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方达
(北京电影学院 管理学院,北京100088)
国家形象不仅通过国旗、国歌、国徽等标志性符号表现,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文字、影像等媒介表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主流电影一直承载着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职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1]。在新时代,作为国家电影产业核心的主流电影,应当更加自觉地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宣传好中国形象的文化使命和文化责任。
中国主流电影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周星认为,“主流电影其实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是以主流价值观为中心的多种表述,这里的多种表述,一般而言是指或主流意识形态认可的、或国家政策所倡导的主导文化价值观所体现的、或无论表现历史生活还是一般生活都具有健康品格的等等”[2]。贾磊磊认为,“除了那种没有进入电影院线发行放映的所谓独立电影和实验电影之外,所有按市场化运作,根据相应档期入驻影院正常排片放映的影片,都可看作是主流电影”[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流电影始终服从和服务于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要求。20世纪70年代前,主流电影主要以红色的革命电影、英雄电影为表现形式。电影的政治性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商业性、艺术性几乎得不到体现。改革开放后,中国主流电影则是以主旋律电影为主要表现形式。在保留重大历史题材的基础上,增加了重大现实题材。电影的政治性依然是主导,但同时商业性、艺术性开始被重视。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加入WTO,进口电影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主流电影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新主流电影的概念应运而生了。
新主流电影,马宁对于这一概念有过清晰的表述。“所谓‘新主流电影’首先提倡注重研究电影的想象力与观众接受程度的关系,发挥想象力在国产电影中的作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想象力可以成为克服成本膨胀的动力。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置换高成本的要求。我们为‘新主流电影’建议的成本范围是150万元-300万元人民币”[4]。尹鸿等认为,新主流电影“其核心特点必须是被主流市场所接受、所认可、所欢迎的大众电影,但同时又鲜明地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主流价值观的电影”[5]。
新时代以来,中国主流电影在充分吸收借鉴好莱坞电影先进经验基础上,大胆创新,呈现出大投入、大制作、高票房等特点。新主流电影大片化也成为一个新共识。饶曙光认为,“新主流大片在弘扬英雄主义、中国力量、民族精神的同时,善于寻找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艺术与商业的契合点,有效建构起主流价值观和审美观,并以电影化的手段呈现富有魅力、感召力的国家形象,以年轻观众喜爱的方式富有亲和力和时代感地呈现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为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注入更多阳刚之气和崇高精神”[6]。
综合主流学术观点,笔者认为,新时代的主流电影具有全球化的视角、多样化的叙事风格和当代工业美学等特征,是中国电影走向全球的先锋和代表,是中国形象对外展示的窗口和名片。
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中国主流电影需要从多个维度向国内观众和国际观众塑造和传播一个拥有悠久辉煌文明、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充满生机和活力、向着伟大复兴梦想奋勇前进的当代中国形象。
当前,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融入到国际事务中,已经从一个地区性大国走向世界性大国。“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亚投行等国际组织的成立、从战乱国家撤侨、对非洲国家进行援助等,无不彰显出中国大国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作为展示国家软实力的最好载体,主流电影需要树立全球化意识,具备全球化胸怀和格局,无论是题材选取、拍摄取景,还是主创人员,抑或是制作技术,甚至是包括宣传发行,都要坚持走国际化的运行模式,建构和展示出一个更具包容性、更具开放性和更具自信的中国形象。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拍摄的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从宣发到放映,进行了一次全球化同步发行和上映的成功尝试。负责海外发行的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从宣发阶段就开始了全球布局。他们积极借助华为等世界知名的中国品牌,最大化地在全球范围发布电影相关信息,将《我和我的祖国》最终推向北美及欧洲等世界电影主流市场,实现了中国主流电影第一次在全欧洲范围同步发行及囊括北美所有核心电影市场的壮举。同时,他们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将影片落地新加坡、马来西亚、希腊、波兰、匈牙利、塞尔维亚等沿线国家院线。2019年9月29日,《我和我的祖国》在40多个国家,包括纽约、温哥华、悉尼、伦敦和开普敦等118个首都和重点城市的200多个院线全球同步上映。近20亿观众共同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7个精彩的中国故事,见证中国力量,体悟中国精神,有效强化了海外观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和认同。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当今世界,面对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问题,没有哪个国家或者组织能够独自解决。需要世界各国联合起来,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全球价值观,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通过参与抗击埃博拉病毒、尼泊尔强震救援等行动,中国正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而这些行动也为主流电影的创作提供了真实、鲜活的题材。正是有了真实事件的支撑,主流电影中国家形象才能表达得饱满、自然、生动。电影《湄公河行动》以“10·5湄公河惨案”为原型,讲述了中国警方在尊重金三角地区相关国家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跨境抓捕杀害中国无辜船员、抓获武装贩毒集团头目糯卡的故事。影片通过曼谷、金三角地区等镜头直接交代了中国警察境外执法的故事背景。不仅国徽、北京等国家形象符号多次出现,而且中国警察直接代表了中国形象。贴身肉搏、赌场营救、飞车爆破、丛林激战、水中围剿等多个激烈火爆的情景,展现了中国警察团结协作、英勇顽强、无畏牺牲的精神,展示了中国政府打击国际贩毒、保护公民安全与尊严的决心和行动,体现了中国作为地区性、国际性大国的担当与责任。在2016年1月至10月《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报告》中,《湄公河行动》满意度位居国产电影全年度第二名,实现票房和口碑的双赢。
“大国崛起”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社会一个高频词。随着国防建设地位不断提高,中国的军事实力得到明显增强。国产航母成功下水、歼-20成功列装、东风系列洲际导弹的亮相等,特别是撤侨、护航等海外军事行动成为常态,显示了中国政府运用军事力量保护海外公民,捍卫海外利益的决心。战争军事题材影片一直是主流电影的主要单元。新时代,军事类型影片以真实历史或现实事件作为骨架,将宏大主题表达作为故事的整体基调,通过个体或群体的刻画,实现个体价值和国家形象相统一。改编自中国海军也门撤侨的电影《红海行动》,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八人小组奉命执行撤侨任务,凭借极高的军事素养和紧密的团队协作,在自身遭受严重伤亡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任务的故事。影片得到了中国海军的大力支持,不仅海军政治部直接参与主创,而且054A型护卫舰、039A型潜艇、071“昆仑山”号大型船坞登陆舰、904岛礁补给舰及726气垫登陆艇等大国海军重器纷纷亮相。影片中出现的“蛟龙突击队”八人战斗小组并非虚构,实际隶属于中国海军,主要执行侦察、引导、破袭、营救、护航、反恐等海上作战任务。蛟龙突击队大队长王海峰更是亲自担任本片的军事顾问。《红海行动》全景展示了新时代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展现了中国军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立体形象,体现了中国军人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保护中国公民安全,英勇顽强、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精神,彰显了新时代大国军力、大国军魂、大国军威。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这个概念。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从此,“中国梦”成为引领和凝聚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旗帜和火炬。作为国家意志影像化主要表现形式的主流电影,需要通过具体的艺术将“中国梦”传达给观众,自觉形成一种个人与国家、民族进行缝合的机制,将中国梦与个人梦巧妙的衔接,充分体现中国梦的人文关怀,寻求个人对于中国梦的认同感、参与感。电影《中国机长》根据2018年5月4日川航3U8633机组成员成功处置空中突发险情、飞机安全着陆的真实事件改编。影片充分将“中国梦”的内涵与电影创作融为一体,完成了个人对国家、民族认同感的意识形态缝合,激发了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怀与身份认同,获得了高票房、好口碑。影片中,机长刘长健面带氧气罩驾驶飞机,二机长梁栋不停给机长按摩双臂保温,乘务长毕男边吸氧边安慰乘客等细腻生动的细节描写,深刻刻画出机组人员规范、专业的操作流程,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的职业精神和临危不乱、镇静自如的强大心理。影片全面展示了面对突发灾难时,民航各个部门、空军有关部门、机上所有人员亲属及其他社会力量的精诚合作、密切配合、守望相助,让更多人认识了中国的英雄机组,认识了中国民航人忠于职责、守护安全的奉献精神,展现了当下中国人民砥砺奋进、拼搏进取、团结一心的新形象,也折射出新时代中国人民在中国梦感召下所凝聚起来的意志、精神和力量。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电影是文化的载体。在电影中讲述什么样的中国故事,观众心目中就会呈现什么样的中国形象。新时代,中国主流电影深度解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更加全面、强势、直观地塑造和表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人民提供精神动力和指引。电影《战狼2》取材于2011年2月发生的中国政府组织利比亚撤侨行动。影片中五星红旗、国徽、中国大使馆、中国海军军舰等符号多次出现给予中国形象强有力的注脚。中国海军军舰开火打击恐怖分子、冷锋单臂举国旗通过交战区以及“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等情节和特殊台词的设置,让观众爱国情绪、民族自豪感瞬间爆发。男一号冷锋,除了一身中国传统功夫外,还是一个能上天入海,各种枪械、坦克、直升机等得心应手使用的退役特种兵。多数情况下,冷锋几乎是孤身一人与恐怖分子进行殊死搏斗,凸显了他忠肝义胆、匡扶正义、英勇无畏的特质。冷锋虽然只是一个人物形象,却成为民族精神、国家形象的代言人。同时,茅台酒、北京吉普、东风风神、一汽解放等民族品牌及89式装甲运输车、中华神盾052D型驱逐舰等国产武器装备的集中展示,充分表达了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使个人形象、民族形象、国家形象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战狼2》不仅创下了56.79亿的中国电影票房新记录,也是世界电影票房前100名中唯一一部非好莱坞电影。
新时代,中国主流电影在创作视野、主题内涵、题材类型等方面进行尝试和突破,使国家形象得到了更加积极、合理、适宜的建构和表达,不仅增强了国内观众对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认同和践行,也深化了国际观众对于新时代中国形象的理解和认同。
随着全球化的深度推进,主流电影需要自觉、主动地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用全球化的思维去思考,用全球化的眼光去观察,用全球化的思路去创作,塑造全球化背景下全新的中国形象。
1.基于全球语境的背景构设。面对世界电影工业全球化的浪潮,面对好莱坞电影的强劲挑战,中国主流电影不断强化全球意识,更加突出关照人类共同命题,深入挖掘和解析更多与全球化背景相关联的中国历史和现实题材,不断扩展海外市场,让越来越多的全球观众认识中国文化、中国精神。2016年上映的《湄公河行动》率先进行了尝试,将故事背景设在国外,直指中国、缅甸、泰国交界的“金三角”地区。影片中主要情节也是发生在曼谷、金三角地区,具有明显的跨国性特征。而2017年上映的《战狼2》和2018年初上映的《红海行动》则向前迈了一大步,围绕“海外撤侨”这一主线,将护航、打击海盗、反恐、解救人质等多个近年来中国政府海外军事行动类型融合在一起,将影片的主题上升到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的问题高度,彰显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担当。
2.基于文化融合的创作思路。在多元化思想文化大交流、大碰撞的语境下,中国主流电影应当强化文化自觉和自信,秉持开放包容的心理,践行“走出去”的战略要求,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元素,丰富创意来源、故事题材和文化内涵,在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中呈现出国际视野、国际情怀、国际风格。电影《战狼2》主创团队来自中国本土,动作指导团队是来自好莱坞曾指导过《美国队长》的萨姆·哈格雷夫团队,音乐团队来自伦敦管弦乐团,后期视效团队来自新西兰,水下特效由《加勒比海盗》的水下摄影团队担任。此外,影片的全部取景和拍摄都是在非洲完成,还邀请了9个国家的演员,动用的群众演员来自十余个国家,最多的一场戏共有1 700多人在场。正是这样全新的国际化的主创思路,奠定了《战狼2》的巨大成功。
“影以载道”是新时代中国主流电影具有的意识形态属性。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主要宣传教育工具,中国主流电影需要建立国家、社会和个体之间的缝合机制,通过多元化的主题内涵去传播和表达国家形象。
1.以主流价值观为精神内核。在主题表达上,中国主流电影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为核心的主流价值观表达。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通过《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七个短片,以普通中国人的视角再现了新中国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中国女子排球队第一次获得世界大赛三连冠、香港回归分秒不差、北京奥运会成功开幕等七个重大历史事件,引发了全体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对于伟大祖国那种最深沉、最热烈、最充沛的情感共鸣。
2.以人类普世价值为主要内容。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当今时代,中国主流电影通过对人类“自由、平等、仁爱”等共同遵守价值观念的有效传递,展示出新时代中国开放、包容的形象。电影《战狼2》中当撤侨直升机到达工厂时,“让女人和孩子先上飞机”的对白和寻找拉曼拉疫情破解办法等情节设置;《红海行动》中在没有得到上级命令的情况下,蛟龙突击队八人小组由保护中国人安全撤退,到保护所有平民一起撤退及夺回恐怖分子手中“脏弹”等情节安排,都超越了民族隔阂和国家的局限。
3.以英雄主义为基调。主流电影在英雄人物和英雄主义的塑造上更加真实、更加多样化。电影《中国机长》中突破了“一元化”英雄塑造模式,成功塑造了以机长刘长健、乘务组组长毕男为代表的“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形象。电影《红海行动》中“蛟龙”八人小组,个个都是主角,个个都是英雄,他们每个人性格迥异、身怀绝技、一身是胆,为了完成任务而英勇作战。通过主流电影的表达,观众经由个人或者群体英雄主义的价值认同逐渐完成对国家层面形象的认同。
在全球化语境下,主流电影更准确地把握叙事内容、形态、方式、结构、风格,让观众获得观看的愉悦和满足,并以此推动对于宏大主题的思考和认同,建构起整体性与抽象性并存的国家形象。
1.多线索、全方位的叙事表达。主流电影只有以真实发生的事件为素材,通过叙事手法、叙事策略、叙事结构的精心设计,才能更形象、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电影《战狼2》以真实的也门撤侨行动为素材,片头的国内暴力拆迁、紧接着的国际海域水下斗海盗、遥远的非洲大陆寻找恋人失踪的线索、卷入突发叛乱、单臂举五星红旗通过交战区等桥段的安排,使得电影时空多重快速交错,多条线索交织推进,在完整、连贯的因果衔接与逻辑衔接中,激活了观众的审美需求,点燃了观众的爱国热情。
2.多角度、立体化的人物呈现。主流电影积极探索和尝试更加立体、丰满、真实的生活化和普适化的人物形象。2014年徐克版《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形象不再是高大完美、威武雄壮、富有传奇色彩,而是满脸虬髯的粗犷豪放、亦正亦邪,甚至有的匪气。平时唱着粗口的“二人转”,会说江湖黑话,甚至“抢”了俘虏栾平的貂皮大衣穿在自己身上等,这些细节的刻画使杨子荣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生活气息很浓,层次感非常强,拉近了观众与人物之间的距离,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3.快节奏、高强度的情节设置。主流电影在情节处理上更加精致,更加紧凑,更加引人入胜。电影《红海行动》用动作讲故事,开篇就是一场海上大战,导演将战争元素和大场面制作相结合,用手持摄影镜头呈现子弹射入海盗头颅的特写,极富有戏剧张力。紧接着街头巷战、狙击手对决、坦克对决、直升机混战等情节,环环相扣、快速转换,让观众的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几乎没有思考和喘息的时间。影片正是通过高密度的影像和运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节构设,使观众始终处于紧张和刺激的高浓度氛围之中无法自拔。
主流电影在融合重大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的创作元素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新特征和社会新语境,不断创作出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作品,全方位、多侧面建构和表达新时代中国形象。
1.对军事、动作等热门题材的拓展和升级。在主流电影中,闹市追逐、街头枪战、空天大战、特技飞行等元素大量出现,使影片更加具有观赏性、震撼力,有效提升了主流电影的品质。电影《战狼2》是军事主题下动作影片的一次全新的升级。其中最精彩的一场工厂保卫大战,既有对整个战争场面的宏观描写,也有对具体战术动作的细腻刻画。坦克、直升机、无人机、海军军舰一同登场,瞬间墙倒屋塌、血肉横飞;冷锋等三人联手对抗国际恐怖分子既悲壮又有血性;冷锋和恐怖分子头子最后的PK,打斗精彩、场面激烈、惊心动魄。
2.对灾难、讽刺等稀缺题材的探索和尝试。在灾难题材方面,电影《中国机长》首次触及民航真实空中特情题材。为了营造出飞机真实的颠簸效果,博纳影业投资三千万元紧急打造了一架1:1还原的A319飞机模型。同时,严格挑选了119个群众演员,在两个多月的拍摄时间里,这些群众演员每天都要坐在轰鸣、抖动、翻转的模拟机舱里,体验当时的真实感觉。在讽刺题材方面,开心麻花团队成功将舞台剧改编成电影,《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等影片以黑色幽默为基本立足点,深度融合了诙谐、讽刺、恶搞等元素,在引发观众捧腹大笑的同时,又讽喻社会现实,指斥人心人性。
3.对科幻、冒险等冷偏题材的创新和突破。电影《流浪地球》拉开了国产科幻题材电影序幕。影片包含了对人类发展和未来命运的终极思考和关切。虽以中国人为主角,但多个国家语言的出现超越了国家、种族的界限,显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鲜明主题。电影《攀登者》则是中国首部登山冒险题材商业大片。影片根据我国登山队1960年和1975年两次登顶珠峰改编,略叙了1960年登顶,详细展现了1975年的登顶,把1975年登顶赋予了展示国际形象、民族信心、珠峰科考、证明中国登山队能力等多重涵义,传递了中国登山运动员不畏生死、不断攀登的精神。
随着电影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促使主流电影价值性、商业性和艺术性有机融合,为新时代主流电影国家形象建构和表达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1.放映水平前沿化。2013年以来,我国电影放映技术取得了许多关键性的突破。2017年,中影光峰实验中心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的激光放映机正式开始投产。2018年8月,首款中国自主研发的符合DCI认证规范的放映机C5发布。2019年8月,融合了电影放映领域高新技术格式的CINITY影院系统正式发布。该系统能够放映4K、3D、120帧等高技术格式拍摄的影片,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我国电影放映技术的突飞猛进给观众带来了更为真实、更为震撼的视觉效果和审美体验。
2.特效制作工业化。随着《智取威虎山》《战狼2》《红海行动》《流浪地球》《哪吒》《攀登者》《中国机长》等商业大片相继涌现,中国主流电影技术水准达到了新的高度。我国首部重工业类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全片2 003个特效镜头,其中75%由中国团队完成,影片里“地下城、地球发动机、星际空间站、冰封三百米高的上海市、木星红眼风暴”等特效镜头,不仅征服了国内观众,更令外媒连口称赞。印度媒体News.com惊叹道:“它看起来甚至超越了好莱坞的标准,美国与中国的竞争已经进入到了电影领域”[7]。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电影银幕数位居世界第一,电影产量稳居世界前列。同时,《战狼2》《红海行动》《流浪地球》《哪吒》《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等一批集思想性、商业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新主流大片集中爆发,中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步伐大大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影强国,是全体电影人的初心和使命。未来,中国主流电影不仅需要表达国家意识、民族主义情绪,更要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全人类意识和世界情怀,不断在主题定位、核心表达、工业美学等诸方面加强探索和实践,从而更加隐蔽、内敛、中和地完成国家形象建构和表达的任务,实现站到世界电影舞台中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