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一鸣 马晶 马静
摘要:陕西省大荔县将农业信息服务中的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进行有机整合,构建了一种新型科技服务体系(简称为大荔模式),这是对国内农业信息传播模式的有益探索。笔者以陕西大荔模式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大荔模式的建设情况,对大荔模式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保障机制是大荔模式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益分配机制是大荔模式运行机制的核心部分。大荔模式通过企业的资金和物质支持、政府的体制和政策支撑、专家的技术支援,保障了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高效运行,调动了各方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农业信息服务;运行机制;大荔模式;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G209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cjas20191000240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Marketization Communication: Taking Dali-mode as an Example
Zang Yiming1,Ma Jing2, Ma Jing1
(1Haidu College of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iyang 265200, Shandong, China;
2Library of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Qingdao 266109,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Dali County of Shaanxi Province has organically integrated the public welfare service and the operating service i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constructed a new typ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system (abbreviated as Dali-mode), which is a beneficial explor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model in China. Taking the Dali- mod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Dali-mode through the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of its construc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safeguard mechanism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Dali- mode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the benefit distribution mechanism is the core part. Through the financial and material support of enterprises, the system and policy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technical support of experts, Dali-mode ensures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and arouses the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of all parties.
Keywords: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Operation Mechanism; Dali-mode; Marketization
0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内农业信息传播体系已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在行政化传播体系之外,市场化传播体系成为农业信息传播的重要力量[1]。大荔模式就是这种新型传播体系的代表之一[2]。大荔模式的内涵是“农技农资双向服务、农资农副双向流通、农业科技双向推动”;实质是“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以经营性服务支撑公益性服务,以公益性服务带动经营性服务”[3]。大荔模式已受到相关专家学者的关注[4-8]。关于大荔模式运行机制的研究,赵海[9]指出大荔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把握住了农资销售与农业信息服务的结合点,找准了现代农业生产与农民信息需求的切入点。何煜等[10]從大荔模式的内涵及企业、农民、专家、政府在农业信息传播体系中的合作机制两个方面,探索了大荔模式动力机制的运行。杨慧莲等[11-12]认为将市场机制引入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调动了传播主体的积极性,形成了有效的利益机制和激励机制。焦源[13]分析了农民信息需求的结构性、规模性差异,指出大荔农业信息传播机制的最大创新点在于准确把握了异质性的信息需求特征。黄天柱等[14]从政策创新、体制创新等方面研究了大荔模式的运行机制。进入2018年后,对大荔模式运行机制的研究有了新的尝试。刘文沛[15]从地方政府治理机制的视角,研究了大荔模式的运行机制对现代农业管理的意义,从机制的形成、制度化的运行等方面对大荔模式进行了理论探讨。张晓民[16]指出大荔模式的主要创新是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建立涉农资金投入长效机制。笔者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大荔模式的运行机制及特征。
1大荔模式及其市场化传播概念
1.1大荔模式的概念
大荔模式是以大荔县命名,以陕西荔民农资连锁有限公司为平台,整合现有农业信息服务方式,整合县域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公益性服务和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经营性服务,采取县为单元、连锁经营、技企结合、密集覆盖、三级网络服务的新型科技服务体系[17]。大荔模式的内涵是农技农资双向服务、农资农副双向流通、农业科技双向推动,核心是技企结合、技物配套、农资农技双连锁,实质是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以经营性服务支撑公益性服务,以公益性服务带动经营性服务[18]。其表现形式是以企业为平台,以连锁为载体,实行科技资源统筹。
1.2农业信息市场化传播概念
在经济学理论中,市场化是指用市场作为解决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的基本手段,把特定对象按照市场原理进行组织,利用价格机制达到供需平衡的市场状态的行为,以此实现资源和要素优化配置,从而提高社会效益,推动社会发展。根据上述原理,大荔的农业信息市场化传播是指将传统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这个特定对象按照市场原理进行重新组织,通过市场化优化配置大荔的信息资源和劳动力要素,从而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社会效益,推动大荔农村经济发展[1]。
市场化运作是指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按照企业化运营方式,有效配置企业的自有资源和社会资源,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定位企业的发展方向与方式,以实现自身效益最大化的一种运作方式,它是市场化的工具。根据这一原理,大荔模式的市场化运作是指,陕西荔民农资连锁有限公司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按照企业化运营方式,有效配置企业的自有资源和社会资源,根据大荔农民的信息需求来定位企业的发展方向与方式,创建新型的农业信息传播模式——大荔模式,该模式就是农业信息市场化传播模式的典型代表。
1.3大荔模式运行机制的构成
完善的运行机制是任何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大荔模式也不例外。大荔模式涉及多个主体,发挥多种功能,依赖多种动力机制,兼具商业性和公益性,因而,其运行机制远比传统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复杂[19-21]。由大荔模式的概念框架[1]可知,保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是其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荔模式的实际运行过程中,首先起作用的是保障机制,大荔政府通过出台本地人才自由流动双向选择政策、外地人才引进激励政策,使机关、事业单位人才、省内外的专家教授流动到企业,形成了人才保障机制;通过出台资源共享政策,使机关、事业单位的设备、实验室与企业共享,加上企业自身提供的交通工具及厂房、信息技术设备形成物质保障;企业出资负责大荔农业信息服务所需的运行经费形成了资金保障。其次是利益分配机制,大荔县政府和企业达成协议,通过政策激励和经济激励调动专家参与农业信息服务的积极性。大荔县政府对于参与大荔模式的农业信息服务专家,要求原单位工资待遇和人员隶属关系不变,并且在职称评聘、年度评优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这从制度方面调动了专家参与农业信息服务的积极性;企业为参入农业信息服务的专家发放下乡补贴和绩效奖励,通过经济杠杆调动专家下乡工作的积极性。
2大荔模式运行机制实证分析
2.1大荔模式运行中的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是为管理活动提供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机制,包括制度保障、组织保障、经费保障、人才保障、技术保障、设施保障。保障机制是大荔模式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荔模式的服务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机制作用的是“农业科技110”(简称“农技110”),通过分析这一服务的形成及运行,揭示大荔模式保障机制的作用原理。
2.1.1“农技110”的创建“农技110”是为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对科技的新需求,借鉴“公安110”的快速反应机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和服务而形成的农业信息传播平台[22]。农技110最早出现在1998年,是由江苏省衢州市探索出的一种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2000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对衢州市农技110给予肯定,此后,全国很多地方都借鉴浙江衢州经验,建立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23]。
然而,很多地区的农技110在建成以后,即出现各部门联动服务不足,定位不明确、统筹力度不足,科技信息开发深度不够,缺乏稳定的、专业化的服务队伍,缺乏资源共享机制,缺乏市场化驱动机制等问题[24]。陕西省于2007年年底启动农技110,大荔县率先示范该服务体系。为了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效率,大荔县创造性地将农技110信息服务体系纳入政企联合的综合性农业信息传播体系。
2.1.2“农技110”的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2010年,渭南市科学技术局印发《渭南市农技110“大荔荔民模式”建设标准》,为农技110的建立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其原则是政府出人员,企业出资金、担任务,为专家设立办公室,配置固定的服务电话和服务车辆。该标准的出台为农技110的运行提供了人才资源保障和物质保障。随着大荔模式的推广,农技110服务体系纳入到大荔模式的服务体系中,共享大荔模式的保障机制,使大荔农技110保障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2012年,渭南市科技局印发《渭南市农技服务“大荔模式”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建立大荔模式的设备标准、办公用房标准、技术人员配置标准、农业信息服务车配備要求等,主要是从后勤服务条件、人才资源方面为农技110的运行提供具体制度保障、组织保障。
2.1.3“农技110”的运行依据《渭南市农技110“大荔荔民模式”建设标准》和《渭南市农技服务“大荔模式”标准》原则,大荔县以荔民公司为主体的农技110服务平台很快投入运行。荔民公司投资设立了400-004-1414热线免费服务电话,为各乡镇连锁店和村的连锁店配置了电脑和网络,购置了农技110专用服务车。面向农民开展免费农业信息服务,如专家热线咨询服务、网络视频面对面交流服务、农技110“出诊”服务、科技报刊入户服务、专家进村授课服务、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建样板示范田服务。此外,还通过手机短信和黑板报向农户按农季节发布相关信息。这些服务之所以能够顺利实施,离不开大荔模式完善的资金保障机制、人才保障机制。
2.2大荔模式运行中的利益分配机制
2.2.1新的利益分配机制的建立为支持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开展农技服务,大荔县制定了《关于推选技企结合拓展农业科技服务县乡特派员及兼职人员的通知》,文件规定县乡农技人员在原单位隶属关系不变、原待遇不变的基础上,采取专职或兼职的方式参与企业技术服务工作;参与到企业信息服务的各类人员,实行“三保留、两优先”制度,即参与大荔模式的农业技术人员,保留原事业单位工资福利不变、保留原事业单位岗位不变、保留原事业单位编制不变,对工作负责、成绩突出、农民满意的农业技术人员,优先职称晋升、优先选拔任用。这是通过政府政策制度确立的利益分配机制。
为了激励专家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荔民公司对所聘的专家实行绩效奖励。聘请的专职专家每月补助3000元;兼职专家每年补助3000元,下乡讲课补助50~100元/次;对乡镇特派员每月补助300元,每参与一次活动补助100元;对村技术员每年补助1800元,外加绩效奖金[25]。这是通过企业的经济激励确立的利益分配机制。上述政策将科技人员、农民和企业利益捆绑在一起,使上述各方都成为直接利益相关者,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2.2.2利益分配机制对专家下乡的激励作用在制度激励和经济激励的双重驱动下,专家下鄉的积极性得到显著调动。例如,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工程师王秀英(化名),以前因为所在单位经费不足,到农村为农民指导农业生产的次数很少。2008年,她作为大荔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县级技术专家,负责大荔全县红枣栽培技术、管理技术方面培训工作;担任“大荔模式”信息服务中的农技110“出诊”专家,负责编辑《荔民科技报》,并通过网络视频、技术短信指导农民解决生产中的问题。荔民公司技术部另外一位专家张五魁(化名)在2013年承担的公司任务包括接听农民咨询电话约千余次,110出诊226次(解决生产实际问题180余个),召开农民技术培训会276次(参会人数2621余人),参与县农广校组织的农民会4场次(人数625人),培训农民20余场次,录制电视节目11个,指导示范田40块,开现场会做电视节目5个,为荔民科技报编写科普文章30多篇;此外,他还进行冬枣、黄花、西甜瓜、小麦等大荔模式实用技术丛书的编写工作[18]。
3大荔模式运行机制案例分析
大荔模式依赖多种动力机制,所提供的农业信息服务也是多种运行机制共同的作用结果。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田生金”技术研发中心提供的农业信息服务,下面通过“田生金”技术研发中心的成立、运行与实施揭示多种运行机制共同作用下大荔模式的运行过程。
3.1“田生金”技术研发中心的建立
“田生金”是2013年由陕西荔民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投资,以陕西大荔(冯村)现代农业园区为基地建立的技术研发中心,中心占地60 hm2,建筑面积2000 m2,并配置必要的设施和实验仪器设备。该中心又以“田生金”为注册商标制定了“农作物种植整体解决技术方案”。因此,“田生金”既是荔民公司农业信息服务技术研发中心的名称也是该中心的一个服务品牌。依托该中心,荔民公司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农学院聘请了冬枣、葡萄、甜瓜、苹果、花椒、核桃和农业经济管理领域的专家[18]。
3.2“田生金”技术研发中心的信息服务内容
由上述相关领域高层次专家及荔民公司专家、乡土专家组成专家团队成立的研发中心,根据大荔的实地情况,从3个方面开展高层次的农业信息服务。(1)因地制宜地制定以“田生金”为品牌的“农作物种植整体解决技术方案”,即农资科学使用方法的系列技术标准,被称为“科技套餐”。(2)围绕当地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可追溯性等研发制定农副产品的生产、贮运、商品标准。(3)围绕大荔的主导产业,根据各种作物、土壤等的特点实施标准化种植。
3.3“田生金”技术研发中心的信息传播形式
荔民“田生金”技术研发中心的信息传播形式主要有3种。(1)以纸质为媒介的《大荔模式报》设立“田生金”系列套餐专栏,在连锁店免费发放给广大农民会员。(2)以网络媒体为媒介的荔民农资连锁有限公司网站。该网站定期发布当前作物“田生金”系列套餐技术方案,并配以图片、视频等辅助技术手段,用户通过注册即可免费查看相关信息。(3)示范园实物展示。为了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并接受“农作物标准化种植技术方案”,荔民公司在大荔建设了占地100 hm2的现代农作物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种植葡萄、冬枣、西甜瓜、沙红桃等,通过具体的优质农作物展示,吸引农户自愿采用农作物标准化种植技术方案。
3.4“田生金”技术研发中心的信息服务流程
(1)取样,专家团实地取样检测土壤、水质、分析自然环境对作物生长影响的因素。(2)调研,同本地农民和种植能手研讨制定农作物种植方案。(3)实地检验,记录该方案农作物的种植过程,根据生长情况调整和优化种植方案。(4)推广,在示范田推广该作物的标准化种植方案。(5)调整优化,根据该作物种植的实际情况结合原有的技术方案,制定新的农作物管理技术方案,作为大荔模式的“农作物标准化种植技术方案”套餐。“田生金”技术研发中心的专家针对当地的经济作物,组织编写了“大荔模式”实用技术丛书,截至2014年,已经出版4种,分别是《葡萄优质安全栽培技术(彩图版)》、《冬枣优质安全栽培技术(彩图版)》、《苹果优质安全栽培技术(彩图版)》、《甜瓜优质安全栽培技术(彩图版)》。
4结语
大荔模式通过企业的资金和物质支持,政府的体制和政策支撑,专家的技术支援,建立了市场化的农业信息传播运行机制,具有健全的制度保障、经费保障机制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在制度保障方面,大荔县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大荔模式农业信息服务中人才流动和设备共享;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在经费保障方面,实现了经费来源多元化,其主要来源已经不依靠财政拨款,而是由参与传播的市场主体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自行筹集。
大荔模式的成功在于灵活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及多元化的利益分配格局。它通过市场运行机制,激活了科研院所的专业人才和技术设备,盘活了民营企业的资金,使企业、专家、农民之间的关系以技术经济责任和合理利益分配机制为纽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灵活的利益分配机制激励了科技人员下乡的积极性和企业实施农业信息服务的积极,激发了农民使用现代农业新技术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引导、支持实施农业企业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臧一鸣,郑满生.农业信息市场化传播动力机制研究——以大荔模式为例[J].图书馆,2020(2):63-67,98.
[2]刘建艺.大荔农业园区演变特征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
[3]鲁向平.农技推广:“大荔模式”的再探索[EB/OL].(2012-02-07)[2018- 09- 1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4e0a380102e0ph. html.
[4]陕西“大荔模式”貫通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N].光明日报, 2012-06-06(013).
[5]高建梅,何得桂.涉农企业主导型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改革创新——以“大荔模式”为例[J].前沿,2013(24):89-91.
[6]任步学.基于“大荔模式”的陕西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及农业资源利用研究[D].太谷:山西农业大学,2014.
[7]李平衡.“大荔模式”对重构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启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10):164-165.
[8]智敏.对构建多元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探讨——来自陕西“大荔模式”的启示[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5):7-11.
[9]赵海.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对陕西省大荔县的调查分析[J].基层农技推广,2013,1(1):47-49.
[10]何煜,马亚芳,纪波,等.建设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实践——陕西省“大荔模式”运行机制探索[J].新西部:理论版,2014(17):14-15, 22.
[11]杨慧莲,霍学喜,王征兵.农业服务模式创新研究——陕西“大荔模式”运行机制及创新价值评价[J].科学管理研究,2014,32(6):103-106,110.
[12]杨慧莲.农户满意度视角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13]焦源.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14.
[14]黄天柱,李颖.基于SWOT分析陕西“大荔模式”[J].江苏农业科学, 2014,42(11):449-452.
[15]刘文沛.西部县域“政—企—农”合作治理机制与治理绩效——基于陕西省渭南市“大荔模式”的调研[J].行政科学论坛,2018(5):20-25.
[16]张晓民,翟宝成,李刚毅.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与启示——以大荔县为例[J].西部财会,2018(1):4-6.
[17]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渭南市大荔模式示范推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J].渭南政报,2013(8):29-32.
[18]臧运平,臧一鸣,郑满生.农业信息传播模式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
[19]臧一鸣,张静,郑满生,臧运平.我国农村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研究——下篇:“社会驱动模式”运行原理及动力因素分析[J].图书馆,2016(10):74-77,92.
[20]郑满生,贾文科,臧运平.我国农村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研究——上篇:“经济驱动模式”运行原理及影响力分析[J].图书馆, 2016(9):17-21,40.
[21]程伟,郑满生.基于社区化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山东诸城市为例[J].农学学报,2016,6(12):85-88.
[22]陈发卿.蔗农心里“甜蜜蜜”[N].经济日报,2011-09-14(007).
[23]吴远彬,王敬华.农业科技110是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J].农业科技通讯,2007(1):5-6.
[24]叶波,陆军,陈超凡.广西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工作实践与思考[J].广西农业科学,2010,41(2):183-186.
[25]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政府出钱养兵企业出钱打仗[N].陕西日报,2013-07-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