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 艳 中共云南省曲靖市委党校副教授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作为一个创建于民族危难之际,历经时代变迁、战争洗礼仍傲然挺立、焕发着生机与活力的百年大党,在谋求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奋斗历程中锻造出了诸多优秀品质,这些品质成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何以锻造而成?这是中国共产党重视自身建设尤其是党性修养实践的结果。通过党性修养的锤炼,政党和党员个体都进行了自我完善和自我改造,修养了党性、铸就了品质、建强了组织。
优秀的理论品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与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有科学理论的武装。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也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中国实践相结合,在一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优秀的政治品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对自己的阶级基础和阶级立场有清晰的认识,对党的性质有明确的规定,对党的组织进行了系统严密的架构,对最高理想即实现共产主义有执着的追求。在面对敌人时,无论对手如何强大,斗争如何残酷,中国共产党都意志坚韧,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在面对自己时,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中国共产党都胸怀坦荡,勇于自我反省、自我革命;在对待人民时,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中国共产党都全心全意,忠诚奉献、为民谋利。
优秀的道德品质。真正的共产党人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能够成为各个时代的道德标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普遍的道德原则,秉持正义与良知,坚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在职业领域和工作岗位上遵循职业道德,在家庭生活和亲人交往中遵从家庭美德。
优秀的精神品质。精神品质是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中国共产党在铸就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培育了一系列伟大的精神,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信念、彻底革命等精神特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精神特质;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小岗精神、航天精神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等精神特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尊重科学等精神特质。这些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实事求是的思想内核。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增强党性修养的做法与成效。第一,推行整党整风运动。中国共产党通过大规模的整党整风运动统一党的思想,整顿党员作风,纯洁党的队伍。1941年-1945年的延安整风运动以“惩前毖后”和“治病救人”的宗旨,遵循“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1948年在解放区进行了以“三查”和“三整”为主要内容的整党运动,即查阶级以整顿组织,查思想以整顿思想,查作风以整顿作风。通过全党上下集中整顿队伍的运动,党员在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都有极大的提高。第二,用党性修养理论指导实践。这一时期,党内的一些领导同志对党性修养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思考,撰写了很多有指导意义的文献,如毛泽东同志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自由主义》《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这些文献都成为党员在整风运动中必学的文件,指导党员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
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增强党性修养的做法与成效。中国共产党对党员身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预见性,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为党员打了“预防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迅速推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整风运动,“用阅读若干指定文件,总结工作,分析情况,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等项方法,提高干部和一般党员的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平。”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随后开展的“三反”“五反”运动,整治了党内腐败,教育了全体党员,树牢了党员的宗旨意识。
改革开放时期增强党性修养的做法与成效。通过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符合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观点重新成为全党的共识。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重新确立了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党员的党性修养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党先后开展了整党运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党性党风教育、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等各种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增强党性修养的做法与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将党性教育称为共产党人的“心学”,即共产党人的初心之学、信仰之学。党中央以“八项规定”为抓手反“四风”,将抓作风建设作为管党治党的突破口;将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制定颁布《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抓住领导干部群体这一“关键少数”,通过“打虎拍蝇”的反腐行动净化政治生态;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使全体党员讲政治、转作风、强担当;将制度建设贯穿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五大建设中,强化制度治党。
内因与外因相结合。在党性修养中内因指的是党员的自我修养,即党员通过自身的学习、锻炼,将党性要求内化为自身的修养,是党员增强修养的主观努力,属于内因。外因则包括党性教育、外部监督、外部激励等。内因和外因要协同发挥作用。
自我修养与党性教育相结合。党性教育通常指的是组织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用党性要求对党员施加影响,帮助党员涵养党性、提升修养的过程。同为党员,每个人的修养水平也各异,究其原因还在于个人的主观认识和努力有差异。党员要将党性教育看作是有助于完善和提升自我,进而改变行为让社会良性发展的一种手段,自身和他人都能从中受益,从而自觉地接受党性教育。
自我修养与外部监督相结合。自我修养主要依靠个人的自省、自律、自重、自警和自励。要形成自我修养的内在动力,除了依靠党性教育外,还要依靠外部的监督。对党员的监督既有党内监督也有党外监督,党内监督如党的组织监督,党外监督包括人民群众的监督、舆论的监督等。在外部监督的约束下,将接受监督的压力转化为自我约束的动力,实现自我修养与外部监督的辩证统一。
自我修养与外部激励相结合。各级党组织要善于运用精神和物质两种方式对遵守党性原则、信念坚定、敢于担当、敬业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党员进行激励,营造崇尚先进的良好氛围。
历史传统与时代要求相结合。历史传统一方面指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红色文化。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中包含了这两方面的内容。这些历史传统中的优秀元素是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传承和发扬的。修身是中国古人完善自我人格的一种方式,正如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书中所谈到的,共产党员可以学习和借鉴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一些修身的方法,如“吾日三省吾身”“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等。除了继承历史传统,中国共产党增强党性修养还需考虑时代要求,如在新时代除了具备党员的基本修养外,还应注重学习能力、创新思维、法治理念的养成。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已经成功实践的党建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根本任务,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党的各项建设之中。”思想建党要解决的是补足“精神之钙”,即坚定理想信念的问题。思想建党可以通过理论学习、党性教育、党性分析、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进行。制度治党是要用法治思维树立党纪法规防线,用制度立规矩,通过制度的执行对党组织和党员形成硬约束,以此巩固党的建设成果,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理论武装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理论修养是党员的必备修养。理论武装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既是政治坚定的前提,也是思想统一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根基也在于早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信仰。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不是简单的“坐而论道”,而是坚持“知行合一”。要做到理论武装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应当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只有坚持用理论武装头脑并将党性修养要求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学用结合,才能达到党性锻炼的目的,在行动中提升党性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