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茜翎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在表现空间的拓展、题材纵深的开掘、叙事的完整性以及表现手法的多样性等方面达到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前所未有的水平。开播后受到观众的喜爱和追捧。据CSM全国网数据,截至2021年1月21日,《跨过鸭绿江》平均收视率1.3%,平均收视份额5.84%,单集最高收视率1.73%,单集最高收视份额7.87%。该剧酷云实时关注度则高达4.0305%,市占率为21.4997%,整体观众规模达2.6亿人次,创下近几年来央视一套电视剧的收视纪录①。
该剧受到观众如此的好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该剧再现有关抗美援朝民族集体记忆,折射出鲜明的时代主题,引起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集体记忆”概念的创始人哈布瓦赫认为,集体记忆并不是个体记忆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群体或社区的人们对所共享、传承以及一起建构事物的记忆。在集体“记忆场所”中,任何重要的东西,不论它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都可由于人们的意愿或者时代的洗礼而变成民族(国家)集体记忆遗产中标志性的元素。
该剧塑造的抗美援朝英雄们,如同一个个烙印,在国人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可抹去的痕迹。他们是中华民族自强、自尊和自信的化身。如杨根思率全排击退美军8次进攻,只剩他和两位受伤的战士,他下令受伤战士撤离。在美军发起第9次进攻时,他抱起炸药包冲入敌群。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张开双臂,扑在敌人的机枪口上,用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孙占元在上甘岭战役中,双腿被炸断,当敌军再度拥上阵地时,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雷与之同归于尽。邱少云和战友们奉命到离敌人阵地仅60米的地方执行潜伏任务,不幸被敌人打来的燃烧弹击中,他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一动不动,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保证了全连队潜伏任务的胜利完成。在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战士俯卧在-40℃的阵地上,手握钢枪,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成批冻死在前沿阵地上。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塑造的民族集体记忆中的英雄,在深厚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的共同驱使下,得到了年轻一代广泛的认同,引起了心灵上强烈的共鸣,网友纷纷评论:“《跨过鸭绿江》成功地塑造了志愿军英雄和英雄群体的伟大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志愿军英雄和英雄群体的感人事迹,给观众留下了许多催人泪下、经久难忘的历史瞬间。”②“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为代表的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敌、英勇斗争的战斗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怕难、不信邪、团结一致的精神风貌。”③
“集体记忆所包含的关于国家的体验和情感是国家认同基础的一部分,同时国家认同所包含的成员身份信息和承诺因素也是与国家相关的集体记忆得以形成的要素之一。集体记忆在国家这一共同体中被共享,与共同体认同息息相关。集体记忆的叙述图式模板被社会成员所接受,集体记忆内容就会被再编码、再存储,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就会成为稳定的跨越代际的国家记忆。”④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多侧面地将民族记忆中的英雄群像清晰地再现出来,构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民族史诗,再次将他们成功地进行重塑和编码,进一步强化了国人对英雄形象的体认,激发了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经过抗美援朝英雄们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了。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⑤。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得到国人的广泛赞誉,还因为其承载的国人记忆的英雄传统在新的社会语境中需要进一步彰显和升华。只有将抗美援朝的英雄传统置于当下的时代背景中,才能深层次理解国人呼唤这一集体记忆背后的意义。
那个年代,将士们不怕困难,敢于牺牲。在敌人完全掌握制空权、制海权的情况下,毫无畏惧地开赴前线。在长津湖战役中,第9兵团在天寒地冻、缺衣少粮的险恶条件下,敢于潜伏围歼强敌。在上甘岭战役中面对敌人的嚣张气焰,19军敢于不留底线,全面豁出去以争取胜利。
那个时代,军民鱼水情深,人们甘于奉献,捐钱捐物全力支援朝鲜战场。演员常香玉通过义演,一个人就捐献了一架飞机。民众不断为志愿军战士寄去慰问品和慰问信。得知前线战士挨饿,人们自觉掀起了制作炒面运动。
那个年代,战友们结下了深刻的情谊。运输兵马金虎的战友牺牲了,他借债照顾战友的家人亲眷。神枪手陆乘风以师傅教徒弟的方式传授年轻战士枪法,关爱年轻战士,而年轻战士也视他如同父兄。在上甘岭战役中,坑道里严重缺水,一个苹果全坑道的战士都能“啃”上一口。
那个年代,将士之间体现出真诚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在极寒天气下的长津湖战役中,连长心疼地把战士揽在怀里,鼓励战士要坚强地活下去。在汉江阻击战中,50军军长曾泽生理解志愿军司令部所面临的困难,不忍报告部队的惨烈伤亡。
那个年代,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在长津湖战役中,年轻的战士怕枪栓被严寒冻住,宁愿自己受冻,也要把棉衣脱下来包裹枪支。女战士王珍珠“秘密”发现自己心仪的战友马金虎有偷吃军粮之嫌,马上加以批评制止。
在如今的和平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逐渐充裕,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的现象越来越多,享乐主义抬头。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以满足个人利益、上下级关系紧张、官民关系不和谐的现象依然存在,影响了社会和谐。这些都同抗美援朝的英雄传统形成了强烈反差,引起了国人的不安、不满,甚至失望。
哈布瓦赫认为社会记忆总是让身处其中的个人产生一种幻象:似乎今天的世界和过去的世界相比,和自己的童年、青年时代相比,总有些莫名的不完满,有一种莫名的缺失感和沉重的压抑感。集体记忆赋予社会的“过去”一种历史的魅力,把最美好、神圣的事物贮存在与现今相对的另一个维度里。电视剧《跨过鸭绿江》所展现的英雄传统即是对国人焦灼心态的慰藉,反映出国人对勇于奋斗、甘于奉献、团结友爱和集体主义等政治生态的诉求。人们回顾抗美援朝的英雄传统,希望借助英雄传统的回归,寻找到理想的港湾,找回崇高的信念。
另一研究集体记忆的美国学者康纲顿认为,“我们对现在的体验,大多取决于我们对过去的了解;我们有关过去的形象,通常服务于现存社会秩序的合法化”⑥。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对英雄传统这一集体记忆的建构有助于从文化层面巩固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合法性,是对时下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一种矫正。有论者认为“新时代太需要这样的史诗了。看这样的剧,能补钙,能治软骨病,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⑦。该剧以艺术的形式为主流意识形态发声,强化了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以英雄传统建构一个物欲世界中的精神家园,这种建构“包含了共同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而这些对所有成员都有约束力的东西又是从过去共同的回忆中剥离出来的。”⑧《跨过鸭绿江》通过对英难传统的真实展现,以历史反观当下,呼唤英雄传统在国人心目中的一致回归。“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⑨。
集体记忆不是简单的“记得”,也不总是平静的“再现”。集体记忆作为一个群体性的记忆存储,具有巨大的潜能。苦难记忆能激发人们强烈的奋斗热情,受压抑的记忆会激活一个群体强烈的复兴欲望。作为“潜能”的集体记忆在意识的维度上给予社会发展以内隐、内化与内驱,并潜移默化地唤醒意识、积蓄力量、伺机爆发,具有巨大的社会动员能量⑩。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展现的这场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这是一场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战争。然而志愿军在党中央和志愿军司令部的领导和指挥下,经过艰苦作战,凭借机智灵活的战略战术,最终取得了胜利,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战争的惨烈达到了常规战争的极限,英勇的志愿军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一个英雄的时代。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借用彭德怀司令员的话说,中国人民最终用伟大胜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门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征服一个民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这一战,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11]。
国人之所以缅怀这个英雄时代,是因为中国现在所面临的形势与抗美援朝时代相比,呈现出某种历史的相似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依旧抱着冷战思维,妄想构建封锁中国的“岛链”。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围堵中国,企图抑制中国的和平崛起。不时派遣战舰到南海耀武扬威,派飞机到我国沿海一线进行侦探骚扰;动不动就打台湾牌,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封锁包围、讹诈压制和渗透颠覆,中国人民以决不服软、决不退让的硬气,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赢得了国家生存发展的空间。
近几年,西方大国迫使中国卷入贸易战,对中国的科技发展层层设防,对中国的内政进行粗暴干涉和指责。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在我国肆虐,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敌对势力乐观其变,甚至幸灾乐祸,无端指责中国政府的防控措施是对人身自由的限制,想从国际舆论上孤立中国。然而,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带领下,中国在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之际,不仅取得了抗疫斗争的重大胜利,而且经济社会继续稳健发展,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了正增长。
有论者认为:“今天,一个日益强起来的中国同样面临着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的巨大压力。影片(《跨过鸭绿江》)所强调的并不仅仅是‘抗美援朝’的正义性、自卫性,还有打赢这场战争的必要性以及对未来和平发展所产生的深远意义。”[12]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唤起了民族记忆中的英雄岁月,激发了国人“强烈的奋斗热情”和民族“复兴欲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与敌人实力相差悬殊,条件异常恶劣艰苦,然而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还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如今的中国今非昔比,国力显著增强,中国共产党更加成熟伟大,中国人民更加自信坚强。只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机智沉着应对国际风云变幻,以抗美援朝的精神,不畏艰难,勇于奋斗,完全可以塑造一个新的英雄时代,争取更大的胜利。在这种时代背景和心理背景下,电视剧《跨过鸭绿江》虽未明言,却预示着中国人民正在塑造新的英雄时代,那就是继续“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13]
注释:
①王彦.《跨过鸭绿江》:谱写一部震撼人心的国家英雄史诗[N].文汇报,2021-01-25(009).
②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31):4-7.
③李建.《跨过鸭绿江》:历史与现实风云激荡的对话[N].文艺报,2021-01-06(004).
④管健,郭倩琳.共享、重塑与认同:集体记忆传递的社会心理逻辑[J].南京师大学报,2020(05):69-79.
⑤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31):4-7.
⑥[美]保罗·康纲顿.社会如何记忆[M].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4.
⑦傅秋源.《跨过鸭绿江》全景谱写国家英雄史诗[N].新华日报,2021-02-04(013).
⑧黄晓晨.文化记忆[J].国外理论动态,2006(06):61-62.
⑨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31):4-7.
⑩程艳林.哈布瓦赫集体记忆理论的当下解释力[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06):125-129.
[11]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31):4-7.
[12][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4.
[13]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