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瑜斐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消化内科,辽宁 沈阳 110000)
慢性胃炎是临床高发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引发的胃黏膜炎性病变关联密切,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糜烂性胃炎等不同类型[1]。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食欲缺乏、呕吐、腹胀、腹痛、早饱、反酸、嗳气等症状,具有涉及人群广泛、发病率高、病程长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2]。目前治疗慢性胃炎多采用胃黏膜保护剂、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疗法,症状改善效果良好,但单一用药作用效果有限[3-5]。为了探讨更加高效的治疗方案,本文就替普瑞酮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胃炎的应用效果展开了下述研究,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08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胃炎诊疗指南》[6]中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②依从性良好;③胃镜检查提示Hp阳性。排除标准:①严重器质性功能障碍;②消化道肿瘤;③上消化道大出血;④急性胃炎;⑤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⑥1个月内使用过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抗生素;⑦药物过敏;⑧既往胃肠道手术史;⑨精神病。采用红蓝双色球法将其分成两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男29例,女25例;年龄33~76岁,平均(37.45±2.25)岁;病程8个月~10年,平均(3.29±0.78)年。观察组患者男31例,女23例;年龄35~73岁,平均(37.56±2.37)岁;病程7个月~11年,平均(3.37±0.65)年。患者均获知情权,组间基线数据对比均衡性优良。
1.2 方法 采用常规Hp四联疗法治疗全部患者,予以其奥硝唑片(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312)500 mg,口服,每日2次;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常州兰陵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054)200 mg,口服,每日2次;阿莫西林胶囊(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5029)1.0 g,口服,每日2次;呋喃唑酮片(河南创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1333)100 mg,口服,每日2次。在此前提下,对照组予以替普瑞酮胶囊(日本 Eisai Co.,Ltd.注册证号:H20091057,)50 mg,口服,每日3次。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292)20 mg,口服,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1.3.1 症状消失时间 记录患者的上腹疼痛消失时间、反酸消失时间和腹胀消失时间。
1.3.2 疗效评价 治疗后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判定疗效:①治愈:体征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表明炎症消失,或是变化为轻度,病理学检验提示腺体萎缩,肠化生或异型增生消失;②显效:临床体征及症状基本消失,炎症改善,腺体萎缩、肠化生或是异型增生减轻≥2个等级;③有效:临床体征及症状明显好转,黏膜病变范围缩小≥50%,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好转;④无效:临床体征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病理学检查表明病情无变化。治疗有效率=(①+②+③)/54×100%。
1.3.3 不良发应 统计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口干、便秘、恶心。
1.4 统计学方法 将108例慢性胃炎患者的数据录入SPSS23.0内加以处理,反酸消失时间等数值变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无序分类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1 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其中嗜睡1例,口干1例,便秘0例,恶心1例,对照组为11.11%、2例、1例、1例2例。两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484,P=0.486)。
慢性胃炎属于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类型之一,随着国民饮食习惯的转变和生活压力的增加,近年来国内慢性胃炎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医学界就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尚未达成统一共识,初步认为慢性胃炎发生与遗传、环境、Hp感染、病毒、药物滥用等因素关联密切[8]。而临床治疗慢性胃炎的关键在于有效清除胃内定植Hp,同时修复受损胃黏膜,重建机体内部胃黏膜保护屏障,抑制炎性反应发生,从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选择高效、安全的治疗药物十分必要。
程为[9]研究后发现,采用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能有效缩短患者反酸消失时间、上腹疼痛消失时间和腹胀消失时间,改善预后,其中替普瑞酮具有强效抗溃疡效果,同时还可有效修复受损黏膜,而雷贝拉唑能够有效修复受损胃黏膜组织,提高胃黏膜保护功能,双药联用可提高临床疗效,治疗总有效率到了97.9%。经本文研究可知,观察组腹胀、反酸和上腹疼痛消失时间、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充分证实观察组采用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减轻患者临床体征及不适症,缩小胃黏膜病变范围,改善炎症情况,提升临床疗效。研究后可知,替普瑞酮作为一种萜类物质,在进入人体后可通过加快人体胃黏膜微粒体内糖脂质中间体生物合成,促进高分子糖蛋白生成,使糖蛋白修复受损胃黏膜,发挥良好的组织修复、抗溃疡作用,同时还可降低胃黏膜增生区局部细胞增生能力,改善局部血运,促使胃黏膜损伤愈合。雷贝拉唑是一种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属于临床常用分泌物抑制药品,经口服给药进入人体后可有效抑制氢-钾ATP酶活性,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胃酸侵蚀胃黏膜,增强胃黏膜防御功能,且雷贝拉唑的抑酸能力高出奥美拉唑3~10倍,可在较短时间内发挥强效电离作用,抑酸时间持久,促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在胃壁细胞中快速代谢生成并释放磺酞胺,拮抗质子泵,缓解胃炎症状,缩短患者症状改善时间。由此可知,观察组采用的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方案,能够在修复受损胃黏膜的同时,有效改善胃酸侵蚀胃黏膜情况,抑制炎性反应,提升临床疗效。
赵新跃[10]研究后发现,雷贝拉唑+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能够明显增强胃部运动,减轻炎性反应,促进胃部病变黏膜修复,提升临床疗效。本文中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提示两组采用的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相当,安全性可靠。初步分析可知,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临床不适症,且不良反应较少,这是因为替普瑞酮可显著效抑制乙醇、胆酸等因素对人体的刺激,增强胃黏膜防御功能,改善胃腺、胃窦黏膜的炎性反应。而与雷贝拉唑联用可有效提高抑酸效果,增强胃黏膜防御功能。两种药物进入人体后均经胆汁代谢,再通过泌尿系统排除体外,无药物残余,不会对人体肝脏组织造成负面影响,安全性可靠。与上述分析结果相吻合,刘正金等[11]对86例慢性胃炎患者研究后发现,采用雷贝拉唑+替普瑞酮治疗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0.70%,远高于单一替普瑞酮治疗患者的74%,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且前者症状改善效果更加显著,证实雷贝拉唑+替普瑞酮方案在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可收获理想疗效,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给予慢性胃炎患者替普瑞酮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能够明显减轻患者临床体征及症状,抑制炎性反应,促进受损胃黏膜组织修复,缩短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提升疗效,安全性良好,因此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