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 技术监测中心(河南 濮阳457001)
设备检测通常是指运用温度、振动、电流、油液分析、无损检测以及噪声等监测技术,采用各类检测仪器对设备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以达到保障设备安全使用的目的。中原油田分公司技术监测中心是油田系统从事设备故障诊断与分析、设备状态监测以及大型钢架结构安全可靠性评估等的专业设备监(检)测、检验单位,主要是对油田生产系统中石油钻采设备等开展设备检测业务。
目前设备检测管理采用点检制,即按照一定的标准、一定周期、对设备规定的部位进行检查。但普遍存在不连续、动态管理等缺点,无法做到全寿命周期和全过程管理[1]。在此背景下,基于设备检测的过程管理,通过对日常设备检测工作的质量风险分析,首次运用FMEA[2]和因果要因分析方法,从影响设备检测质量的人(人员)、机(设备)、料(材料)、法(方法)、环(环境)、测(检测)共6个主要因素入手,制定对策,对实施效果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并对设备检测质量可靠性进行了评价和验证。
质量管理作为单位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单位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质量管理理念的不断发展,变管理结果为管理过程,根据全寿命周期理论和检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观点[3],把整个设备检测过程分为检测前准备阶段、检测过程中、检测后数据处理和出具检测报告等环节,因此在实施质量管理时要从影响质量的因素入手,进行预防管理[4]。具体风险分析和识别如图1所示。
图1 检测质量风险示意图
检测前准备阶段:编制检测方案,明确检测的任务、时间、节点、预期达到的检测目标以及检测质量风险评估等,做到有预案、有分析、有评估。该阶段由于准备不足,可能影响检测过程的实施和开展,存在一定的风险。
检测过程中阶段:分析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和设备的状态、识别环境和测量的偏差,尽量避免导致检测质量可靠性低于检测前计划的设计值或预期值。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个阶段的质量分析明显高于检测前准备阶段。
检测后阶段:及时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合理评价检测数据,公正科学地出具检测报告,是检测质量的具体体现和结果。此阶段受检测人员的分析水平、检测评价标准的应用以及综合要素的影响,其检测质量风险达到检测全过程的最高点。
对设备检测过程的质量风险开展分析和评估,主要采取定性和定量评价两种方式,评价风险的3个参数:严重度(S)、发生度(O)和探测度(D),其中:
定性评级公式:RPR(风险优先等级)=S×O×D
等量评级公式:RPN(风险优先数量等级)=S×O×D[5]
风险等级(R)是指严重性和可能性结合在一起来评价风险等级,其用公式:R=S×O 来评价;而风险优先性是将风险级别(R)和可检测性合并在一起来确定风险优先性[6]。
对设备检测质量风险评估采取FMEA分析,严重度(S)、发生度(O)和探测度(D)三者数据之积(RPN)为FMEA 结果,凡RPN 值大于100 的一律列为改善项目和重点关注项[7]。
具体FMEA分析,见表1。
作为专业化的设备检测机构和单位,检测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服务顾客的评价,影响检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机、料、法、环、测6 个大因素,对这个6个因素开展因果分析,如图2所示。
表1 检测质量风险评估(FMEA)分析
图2 检测质量影响因素的因果分析图
结合设备检测质量风险评估的FMEA分析可以看出,对应RPN 值大小依次是人员素质、检测流程不规范、设备完好率、消耗材料不齐全、检测方法不适宜以及环境条件不合适,它们影响检测质量的程度不同。其中:检测人员RPN值为200,检测流程不规范的RPN 值为128,均大于100,应该列为改善项目和重点关注项。
同时对人(人员)、机(设备)、料(材料)、法(方法)、环(环境)、测(检测)的6 个主要影响因素开展因果图分析,确定了主要原因,逐条确认末端原因[10],进一步明确了依次重点关注的内容,为下一步制定措施指明方向。
主要是通过外部培训、内部岗位练兵和导师带徒以及合作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设备检测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满足检测工作的人员素质需求。同时与专业培训取证机构和单位合作,开展检测人员的取证培训工作,力求培养多名复合型、具有较高等级资质的检测人员。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一名站领导主抓设备管理工作,形成站领导、设备管理员、检测室主任、检测人员逐级负责的设备管理网络,保证设备管理工作责任到人;建立健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规范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工作[8],同时严格按照“十字作业”的方针维护和保养设备,做好使用记录;建立仪器设备和计量器具检定台帐,按检验周期及时对仪器设备进行送检,使检测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从物质上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根据仪器设备检定结果,及时做好仪器设备的标识和状态确认管理工作。总之,以完美的设备状态去开展设备检测工作,确保设备检测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认真编制月度、季度、半年和年度的消耗材料计划,同时根据检测需要,及时调整和补充材料库存,不断满足检测所需,为检测工作提供物资必需。
确保检测依据的技术标准和检测方法现行有效,均处于受控状态,并将所用标准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进行分类,统一编号;每季度进行一次标准查新工作,及时完善标准的有效性;接收检测任务后,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以及检测室或项目组负责人对检测执行标准进行三级审核,确保了所用标准的现行有效。
为进一步加强外出检测项目组和实验室管理,规范检测工作和环境。一是建立检测环境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了《标准项目组管理通用要求》和《标准实验室管理通用要求》;二是开展了标准化项目组和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检测现场实行标准化班组、标准化现场和标准化岗位的“三标”管理,加强实验室内务管理,使检测实验室环境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对要求有温湿度管理的实验室实行恒温恒湿管理,确保检测环境的需要。
1)针对检测工作的不同,优化管理检测工作流程,实现了检测工作流程的程序化和工作环节的标准化。分为检测前准备、检测过程中以及检测后3个阶段,按照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任务和环节内容,形成一个闭环管理的检测流程。具体检测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检测流程图
2)制定年度内部质量控制计划,开展内部质量控制。重点通过人员间比对和仪器间比对的监控试验、开展与其他认证实验室间的比对实验以及国家认可委组织的能力验证和测量审核等方式,对检测结果数据进行分析比对,验证检测工作质量,年实施监控试验近20 项、实验室间比对1 项、能力验证7项,有效管控了检测质量。
3)对设备检测、数据处理、检测报告的编制和签发等全过程要严格把关[9],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制订解决措施。最终不断提高检测质量,满足设备检测工作的需要。
以上措施在设备检测工作中实施后,取得的效果如下:
1)对1 124 份检测报告进行对比综合分析,其中2 份检测报告出现了非结论性的错误,报告差错率为0.1%。
2)围绕检测质量,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11],坚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服务理念,加强与顾客的沟通,其中顾客满意率为关键指标之一。开展顾客回访,收到顾客反馈表46 份,其中1 份顾客提出了不同程度的意见和建议,45份均为“满意”,顾客满意率为98%。
3)对98 份设备检测任务通知单进行核查统计发现,设备检测服务工作均在规定时效内完成,检测服务及时率达100%。
具体实现的质量目标见表2。
从表2 可以看出,运用设备检测的过程管理方法,制定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后,较好地促进了检测质量,提升设备检测工作的质量目标,应用效果良好。
表2 设备检测质量目标对比表
1)采用FMEA 分析法和因果图方法,开展设备检测的质量风险分析,找到改善项目和重点关注项,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
2)制定措施,提升检测人员素质,细化检测流程,加强设备管理,及时更新检测标准,注重“双标”建设,不断完善设备检测的过程管理。
3)通过现场实施后,报告差错率、检测服务及时率以及顾客的满意率等质量目标均得到一定的改善和提高,收到很好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