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实验学校 刘 娟
精神成长是指伴随着人的生命成长过程而表现出来的人的本质力量的扩充和拓展,体现为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和精神境界的提升。精神成长的严重缺乏会导致出现诸多问题,因此,学校和家庭要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精神成长的引导和教育,促使学生在精神上快速成人。
1.亲子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理解做父母的辛苦,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减轻父母的负担,让学生做温暖的孩子,教会他们学会时时感恩,做一些事情报答父母对自己的恩情。
2.师生关系。教会学生尊重教师的劳动,从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开始。教育学生课前帮助老师拿教具和书本,在老师累和生病的时候,送去温暖的关怀。
3.生生关系。教育学生把同学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教师可以通过班会活动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点滴,对为班级做出贡献的同学表示由衷的感谢,并向他们学习,尽力使自己更优秀。
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他们做对家庭和社会有担当的人,教师应有意识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负责任的机会,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首先,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挫折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很多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经受了挫折,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挫折并不可怕。其次,教师拿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如何战胜挫折的范例,与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勇于面对它,冷静分析困难,充满信心,并创造条件,最终达成自己的目标,走向成功。再次,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布置教室,在教室里多张贴一些战胜挫折而获得成功的名人名言,教师还可以多组织学生开展战胜困难和挫折方面的主题活动,给学生营造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受到环境的感染。
让孩子感受到爱,父母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对孩子不要轻易发怒,对待孩子要多些耐心和鼓励教导,让孩子遇到事情不急不躁。其次,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要和谐,要让孩子有安全感。再次,给孩子的爱要适度,要爱孩子,但不能溺爱孩子,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
父母还应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在沟通交流中,父母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父母应有平等意识。父母不应该觉得自己是长辈,而在言行中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命令孩子。父母应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与孩子平等地进行交流。第二,父母应尊重孩子。父母不应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是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和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觉得自己有自主权而不是被强求。第三,父母应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评价,多表扬孩子的优点,而对于孩子的缺点,不要过于指责,而是要诚恳地提出来,并帮助孩子改正缺点。
要想使孩子变得优秀,利用赞美的力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长应该注意观察,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和适时地赞美孩子。赞美时,家长不要泛泛而谈,而是具体地对孩子的某个优点、某种好的言行进行表扬。恰当地、真诚地赞美孩子,可以保护孩子的自信心,赞美完孩子之后,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孩子的问题,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教育,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孩子会更自信。
家长要学会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还应抽时间陪孩子做运动,父母可以带孩子去跑步,游泳等等,让孩子体会到体力的辛苦,父母应多鼓励、支持孩子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参加运动,这样就可以培养孩子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坚强的品质。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使青少年在精神方面得到更好更快地成长,才能使他们成为更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