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平与削尖:社交媒体在社会动员中的作用

2021-01-30 20:44李璇
视听 2021年1期
关键词:磨平动员社交

□李璇

媒介赋权之下的交互与平权使每一个人都成为媒介的高强度参与者。大众作为媒介参与者在影响媒介环境的过程中同样也在被影响,他们所发出的意见是人们思维的内化与外显的一个过程。在社会动员的过程中,简单来看,大众是被动员者,而我们所说的媒介是一种动员的力量,这一点在社交媒体领域愈发明显,社交媒体就是社会动员的核心力量。

一、“Me too 运动”

Me too作为口号最早是由美国社会活动人士塔拉纳·伯克于2006年提出来的概念,用于在社会弱势群体,特别是在处于底层的女性中来推广“用同理心实现赋权”,并且还创立了非营利性组织“Just Be”。“Me too”作为网络的标签在美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数据表明,“Me too”已经在全球至少85个国家使用。

“Me too运动”发酵到国内引发了较大范围的社会关注和讨论。在高校、家庭和社会出现了很多打着“Me too”标签的内容,人们对于“Me too”的态度也呈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更多的是包容与共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常江副教授发布了#I’ll Be Your Voice#的话题,让遭受过性侵害的却又因为种种顾虑不能或者不愿意公开自己经历的女孩发出声音。直至今天,越来越多的“受害者”参与到这场运动中。在“Me too运动”本土化的过程中,社交媒体是重要的参与者,影响着整个运动的社会动员。

二、社会动员概述

(一)心理学视角下的社会动员

社会动员通常存在于目标和观点之间的动员,经由媒介发出的观点被人们接受,产生了态度的转变与说服效果,再加以制度化的影响对社会产生影响。塞缪尔·P·亨廷顿认为社会动员是一连串旧的社会、经济、心理信条全部受到侵蚀或者被放弃,人民转而选择新的社交格局和行为方式的过程,它意味着人们在态度、价值观和期望等方面和传统社会的人民分道扬镳,并向现代社会的人们看齐①。从这一角度来看,社会动员包含着与传统的断舍离,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或许并非如此。

勒庞认为群体心理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性的影响会相互传染,蔓延至整个群体。格尔建立了“挫折——反抗机制”,将相对剥离引入集体行为分析的理论中,在他看来,理解集体行为最基本的变量是“不满情绪”,而不满情绪的强弱程度取决于“相对剥离”的范围和强度,相对剥离感越大,人们也就越可能产生对当前行为的不满与反抗。

(二)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动员

斯梅尔塞看到了先前的社会动员理论过多地强调心理学因素,有意识地将“紧张”“不满”从个人的心理层面引入社会结构的层面,并提出了结构性紧张理论。斯梅尔塞将心理状态放在结构层面进行理解仍是值得创新的地方。

将心理学因素剥离主要是资源动员理论和政治过程论。资源动员理论在具体的动员过程中紧紧围绕着资源的供给和分配来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将心理学领域的不满、怨恨与剥夺等带有感性色彩的词汇转变为成本、利益等带有理性选择的成分。政治过程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社会运动理论背后总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制度政治模型。这一假设就弥补了资源动员理论的缺陷,也就是说,“资源动员理论用于解释特定的集体行为时能够站得住脚,但是作为一种解释抗争的综合性理论时不够确切。”

在两种视角之下,将社会运动分为传统意义上的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两个部分,即有组织的、公开的、正式的而且能够带来社会变迁的运动以及群众日常的反抗等围绕着日常生活需求而进行的“琐碎的冲突”。

三、社交媒体的磨平作用

社交媒体的磨平作用体现在将特殊信息或者敏感信息一般化的过程。以时效性为例,如果磨平时间这一属性,脱离时间的框架,将信息放在一个时间属性不明显的环境之下,忽略时间属性可以增加信息在传播过程里的可信度,社交媒体的磨平作用可以体现在任何一个属性之中。

(一)个人相关信息的磨平

“Me too运动”是受到了广泛社会参与的社会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说出这件事情对日常生活影响比较低。社交媒体的匿名性使得他们拥有一层保护伞,免受闲言碎语的伤害。在没有这样一层顾虑的时候,他们就会更愿意将自己的经历表达出来。中国的“Me too运动”最主要的是心理的运动,在目前这个阶段,主要的实现方式是通过放大各个阶层的女性受害者的声音,使因耻感而不敢、不愿、不能与任何人交流自己经历的受害者从别人的相关经历中获得相关信息,并且用这些信息实现治疗的目的,参与到这场关于性侵问题的抗争中。

(二)个人身份的磨平

当社交媒体中的个人身份磨平,给更多受众带来的是一种危机感,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在讲述者所处的环境中都可能遇到类似的经历。一般而言,当人们有很大的可能性处在可能遭遇这一问题的时候,他们就更有可能关注类似的社会动员,并且积极参与到社会动员中。吉登斯关于风险社会的理论认为,在工业化与现代化的今天,产生了一些以前所知之甚少或者全然无知的新的风险参量,新的风险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现在的社会生活比以前更为危险,而是人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了,在这一机制下,每个人对社会动员都有了强烈的参与感。

四、社交媒体的削尖作用

削尖作用呈现的是将一般信息特殊化的过程,突出信息的某一部分属性以增强信息的传播度。在当下的社交媒体中,人们对传统意义上的“黄色新闻”有着较高的参与度。

(一)信息属性的削尖

社交媒体在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会对信息属性进行选择,对于有些能够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的属性,如受害群体年龄和性别等,这些属性并非指的是某一个受害者的具体信息,不需要知道具体的身份,只需要知道事情可能存在与发生的特殊之处。通过信息属性的削尖,抓住了人们的注意力。在当下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注意力是传播内容的核心竞争力,突出信息的部分属性赢得受众的注意力,尽管可能存在打着标题党的旗号摇旗呐喊的嫌疑,但却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对信息属性的削尖在提高社会动员方面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意见信息的削尖

意见信息的削尖指的是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意见凸显,让人们参与到关于“Me too运动”的社会动员中,例如受害者有错还是无错的问题。那么针对这些言论,有许多人会选择反驳、抨击。当遇到与自己意见相同或者一致的观点时,在这些人群中就会产生共鸣,在拥有共同意见的社会群体中,社会动员就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社交媒体能够广泛参与社会动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交媒体涵盖了我们所处的强关系与弱关系的范围,这就使得每一个处于社交网络媒体中的人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或者产生强烈的表达意愿参与到社会动员中。

综上所述,社交媒体能够使人们广泛参与到社会动员中,主要是依靠社交媒体的磨平与削尖作用。尽管当下意见环境有变化,但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保持沉默。在磨平与削尖作用下,社交媒体所带来的社会动员力量会愈加凸显。

注释:

①[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磨平动员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出国感言
题卵石(新韵)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国防动员歌
音乐迪斯尼
水声悠远
抗美援朝战争动员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