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卷黃沙中,没有水、草,也寻不见飞鸟的踪迹,放眼望去皆是令人生畏的空旷和荒凉。面对这样肃杀的场景,从远处飘来的悠扬的驼铃声便成了生机和希望的象征。在古丝绸之路上,骆驼为沟通东西方贸易、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是“任重道远”“志在千里”的化身。基于此,许多艺术家孜孜以求地将骆驼作为表现对象。这一点可以从古代书画、敦煌壁画以及唐三彩中得到证明。
骆驼身躯高大,性格温顺,是人类的好朋友。骆驼有单峰驼和双峰驼之别,其中单峰驼生活在非洲和亚洲西南部地区,体高约一米八,背上长着一个由脂肪纤维构成的驼峰。在埃及的壁画和雕塑作品中,能看到不少单峰驼形象的出现。双峰驼多生活于中亚地区的沙漠地带,体高约两米,背上长着两个由脂肪纤维构成的驼峰。
纵观骆驼全身,浓密的毛发能够抵御沙漠地区大风沙的侵袭,长长的睫毛可防止飞沙入眼,鼻孔能在风沙中自然紧闭,厚厚的肉垫蹄能在烈日烧灼下的沙石上自如行走。而且,骆驼能够从驼峰贮藏的脂肪中获得生存所需的营养,即便是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也能支撑很长一段时间。由此可见,骆驼的身体构造与沙漠地区的生存环境是极为契合的,故人们也将骆驼视为“沙漠之舟”。在茫茫无际的沙海中,骆驼总能帮助迷途的人们走出困境。
初画骆驼时,先画卧态的骆驼。我们先要观察骆驼的基本形态——它的颈部弯曲,头部时常高扬。同时,也要注意背上的两个驼峰的结构关系。画骆驼正面的头形,要注意五官的透视关系。在画以骆驼为主题的场景时,要重点处理好骆驼和人物、马、犬及周围环境的比例关系。
王同仁,中央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