降,并且主要集中在干旱、半干旱以及生长环境恶劣的地区,这些区域年降雨量比较少,地表、地下水十分缺乏,土壤贫瘠,杂粮生产容易受到干旱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单产水平自然较低。而玉米和小麦等高产作物主要分布在生产条件优越的山前平原区,这些区域气候环境适宜,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水肥条件好,机械化程度高,使得小麦、玉米单产水平远高于谷子的单产水平。
2.2科技进步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杂粮单产的提高
解放时期,杂粮的单产水平与其他作物相差不大,但是随着大宗作物研究水平提高,促进了单产水平的提升,同时杂粮的单产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和小麦、玉米作物相比,仍然远远落后于小麦、玉米单产水平。虽然统计数据与实际数据有可能存在一些偏差,但单产的变化趋势是不受影响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作为单产变化原动力的科技进步对小麦、玉米单产提高的作用尤为突出,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和小麦矮化育种的突破,极大提高了玉米和小麦的单产,而对杂粮的单产长期以来没有实质性突破。随着杂粮面积的逐步缩小,从事杂粮科研人员、科研项目也随之减少,科技创新驱动严重不足。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杂粮科研单位从1985年的90家减至2005年的48家,科研人员数量从1000人减至约400人;虽然“十一五”以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立了谷子糜子、高粱、食用豆、燕麦荞麦等杂粮体系、加大了杂粮科研的支持力度,从事杂粮科研的人员在上升,但也仅仅有500余人,且大多数集中在育种领域,从事杂粮基础研究、农机农艺、栽培植保、产后加工等领域的人才极为匮乏。
2.3病虫草害对杂粮单产影响很大
杂粮病虫草害一直是影响杂粮生产的重要因素,每年由此造成的產量损失非常巨大,部分地区甚至造成毁种和绝产。例如谷子草害(谷莠子)、锈病、谷瘟病、线虫病等,高粱蚜虫、黑穗病等,绿豆病毒病、叶斑病等,红小豆病毒病、锈病、豆荚螟等,燕麦锈病、黑穗病等,是常年发生的主要病虫草害,经常造成辛苦一年劳作的农民,得不到一个好的收益,使多年培育出的一批杂粮优良品种毁于一旦,出现了农民想种杂粮而不敢种的局面。
谷子、糜子、高粱是小粒密植作物,精量播种困难,且一般品种缺乏适宜的除草剂,生产一直依赖人工间苗、除草,不仅劳动繁重,而且苗期一旦遇到连续阴雨天,极易造成苗荒和草荒而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常年因此减产30%左右。绿豆、红小豆成熟不一致,为防止成熟豆荚不爆裂,经常会分阶段收获,造成费工费事。燕麦种植大多自留种,并沿袭至今,导致品种老化、混杂、丰产性低。以上问题是导致杂粮单产水平处于较低水平的主要原因。
2.4生产管理粗放严重制约了杂粮单产的提高
目前,在丘陵山区,由于杂粮分散种植,大型农机具难以使用,杂粮生产还存在着广种薄收、管理粗放的现象,杂粮的生产方式与现代农业的距离越来越远,现代物质投入远落后于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如:化肥、农药、机械化作业等等,由于管理粗放,水肥跟不上,严重制约了杂粮单产水平的提高。
3河北省杂粮生产展望
综上所述,根据河北省杂粮生产资源禀赋特点、生产基础条件等因素,科学合理布局杂粮生产。按照河北省杂粮现有资源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单产水平以及河北省当前各地市杂粮生产构成,同时结合当前河北省农业相关政策,以县域所在地理生态区域为基本单元,将河北省杂粮生产区域布局划分为优势主产区、战略提升区、稳步发展区3个功能区,并确定相应的功能定位、主攻方向和发展目标。在河北省大农业发展背景下,逐步实现杂粮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实现河北省杂粮优势区域布局,对发展河北省杂粮生产进行了建议展望。
3.1优势主产区
太行山区主要包括邯郸市、邢台市、石家庄市、保定市的山区丘陵地带,这部分为河北省谷子、杂豆的传统产区,特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生产优质绿色小米、杂豆。该区域定位为优质、功能、绿色的谷子、绿豆、红小豆以及其他杂豆生产区域,立足满足河北省杂粮企业需要,面向省外和外贸,按照企业、农户、科研单位、政府、保险、金融六家融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精品谷子13.3万hm2,绿豆、红小豆等杂豆1万hm2。
3.2稳步发展区
燕山山区主要包括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地区,这部分地区为河北省春谷区,一年一季,提高丘陵旱地土地资源利用率,部分保障该区域的粮食安全。该区域定位为发展高产杂交谷子10万hm2,优质常规谷子3.3万hm2;发展优质食用高粱0.5万hm2;发展优质绿豆2万hm2,优质红小豆1万hm2;优质抗到糜子3.7万hm2;坝上高寒区由于气候环境,稳定扩大燕麦种植面积,充分发挥坝上高原的优势,发展燕麦15万hm2,荞麦1万hm2。
3.3战略提升区
黑龙港低平原区主要包括沧州、衡水以及邯郸和邢台的部分地区,这部分地区原来为谷子、绿豆和红小豆的传统产区,但目前谷子面积只有2.7万hm2、绿豆0.1万hm2,红小豆更少。该区域为平原区适合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具使用。本区域定位为发展轻简高效高产谷子、高粱、绿豆、红小豆等杂粮作物,以谷子简化栽培技术、杂交谷子,抗蚜糯高粱,高产早熟抗豆象绿豆、优质高产红小豆为主推品种,农机农艺结合、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杂粮+玉米及绿肥等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为主,引领杂粮向现代农业转变,预计发展简化栽培技术谷子面积6.7万hm2,发展高粱2万hm2,发展高产优质的绿豆1万hm2,红小豆1万hm2。
3.4建议展望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杂粮的单产,要加快杂粮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建立健全杂粮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积极采用成熟的配套栽培技术,提高产量,选用专用品种,满足不同市场。要加大对杂粮科研的投资力度,争取在短时间内使河北省杂粮科研有一个突破性进展,推进杂粮生产全程机械化。与农机部门紧密合作,加快研制、推广实用专用机械,提高机械化程度,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
加快杂粮产业化开发,要鼓励企业和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联合体,采取订单生产模式,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效果显著,有效防范市场风险,保护农户利益。
为杂粮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制订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规模生产基地的扶持力度。特别要对种植杂粮在百千万亩不同规模的新型经营主体给予重点支持。对优质杂粮生产基地建设给予倾斜,为河北省杂粮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素娟,段会军,李川.浅析河北省小杂粮产业现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3(4):61-63.
[2]田静,张松树,范保杰.河北省杂粮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J].河北农业科学,2003(1):58-61.
[3]刘猛,李顺国,张新仕,等.河北省主要杂粮优势区域布局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6):174-180.
[4]李玉勤.杂粮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1-35.
[5]田静,范保杰.河北省食用豆类生产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J].杂粮作物,2004(4):240-243.
[6]陈曦,赵翠媛,张月辰.河北省杂粮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8):232-235.
[7]梁双波,程汝宏.小杂粮在中国种植结构调整中的地位与发展策略[J].河北农业科學,2005(2):93-95.
[8]沈铭伟,翟晓玲,史新鹏.保定市杂粮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7,29(1):40
[9]马福婷,张苗红.张家口市特色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6):46-48,53.
[10]项洪涛,冯延江,郑殿峰,等.黑龙江省杂粮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18,34(6):149-155.
[11]田静,范宝杰.河北省小豆、绿豆生产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J].河北农业科学,2002(3):59-64.
[12]张必达.河北省红小豆产业发展研究[J].种子科技,2018,36(3):18.
[13]李彩菊,高义平,柳术杰,等.河北省红小豆育种成就及今后育种目标[J].杂粮作物,2005(3):154-155.
[14]刘猛,吕芃,夏雪岩,等.河北省高粱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展望,2019,15(10):64-68,75.
[15]王有增.河北高梁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C].中国农学会(ChinaAssociation ofAgricultural Science Societies)、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2014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论文集,2014:111-113.
[16]郭志利.小杂粮利用价值及产业竞争力分析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17]袁素华.杂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6(1):58-60.
[18]张小允.我国小杂粮价格波动于预测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19]史杨焱,桑文媛,张梦晓.“互联网+”小杂粮现状分析及营销策略研究[J].山西农经,2018(5):37-41,45.
[20]屈洋,王可珍,康军科.陕西省高粱生产与产业发展策略[J].中国种业,2016(2):20-21.
[21]付成年,张生金,郎小芸,等.甘肃省甜高粱研究利用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J].中国糖料,2016,38(5):76-78.
[22]杨芳,杨如达,李海,等.山西省黍子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12):2013-2015,2062.
[23]李彦妲,王显瑞,赵敏,等.赤峰地区糜子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5):121,132.
[24]刘龙龙,张丽君,马名川,等.山西省燕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6(12):905
[25]彭宜和.鄂西北绿豆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12):2208-2211
[26]王海濱,贺晔,谢秋霖.山西省高粱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18,34(10):17-19.
[27]任全军,黄文胜,刘玉贵.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推进特色杂粮产业[J].农产品加工,2006(6):67-69.
[28]王亚楠,贾妍,王鑫,等.河北省粮豆生产概况及发展思路[J].现代农村科技,2019(11):108-109.
[29]张新仕,宋世佳,徐珊珊,等.河北省谷子产值成本贡献率分析[J].农学学报,2018,8(4):97-100.
[30]张雪峰,李冬辉.中国谷子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4):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