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爱林
(大连市儿童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小儿肺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病后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剧烈咳嗽等,并且随着疾病的发展,往往会累及患儿心脏等其他器官,引发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儿预后。我院通过临床实践发展,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快速消除患儿临床症状,加快患儿康复[1]。因此本文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7例患儿为观察对象,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7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儿29例,包括男18例,女11例,平均年龄(2.3±1.1)岁。对照组患儿28例,包括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2.1±0.8)岁。本次所选患儿均满足以下标准:①经临床诊断以及痰培养等确定符合第七版《儿科学》与第一版《实用儿科学》中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2];②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为心音低钝、心率加快、呼吸受阻等;③家属知情并自愿参与。排出标准:①合并其他疾病患儿,如肺结核、先天性心脏病等;②中途退出或者死亡。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护理内容包括入院指导、病房巡视等,护理人员根据有患儿的具体情况,制订严格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括:①呼吸道护理。患儿呼吸功能在发病后降低,且心脏需氧量显著增加,因此护理人员强化呼吸道护理管理。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结合患儿疾病发展情况以及肺部炎症开展护理,定期指导患儿更换体位,卧位中头肩部需要适当抬高 40°,以加快分泌物排出;针对血氧饱和浓度较低患儿,遵医嘱基于吸氧支持,氧流量低于1.0 L/min;若缺氧症状明显,考虑实施面罩吸氧。②心理护理。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立即对患儿的身体状态进行评估,并通过健康宣教的方法,深化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儿及其家属的面部神态、语气变化等,通过构建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详细介绍我院在相关疾病临床治疗中所取得的成绩,以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针对哭闹、依从性差的患儿,护理人员通过玩具玩偶、动画片等吸引患儿注意力,使患儿能够逐渐适应病房环境,保证依从性。③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能够增强患儿免疫力,加快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在评估患儿疾病情况以及饮食特征的基础上,制订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并合理添加辅助食物,如蔬菜水果、豆制品以及肉类等;饮食期间做到少食多餐,减少晚餐进食量,避免因为大量进食影响患儿休息;在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后,可以在低盐饮食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盐摄入量,并逐步恢复正常生活。④改善患儿心脏负压。根据临床干预要求,良好的病房环境能够促进患儿康复,因此护理人员注意保持病房环境,及时情节病房内的污染物,并将温度、湿度控制在理想水平,保证光线柔和,利于患儿休息;患儿需要保持头高头侧位或者抱窝位,并及时更换尿布,保证大便通畅。⑤健康指导。护理人员详细向家属降解患儿日常看护期间的注意事项,需要避免呛奶、溢奶等;注意根据气候变化增添衣服,避免病情家住;应该遵医嘱用药,发现不良反应应该第一时间与医护人员取得联系。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依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对患儿护理后的心功能等级进行评价,评分等级为Ⅰ、Ⅱ、Ⅲ、Ⅳ级,心功能评级越低,则证明心功能情况越理想[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t值、χ2值检验数据间的差异,分别用()、[n(%)]表示,当P<0.05时,认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心力衰竭纠正时间比较 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心力衰竭纠正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护理后的心功能等级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心功能等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心力衰竭纠正时间比较(d,)
表1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心力衰竭纠正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患儿护理后的心功能等级情况比较[n(%)]
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发病率较高,并且病情进展快,对患儿预后产生直接影响,被认为是导致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切实保证患儿预后,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并根据临床干预要求,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以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我院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护理阶段,采用了优质护理方法,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满意,从表1资料可知,观察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根据表2资料可知,观察组患儿接受优质护理后,其心功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本文研究结果证明,优质护理方法在小儿肺炎合并心理衰竭护理中具有满意的效果。优质护理作为一种科学的护理方法,能够在充分评估患儿疾病变化的基础上,通过心理护理干预、饮食干预、病房管理等手段,避免传统护理中存在的不足,从患儿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变化等方面入手,促使患儿康复[4]。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重视对家属的健康宣教,并针对相关药物的用药价值、临床应用方法以及常见不良反应等,让家属做到心中有数,能够积极配合临床干预的开展[5]。护理人员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护理期间密切关注患儿与家属的情绪变化,尤其是干预期间可能出现的患儿不依从问题开展护理干预,使患儿能够快速适应我院环境,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顺利开展[6-7]。最后,科学的饮食干预也是保证临床干预效果的关键,因此护理期间,我院护理人员强调患儿的营养搭配,在听取主治医师意见的基础上,对患儿的进食情况作出严格计划,加速患儿的康复进程[8-9]。
现代研究普遍认为,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存在并发症较多,再加之患儿年龄小、耐受力差,因此发病后容易造成恶性事件[10]。优质护理作为一种科学护理方案,护理期间充分评估了患儿的个性化差异,通过制定一系列连续、系统的护理手段,能够实现传统护理模式变革。所以在护理期间通过创设良好的病房环境,也是促进患儿康复的有效途径[11]。陈琴等[12]学者选择了80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为观察对象,分别对其实施了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最终护理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组患儿的心力衰竭纠正时间为(1.28±0.44)d,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的(2.05±0.57)d,同时优质护理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9.03±2.11)d,优于常规护理组的(11.67±3.62)d,说明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有助于减少心力衰竭纠正时间与住院时间,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是相同的。
综上所述,针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取得满意效果,能够在短时间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因此应该成为临床护理的首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