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兴国县,这里是共和国将星璀璨的地方,无愧于它“振兴国家”的地名寓意。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兴国县是著名的苏区模范县,也是中央红军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在兴国先后创办了中央兵工厂、中央造币厂、中央红军总医院等苏维埃政府的重要机构。
革命战争年代,兴国县为国捐躯的烈士有5万多名,其中姓名可考的烈士就达23179名,位居全国各县市之首,占全国烈士总数的十分之一。其中,仅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烈士就达12038名,可谓“万里长征路,里里兴国魂”。新中国成立后,兴国县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开国将军有56名,是全国著名的“烈士县”“将军县”“功臣县”。钟能康就是这光荣集体中的一员,他在1962年至1979年间担任上海市房地局副局长,1979年至1983年间任上海市房地局顾问。
钟能康1910年7月出生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高兴镇启光村,1928年参加农民运动,曾任少先队小队长,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钟能康曾担任红五军团十二团班长、新编红军十四师二营五连连长、红一军团二师特务连特务长,并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4年10月,年仅24岁的钟能康同志随中央主力红军北上抗日,开始了举世闻名、艰难卓绝的万里长征。在敌军前堵后追的重重包围之中,红军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爬雪山、过草地,抗严寒、耐饥饿,在敌人的屠刀与诱惑面前,年轻的钟能康同志用打不烂、拖不垮的长征精神,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十几万红军将士紧紧凝聚在一起,铸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用热血与生命谱写出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
红军不怕远征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经历九死一生的长途跋涉后,红军将士来到了延安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钟能康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特务长、供给部科员、股长,山东鲁南军区供给处主任,一一五师供给部军事工业科副科长,山东军区后勤部粮秣科科长,山东军区特务团供给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钟能康又担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军需处副处长、处长,华东军区警卫旅后勤处处长。
是千千万万个像钟能康一样的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成就了如今和平年代和美好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钟能康历任上海市公安总队后勤处处长,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行政处副处长、处长,上海市建筑工程局建筑材料公司副经理、经理,上海市建工局运输处处长,上海市隧道工程局副局长,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局副局长、顾问。
钟能康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担任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局副局长,此后10余年间,主管全市直管公房维修保养的材料供应工作。他深入各区县房管局,实地察看危旧房屋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根据实际情况,一方面积极组织筹措、采购建筑材料,另一方面按房屋修缮程度轻重缓急,合理调配房屋维修材料。由于采取的方法正确有效,当时上海的危房旧屋未发生一起坍塌伤人事故。
1983年5月,饱经沧桑的钟能康按组织安排离职休养。虽然人已离休,但钟能康仍牵挂着房管工作,担任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顾问,从事房地产经济理论研究工作,关注房管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