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永帅
摘 要:文章首先阐述博物馆安防系统建设的主要特点,然后立足于系统建设现状与内容,提出科学有效的建设方法,全面强化安防管理工作能力,真正维护好博物馆安全。最后,对安防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博物馆安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博物馆;安防系统;建设现状;发展趋势
0 引言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们的精神需求增加,博物馆作为文物集中收藏、展示的主要场所,可为人们提供充足的精神营养,在历史文化的熏陶下提升思想境界。因博物馆每日接待观众众多,安防管理地位不断提升,是博物馆内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在安防系统建设中仍存在些许问题,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才可保障珍贵文物免受损害,推动博物馆持续发展。
1 现代博物馆安防系统建设特点
1.1 检测手段多样性
安防系统以各类子系统为基础进行信息采集,根据采集信号进行智能判断。该系统的检测手段多种多样,不但包括以往报警检测信号,还有图像、声音复合探测,各处的门禁巡逻信号、可对馆内外状态进行全面立体的监控,拥有多样化的协调处理能力,可利用智能设备对复杂环境进行有效检测。
1.2 系统管理统一性
安防系统由多个独立子系统构成,集成后应用到同一环境中,对同一软件界面实施集中化管理。管理者可借助安防系统统一管理博物馆内子系统,为管理工作带来极大便利,还可借助平台展示,由工作人员提供各类信息,将独立的子系统集成为完整系统,便于统一化管理。站在集成平台角度来看,无论小系统是否位于相同的子系统中,均可创建联动关系,通过跨系统控制的方式有利于系统管理,可促进监测水平与效率的全面提升。
1.3 防护全面性
因博物馆内的文物都是稀世珍宝、价值不菲,要求利用安防系统实施全面管理,由外至内地创建纵向防护体系,实现空间范围内全面防护的目标,有效预防无关人员从外部非法入侵。外部入侵防范以周界报警系统为主,可将非法人员隔离到外防输入第一道防线之外;第二道防线位于博物馆内,包括门窗、出入口位置,一旦有人进入非法区域,则会立即响起警报,由控制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做好目标防护工作;第三道防线对象是特定目标,如文物库、展厅及重点部位等,对上述重要场所进行专门保护,由此实现全面防护目的。
2 现代博物馆安防系统建设现状与内容
2.1 建设现状
科技飞速发展,博物馆内安防系统基本能够保护馆内各个层面,在建设期间也展现了自身的特点,具体如下。
2.1.1 安防系统作用充分发挥
当前,现代博物馆内的安防系统具有视频、报警两种监控方式。在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监控点位需求也随之增加,以往人为管理具有滞后性、被动性,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且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要求工作人员时刻盯紧监控录像,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开展该项工作。在安防系统投入使用后,可增加监控点数量,将全部点位都在监控系统上显示出来,减少监测盲点,促进安防系统作用充分发挥。在报警系统中,博物馆大多分为封闭区、展览区,要想在观众正常参观的基础上让文物不受损害,应在展览区文物上安装高灵敏度的报警系统,减少误报、错报情况的发生,消除无用报警信号,提高系统应用准确性与可靠性。
2.1.2 系统反应更加灵敏
受博物馆特性影响,要求安防系统拥有較强的灵敏度。因博物馆规模日益扩大,安防系统工作范围扩展,为集中防控与监控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当某文物或者区域出现紧急情况后,安防信息通过各个系统传递到控制室势必会产生时间差,哪怕分秒的时间延迟都会为文物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此,博物馆采购安防设备时必须核实厂家资质,严格检验产品质量,确保当某一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系统能够立即锁定周围监控区,多角度封锁盗窃者或破坏者的逃跑路线,并在视频监控内显示出来,使系统功能更强大、反应更加灵敏,促进系统整体效能的发挥。
2.2 主要内容
安防系统现已建成如下内容:一是入侵报警系统,该系统包括监视区防护、周界防护、禁区防护等,是博物馆内智能安防的核心所在。在强化防护的同时,还可安装多种类型的探测器,使周围环境得到切实保护。二是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在报警后自动开启录像功能,在博物馆的出口、楼梯等处设置相应监控节点,尤其是在容易出现盲区或死角的拐角处,更要加强监控管理,便于掌握更加全面的报警信息,了解触发报警前后的情况。三是声音复核系统,该系统可对监测区内声音进行监测,可帮助判断现场情况。声音复核报警要求频率响应范围应符合环境要求,且具有较强的灵敏性、隐蔽性。四是中心控制室设计,作为安防系统的关键内容之一,需要在控制室外设置报警探测器,依靠探测器了解周围报警情况,并安装摄像机进行监视。控制室作为馆内安防的中枢,多借助多媒体平台展开操作。
2.3 建设措施
2.3.1 增加预案管理
当前博物馆内安防系统建设中,智能技术应与馆内安防实际情况相结合。博物馆作为收藏、展示文物的重要场所,安防系统应有效防止不法分子盗窃文物,当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报警,并发挥音视频设备的辅助作用,为安防水平提升、保留证据提供切实保障。此外,不但要做好安防措施,还要加强事后预案管理,让安全事故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对此,可将智能技术、电子地图引入其中,为预案管理搭建扎实的基础。在制定原始数据时,将相关信息与数据模拟处理,结合博物馆内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预案,便于文物保护与人员疏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可在人为措施开展前由平台自动采取一定防范措施,使预案内容得以实现。
2.3.2 注重安防系统安装与维护
博物馆内展览的文物十分贵重,展柜安防工作十分关键,可在展柜内安装压力探测器进行防护,一旦检测到压力、拉力指标异常便会立即报警(图1),还可安装玻璃破碎探测器,探测器与保护中心角度30度左右,与玻璃任意角相距不超过7600毫米(图2)。针对博物馆内存在的“重投入、轻维护”的问题,应制定科学可行的维护规划,定期开展设备检测工作,重点检测设备性能、运转情况等,并注重日常保养与维修,有效排查安全隐患,促进设备升级更新,为安防系统可靠运行提供更多助力。
2.3.3 加强安防人才培养
安防系统的运行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当前博物馆内安防管理工作的关键问题在于专业人才匮乏。长期以来,传统安防管理机制中安防技术落后,设备功能较少。但在科技发展下,安防技术开始朝着集成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转变,并对安防人员技能水平提出严格要求,需要更多技术人才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对此,博物馆应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将培养技能高超、善于管理的创新型人才作为工作重心,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的具体措施如下:一是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吸引专业知识深厚、操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投入到安防管理工作中;二是定期强化安防业务的培训,制定学习方案,创建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安防技术与业务水平全面提升;三是注重博物馆间的交流合作,定期开展参观学习、线上研讨会等方式,取长补短,使安防系统建设中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 现代博物馆安防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安防系统作为博物馆的重要内容之一,且具有集成联动的特点,该系统的发展趋势可看成是集成管理平台的发展趋势,是在软件、硬件、数据信息等基础上,对原有不同子系统进行重构,使獨立系统功能合并后效能全面增强,朝着应用智能化、结构简单化、实时追踪等方向迈进。
3.1 应用智能化
当前科技飞速发展,安防系统的智能化水平逐渐提升,利用智能技术可事先预测馆内异常情况,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弥补建设中的缺陷。同时,智能技术还可减少对人工的过度依赖,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可实现快速响应。事先设置好相应程序,当发生异常情况后,通过智能分析可按照提前设定好的规则自动开启相关程序,将视频录像、报警信号等传递给管理者,还可通过联动信息、电话或邮件等方式提醒管理者,以便于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将不安全因素彻底消除,维护馆内安全。
此外,未来发展中博物馆内子系统联系应更加紧密。安防系统内的视频、报警、门禁等模块均支持独立运行,拥有不同的功能,子系统间设置联动机制,使系统间能够关联紧密。例如,当报警系统检测到文物的安全情况出现异常时,可联动门禁系统,设置相应的通行权限、关闭博物馆全部出口,仅支持特定人员通行;当文物移出区域后,可自动与公安系统联网实施跟踪定位。通过创建上述联动机制,使博物馆内安防系统更加强大,准确高效地处理安防事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2 结构简单化
在系统集成后使安防功能更加丰富,为博物馆的安防工作带来诸多便利,但也导致系统更加复杂、操作不够简单方便。笔者分析,系统结构简单化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这一任务无法由集成商实现,集成商只能在不同系统中额外“扣帽子”,反而使系统更加复杂,因此该项任务只能由供应商完成,对现有安防系统的软硬件进行设计与评估。通常采用两种层级,即感知层与分析层。前者包括大量智能终端,在产生信息的同时进行智能化过滤,剔除无用信息,留下有价值的信息,从根源上进行信息分析与计算,由此减轻计算压力。处理后的信息传入分析层,根据事先设定好的规则进行信息处理,这便要求明确标记属性组合,理清信息间的关系后投入应用。
例如,某系统内布设1000个报警点,各个节点根据信号触发频率、时间判断是否为误报。通过过滤信息减少超过80%的误报警,再将其汇总到分析层。该层可对多个报警探头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深入核对报警准确率,最终确定报警信号,将摄像头的实时信息与历史数据结合起来,展现给管理人员,将信息以多媒体报告的方式传递给管理者,并将信息之间的关联清楚、明确地展示出来,实现系统结构清晰、操作简单的目标。
3.3 实时追踪
当安防信息被处理、探测与确认后,便要开展实时追踪工作,通常是交给安保人员进行处理。如若仍利用平台审核、再下发命令的方式,很容易导致执行效率低下、场面失控。对此,应为安保人员配备单兵安防设备,促进平台功能分化,使命令下达与执行更加迅速。以往多采用对讲机来实现,当前可替换成拥有图像反馈、地图显示、管理中心等功能的智能终端设备,有效弥补以往固定安防设备存在的不足。
此外,还应利用3D技术、热感应、GPS等技术,使单兵装备功能进一步升级,与平台设备并重,对现场信息实时追踪,促进博物馆安防水平的显著提升。当前,大数据分析技术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成为大势所趋。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对博物馆内各报警节点进行分析和过滤,准确判断异常情况或隐患,并及时排查处理。虽然以图像分析为基础的大数据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但该技术迅猛发展,未来图像分析与大数据结合后势必会应用到安防系统内,使系统功能极大地丰富起来,全面保障博物馆安全。
4 结论
综上所述,安防系统作为现代博物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文物与人员安全保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根据安防系统建设现状,应针对系统建设与管理层面存在的不足采取相应的对策,通过创建一体化安防技术注重安防系统维护、加强人才培养等方式,全面强化安防管理工作能力。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将图像分析与大数据技术结合起来,应用到安防系统中,引导安防系统朝着智能化、简单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真正维护好博物馆安全。■
参考文献
[1]老灏明.博物馆安防系统维保需求产生和现状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7):183-184.
[2]韩雯.略论博物馆安防系统现状、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J].丝绸之路,2017(20):60-61.
[3]李晓明.谈博物馆安防系统的建设和发展[J].A&S:安防工程商,2009(6):84-87.
[4]黄光伟.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纵深防护体系架构的设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8.
[5]李春雷.博物馆安防系统建设特点和发展趋势[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0(6):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