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审计厅持续加大民生资金项目管理和政策落实审计力度,推动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促进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是以有力监督推动惠企利民政策落地。在社保基金审计中,重点关注财政补助政策、中小企业社保降费政策等落实情况,强化企业、税务部门和社保经办机构之间数据沟通,推动低保、特困、被征地农民等重点群体参加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促使企业获得社保费减免。二是以持续规范跟踪住房保障政策落实。把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作为一项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持续开展。截至目前累计追回资金2277.22万元;推动取消了102户不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资格;清退违规分配使用的保障性住房21套;将18户应保未保对象纳入保障范围;促进1416套闲置保障性住房投入使用;督促8个项目补办完善建设审批手续,规范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和基本建设程序,加快了闲置保障性住房的投入使用,维护了保障对象的切身利益。三是以精准施策助力乡村振兴政策增效。组织开展部分县(市)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金审计,揭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通过审计整改,采纳审计建议,相关县区出台农村改厕后续管护相关制度,实行以村为单位建立农村户厕后续服务站,足量配备清掏设备设施和垃圾清运车辆等措施,有效解决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形成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近日,天津市审计局出台《审计业务考评指标体系》(以下简称《考评体系》),以审计项目流程要素为基本依据,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进行指标量化,对部门和干部两个对象进行业绩评价,将审计业务考评延伸至个人,增强绩效管理的科学性、精准性,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推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专业素养评价。结合处室和个人岗位职责任务,将处室指标与个人指标、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以审计项目管理为基础,随项目进度对业务成果进行即时考评,做到以事察人、知事识人,让实实在在的考评数据“说话”,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脱颖而出。二是注重实干实绩。《考评体系》包括基础指标、加分指标和减分指标,根据完成审计工作量赋予基础分,按照急难险重程度和完成质量给予加分,未按时完成或存在质量问题给予减分,干得越多越好,获得分值越高,营造干事氛围,达到奖勤罚懒治庸的目的,激发干部主观能动性和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三是实时跟踪评价。依托平时考核评价信息,实时跟踪审计进度和质量,督促业务处室按时间节点和质量要求推进项目实施,做到可监控、早提醒,强化业务考评的时效性。四是整合考评制度。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多项考评制度予以整合,按照审计业务流程进行串联和贯通,由孤立考评向融合考评转变。考核工作由一个部门牵头抓总,其他部门协同配合,考评结果融合利用,减轻处室和干部负担,提高考评的实用性。
(本栏目资料来源:审计署网站)
为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增强审计机关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审计厅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审计厅以案释法工作办法》(以下简称《工作办法》),进一步强化优化审计机关以案普法释法的规范化制度化,切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办法》规定了开展以案释法工作的主体和释法对象,其释法对象覆盖面广,重点是加强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公职人员的以案释法工作。《工作办法》根据不同的释法对象,明确不同的释法方式,释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工作办法》在以案释法案例的选取上,强调重点选择审计办理、移交、参与过程中,社会广泛关注、群众反映强烈、具有普遍警示教育意义以及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显著的案例,以便有利于维护法律权威、回应社会关切、促进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群众法治观念。此外,《工作办法》还明确了在开展以案释法活动时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和禁止性规定,以及加强审计机关以案释法工作的要求等内容。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审计厅以规范审计工作、促进审计质量提高为目标,强化依法审计,坚持审计执法质量控制,多措并举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一是加强法制学习。通过“审计大讲堂”、领导干部法治专题培训班等形式对审计相关财经法律法规进行系统学习;坚持以培训带学习,以学习促工作,精心谋划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举办全区审计业务培训班,增强审计人员依法审计理念。二是规范审计管理。将审计质量控制作为依法审计、依法履职的关键环节来抓,明确责任分工,审计项目要经审计业务会议审定,做到查出问题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处罚适当,有效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三是实行双向承诺。审计工作中,要求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对象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向审计组作出书面承诺;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人员严格遵守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情况予以监督,保证审计执法工作顺利进行。四是狠抓项目检查。制定审计业务质量检查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对盟市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建立审计通报制度,进一步改进审计项目检查方式,通过检查及时纠正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促进全区审计系统审计执法水平提高。
为健全业务领导机制,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近日,山东省青岛市审计局出台了《青岛市审计局关于加强对区(市)审计机关业务领导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了确保《意见》的落实,该局提出了四项“保障措施”。一是建立顶格协调调度机制。局党组定期研究区(市)审计业务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分管局领导和相关处室要针对对口区(市)审计机关的工作实际,深入了解情况,搞好调查研究,及时研究解决基层难题。二是建立规范化建设研判机制。研究制定改进审计质量管理的意见,促进提高区(市)审计质量整体水平。三是建立业务工作考核机制。将各区(市)审计机关业务质量纳入区(市)审计局长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区(市)审计机关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将审计执法检查和优秀审计项目、优秀审计案例评选纳入区(市)审计机关绩效考核范围,以考核推动区(市)审计质量的提高。四是完善审计队伍建设机制。实行导师制,抽调人员“以干代训”,推广案例教学,定期培训区(市)审计组审计组长,加大统计等多岗位业务培训力度,全方位促进审计人员业务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