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芳婷,钟 凯
(北京化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29)
爱国是人类最朴素的情怀,爱国主义则是对情怀的升华。情怀表达了主体的认知、感情、意志等状态,情怀需要厚植,厚植强调了方式的重要。厚植有很多种方法,主要包括“知国之明、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1]12在后疫情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新的历史交汇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育要办好学校思政课、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要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讲好英雄故事,要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整合实践资源,着眼于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鲜活抗疫实践为题材,以实现中国梦为风向标,讲好爱国故事,培育爱国情怀,砥砺强国志向,激发报国行动,使爱国主义情怀成为大学生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自觉行动。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历史的积淀和人类绵延不断的文明长河中饱含了丰富的爱国主义内涵,它涉及到国民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包含着民族历史的文化,集爱国情、报国志、强国梦于一体。几千年的沧桑巨变,爱国主义情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后疫情时代的爱国主义情怀表现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2]2同时折射出“复兴”的新时代主题。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生命至上的为民情怀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渝的承诺。在这场战疫中,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以充分展现,中国人民尽显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当代的大学生见证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爱国主义情怀的磅礴力量。聚焦爱国主义的本质,结合抗疫的生动实践,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教育要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相统一。
首先,疫情让中国共产党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时的强大领导力得以展现。越是关键时刻越是能检验中国共产党的果断,新冠肺炎疫情形式紧急时刻,中国共产党撑起了民族的大梁,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处处展现大爱无疆、心系人民的真挚情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召开会议,第一时间成立党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夙夜在公、宵衣旰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彰显了大国领导人的魄力和智慧。基层党组织全部行动起来,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肩负起抗疫的重担,营造出了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中国共产党带着生命的百分百敬畏、对人民百分百负责,坚定承诺,有序有效,最重要的是中国政府承担全部费用。中国抗疫斗争的伟大实践,有力的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
其次,疫情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蓬勃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表现在可以汇聚各种力量资源、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全世界大流行,但是在中国却做到了举全国之力支援湖北,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迅速形成疫情防控的合力,及时有效的遏制住新冠肺炎病毒蔓延,展现出泱泱大国的负责任形象。不仅中国疫情防控的阻击战取得了战略性成果,而且面对充满着不确定因素的国际局势,中国始终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向世界各国提供医疗援助,协助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采样,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度赞赏中国方案:“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3]不是哪一个国家的速度都可以这样称赞的,不是哪一个国家的抗疫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肯定的,但是中国做到了。这本鲜活的教材,彰显了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提升了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是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育中的一堂实践课。
最后,疫情让“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本质集中体现。曾经,矢志不渝、誓死卫国,中国共产党用鲜血和生命捍卫领土完整,完成了救亡图存、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之后,又大刀阔斧、中流砥柱,维护国家主权,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今天,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奔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4]17未来更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致力于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长征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祖国的命运与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当代中国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局势,但是疫情防控我们仍然取得了胜利,脱贫攻坚的任务我们仍然按时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仍然如期实现。后疫情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也在悄然有序的恢复和发展,但是中国梦的实现依然任重道远,甚至还会这样那样的难以想象的骇浪惊涛。经过百年历史的见证,未来无论面对任何不确定性的因素,中国人民都自强不息,中华民族都无惧风雨,无论岁月怎样变换,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勤政为民,亘古未变,是人民无畏的底气。经历过新冠肺炎疫情的大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本质。
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情怀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强大优势。爱国主义是鲜活的真实的,爱国主义情怀是真挚的、纯洁的,“把握爱党、爱社会主义并将其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中”,[5]才能更好的培育大学生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后疫情时代,面对西方各种反华势力的诋毁谣言,大学生要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相统一,坚定不移的跟党走,培育深厚的爱国情怀,以坚定的信念、真挚的情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以贯之。
爱国主义情怀的培育要使坚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坚持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当代的大学生处在个体化向社会化转型的关键期,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育要引导他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好,不为反华势力的意识形态所渗透,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政治站位,高扬爱国主义情怀的精神旗帜,不断激发蓬勃向上的内在动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通报新冠肺炎疫情情况,积极分享救治经验、提供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中国疫苗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后,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优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美国政府不仅浪费中国人民做出的巨大牺牲创造的疫情防控窗口期,更可悲的是因为恐惧中国的崛起,便炮制“武汉病毒”、“中国病毒”这样反科学的言论,导演了各种族歧视和历史虚无主义这样的“独角戏”。中国从未避讳或者掩盖自己的短板问题,相反,我们在针对问题努力解决,自我革命是熔铸在中国共产党血液和骨子里的政治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的制胜法宝。习近平同志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6]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带来的全球经济停滞不前甚至萧条,中国表现出大国担当和定力,再次强调“要从体制机制上增强科技创新和应急应变能力”,[7]中国共产党以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和善于斗争的科学防控阻击疫情,取得了重大胜利。
爱国主义情怀是心灵中至高无上的情感,向海一样深沉、像山一样崇高,是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生逢其时,当代的大学生亲历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跨越——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光辉岁月,开放的环境让当代的大学生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但也有“种种不良思想、奇谈怪论沉渣泛起,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一些挑战”,[8]6大学生群体又很容易受蒙蔽和左右,因此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要充分结合他们成长成才的特点,明确目标定位,引导理智爱国,健全爱国情感。
当代的大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就国际发展大局而言,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就国内环境而言,中国正处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世界各国的“大考”,当代的大学生是抗疫斗争的见证者、亲历者,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国抗疫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对他们而言,这是一场特殊的爱国主义教育。
新冠肺炎病毒改变了世界议程,国际上的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加,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9]大变局是时代坐标,变的是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在这场变局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显著增强,开放、包容、多元均衡成为世界局势的主基调。中华民族与世界的关系也站在了十字路口,对中国来说既是聚集了风险但也荟萃了机遇,中国梦有着更加光明璀璨的发展前景、也正经历着一场跨时局的大考,这场大考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育提供了契机。
面对百年罕见的历史大变局,爱国主义教育要用历史观和大局观告诉大学生该何去何从,当代的大学生拥有着超过任何一代的人生际遇,他们也肩负着时代赋予的艰巨任务。习近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向中国当代的青年大学生发出了最深沉、最殷切的嘱托“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时代之河仍然川流不息,[10]国际局势风云际会、变幻莫测,站在大变局的交汇点上,大学生当要牢记谆谆教导,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握鲜明的时代主题,坚定站准自己的时代坐标,领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制度优势,筑起爱国主义情怀这一精神防线,勇敢坚定的铸造“磐石之魂”,锻造“精钢之骨”,打造“海绵之身”,不负党的嘱托、国家的栽培。
大变局中,把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筑成精神防线。经历了内忧外患、成长在攻坚克难之中,今日之中华民族面对“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的发展环境,[11]又走到了一个包含着许多新的历史特点、包含着很多挑战与风险的关键时期,爱国主义情怀空前高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更是为爱国主义情怀培育提供了最好的素材,大学生要坚定爱国主义情怀,充分认识、深度把握这一变局,在任何一次大考中都要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任何一次瞬息万变的时代浪潮中都要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要把对祖国最朴素自然的情感植入灵魂,化为自己内在的自觉和道德定律。
经历着大变局的淬炼,大学生要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应对风险挑战。爱国情怀引导大学生追求高境界的人生,激励大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后疫情时代,大学生要努力锤炼与党和人民、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本领,要把个人的理想与爱国主义情怀相融合,充分调动爱国热情和社会担当,努力做到像习近平同志那样“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总结起来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支撑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文明的硬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屹立不倒的精神凝聚力。爱国主义情怀是对祖国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充满激情,但激情需要理性的支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后疫情时代,尤其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对国家民族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把国家、民族、个人融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是大学生开辟未来的精神旗帜。爱国主义上升到情怀,代表了主体内心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向往。祖国,神圣而又伟大,曾几何时,仁人志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走出了流血牺牲、神州沉沦的时代背景,面对新冠病毒、百年巨变的考验,当代的大学生要勇敢的接过这张带有嘱托的考卷,继续答下去,用自己坚强的臂膀为祖国遮风挡雨、为民族提供最有底气的支撑、为中国这艘巨轮破浪前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要做到厚植,要以情感为心灵支撑,以意志为坚定选择,以行动为最终归宿。具体来讲,就是爱国情、报国志、强国梦。
要有爱国情。爱国需要热情、需要理性,爱国要知国,知之深爱之切,了解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力求用深邃的历史感把握今天,预测明天。后疫情时代,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育,既非常必要也异常艰难,要紧紧围绕着爱国主义的本质,用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说话、用社会主义生动的实践说话,在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比对中,引导大学生清楚的认识到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根本政治保障、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爱国之情是一份炽热的情感,大学生要充分掌握国家的发展的动态,关心祖国的荣辱、民族的兴衰,要与人民凝聚到一起,要厚植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
要有报国志。报国志是爱国主义情怀的深化和内化的结晶,是自觉地报效祖国的动力,大学生处于树立报国志向的最好阶段,毛泽东同志在学生时代就以立下“救世济民”的凌云壮志,习近平同志的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扣好了自己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成才建设祖国,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拼尽全力,是每一个大学生应有的雄心壮志。后疫情时代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要把大学生对抗疫实践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仅要宏观上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实践,更要微观上掌握制度优势、理想信念。每一个大学生都当着眼于民族历史和国家现实发展的需求,着眼于人民的期待,迎难而上,不畏艰险,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夯实强国之志,用自己的青春智慧,为家国天下服务。
要有强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首先就是强国梦,胸怀强国梦是大学生爱国报国的自觉意识。大学生是时代大潮中的后浪,必须摒弃好高骛远,踏踏实实的掌握成才报国的各项技能,重在身体力行、贵在心灵坚持。中国梦从来不是轻轻松松可以实现的,爱国从来都是具体的实践的。新冠病毒面前,一批批青年医务者主动请缨,投身于抗疫第一线,用青春和生命书写疫情时代的爱国誓言。社会主义连同新时代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中国人民拼命干出来的,所以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没有什么是简单容易的。当代的青年大学生有的选择远赴边境、守护国土,有的选择脱贫攻坚一线、奉献青春,有的选择三尺讲台,讲好中国故事……或许他们行业不同、地域有别,但同有一个祖国、同有一份爱国主义情怀,同是选择为人民奉献青春、选择为祖国遮风挡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踏实的态度,为中华民族这艘巨轮保驾护航。
大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强国梦是对国家和人民尽心尽力的付出和奉献,当代的大学生生逢“两个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他们不需要出现在救国的战场上洒热血,但仍有对国家、民族、人民尽心尽力的责任。一颗报国心不需要刻意的表现,但需要时刻准备,时刻准备为国奉献、为民效力,五四青年如此,今天的大学生仍然要如此。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要做到知行合一,不能止步于情感层面,把对祖国炽热的情怀转化为使命担当,才是最终目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一定要深刻的认识到爱国奋斗是激扬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必然选择,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自觉的将自身的前途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为初心使命奔跑中,勇于担当、奉献国家。
大学生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新冠肺炎疫情称得上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安全事件,中华民族以积极向前看的从容心态面对世界发展趋势,这是处于上升期的强大自信、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充分认识。但与此同时,反华势力却试图掀起国际波澜,故意在新冠肺炎疫情扩散方面煽风点火。面对复杂的局势,课堂教育要坚持政治引导,增强思想性、理论性,提高亲和力,在教育灌输和潜移默化中,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线下教学渐续恢复,在课堂教学中要增强爱国主义的感召力,深度剖析国际局势,启迪大学生以辉煌复兴化解重大风险。要让爱国主义情怀成为大学生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的不屈脊梁,成为大学生自己立身、成才、报国的精神防线。
爱国主义情怀教育的课堂上要充分展现国情教育和政策解读,通过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的各个方面内容,给大学生一个清醒的认识。放眼世界,中华民族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国情,我们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毒打,后疫情时代的大学生应该用自己掌握的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刻思考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国经历了什么变化,从而认清中国未来发展的大势,把握发展的机遇。要厚植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明发展和各民族文化的汇聚,其演变历程与我们各民族间的共同努力和奋斗息息相关,其自身具有的思想观念、文化意识、价值观念等经久不衰,经过了历史的锤炼之后早已渗透到了广大中华儿女的内心和血液之中。[13]
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要大力宣传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烈士和模范人物,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中国抗疫实践中英雄与榜样的力量成为最新的“教材”,这次疫情中一大批英雄人物涌现出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哪有什么盖世英雄,不过是有人愿意挺身而出……”后疫情时代的爱国主义情怀教育要充分发挥榜样和英雄的作用,通过宣传他们不遗余力的奉献精神促使大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继而实现共情基础上的教育。
百年奋斗史中,涌现了一大批的英雄烈士和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凝结着的是民族亘古未变的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同志讲话中强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14]千千万万的平民英雄,为大学生树立了最切近的榜样,为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绵长的精神滋养,大学生应从这些鲜活的实例中汲取营养,把英雄情怀深深植入血脉之中。
英雄和榜样打动人心的事迹背后都有自觉的爱国情怀和爱国行动的支配,他们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最生动的实践。这就要求在后疫情时代充分挖掘先进事迹,实现爱国主义情怀的培育。比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涌现出一批90后、00后的典型,大学生是他们的同龄人,发挥同龄人的感化作用,对于爱国主义情怀教育的效果更好。情怀是内在的信念,但报效祖国才是爱国主义情怀的归宿,拥有爱国主义情怀很高尚,但更重要的是还要把青春奉献给祖国,付诸爱国行动。大学生爱国情怀到报国行动的转化,首先要脚踏实地,以实际行动检验爱国情,只有情感的空想不是爱国。但也不是说只有抛头颅洒热血才是爱国,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对当下的大学生来说,就是努力学习,武装头脑,积攒能力,才能厚积薄发。
进入后疫情时代,全社会都在如火如荼的复苏经济,大学生可以把对英雄的敬仰和感动转化为干事创业、精忠报国的实际行动。总书记称赞中国的青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的答卷”。[15]这次的抗疫中,有84岁高龄仍然逆行武汉的钟南山院士、身患渐冻症仍奋战在武汉的张伯礼院士,还有无数的“90后”,他们是新时代最亮的星。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教育应该抓住在抗疫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用鲜活的素材提升爱国主义的感染力,以榜样的力量激励鼓舞大学生的爱国行动,鼓励当代的大学生堪当大任、用青春的激情和智慧守护中国人民。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育有很多的实践资源和形式,比如教育基地、纪念活动、仪式礼仪等,要整合这些实践资源和实践形式,使之协同共进。
后疫情时代的爱国主义情怀教育要不断丰富实践载体,建好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着力主题打造、导向鲜明的教育功能认真对待入团入党的仪式,充分感受重大纪念日、历史事件的新时代温度,通过宣讲、合唱、游园等形式歌唱祖国、祝福祖国、致敬祖国,此外还要注意强化制度法制的保障,依法严惩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行为。
大学生实践报国的形式多样,不是说只有扛枪挡弹、浴血奋战才是报国,和平年代踏实工作依然可以实现成才报效国家。报国行动因身份、职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或者站上讲台、讲好中国故事,或者参与入伍、守护边疆,或者……但无论身在哪里,都要明确的是什么样的行为才是为国家所需要的,才是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实践报国,对当代的大学生而言,就是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16]将来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坚定爱国主义情怀、执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伟业中,追求高尚的人生目标,实现崇高的人生价值,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扎根祖国。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较高的学生在应对新挑战、完成学术工作、调整行为以适应对新的学习任务方面能够更积极的看待未来、制定高目标、投入更持久的精力、跟上课程的进度和课堂性质的变化,[17]面对环境的变化,把爱国主义情怀内化为自觉行动。
爱国主义在中国源远流长、历久弥坚,社会条件在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每一代拥有着不一样内涵的家国情怀。在革命战争年代,有保家卫国、慷慨就义的民族气概;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艰苦创业、廉洁奉公的铁人精神;在抗震救灾中,有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英雄本色;在面对病毒的时候,有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新冠肺炎疫情中,爱国主义情怀也有其特定的指向性,承载了无数医务工作者、科技工作者、解放军战士、普通志愿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对党、对社会主义的深切热爱。后疫情时代,这些都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育中最鲜活的载体,它指引当代的大学生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自身的一腔报国热情,贡献青春力量,找到自己的“诗和远方”,更找到国家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