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YU Simin
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在推动各国贸易往来频繁的同时也加剧了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钢铁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工业原料,成为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当前,美国已成为最大的钢铁贸易进口国,中国的钢铁产能不断上升,这种现象引发了美国对中国钢铁产品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措施,特朗普上台之后,相继采取了多条针对中国钢铁产品的更加强硬的措施。
S集团作为国内知名的钢铁企业,钢铁产品种类丰富,满足个性化需求,出口需求大,随着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钢铁产品的出口受到了很大影响。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探索中美贸易摩擦对S集团钢铁产品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建议和对策,从而为中国钢铁产品贸易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性保障。
本研究所指的贸易摩擦是贸易国为保障本国利益,通过反倾销、反补贴和贸易保护措施等,限制他国产品在本国销售,从而实现本国商品销售的保障和出口,由此引发的贸易国之间的纠纷和矛盾。
本研究主要通过国际贸易摩擦理论进行分析,贸易摩擦理论分为贸易扭曲理论和战略性贸易理论。贸易扭曲理论适用于完全竞争市场条件,如果两国的劳动率和资本边际替代率相等,那么就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但是如果不相等,则会扭曲市场,出现贸易摩擦。战略性贸易理论是在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适用,在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随着规模和收益的不断增加,企业需要继续扩大规模来保证生产,需要借助外部力量,例如政府的行政干预,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主要是由关税、技术和汇率等几个因素造成的。例如运用提升关税、影响人民币汇率等手段对中国钢铁企业进行施压,从而降低中国钢铁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面对这种情况,钢铁企业在投入技术创新、资本投入和人才建设等方面的能力不断下降。
缺乏核心技术和人才。在中美贸易摩擦中,技术创新显得越来越重要,而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当前国内企业的技术仍处于中低端水平,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尤其在汽车用热镀锌板、高强中厚款钢带、特厚板等方面,与德国和日本等钢铁强国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钢铁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需要在优化产品结构和提升人员素质方面下工夫。
高负债导致风险和负担不断加重。中国的钢铁企业大多是负债前行,高负债让钢铁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这也导致了企业发展高风险的存在。当前阶段,中美贸易摩擦阶段,中国钢铁企业负债率较高,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很多钢铁企业面临资金困难的问题,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使得企业处于高风险的状态。
产品长期低价运行。中国钢铁长期的低价出售导致国内的钢铁企业难以盈利。加上产能过剩,需要大量的市场需求进行消化,由于国内的需求量下降,大部分钢铁产品转为出口,如果国内的钢铁企业想打开全球市场,往往通过价格优势来面对中美贸易摩擦的阻碍,但是国内钢铁企业如果只通过低价实现打开市场是不可能的。
S集团位于山东省,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打造客户、人才、营销、生产、研发“五位一体”协同机制,是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龙头企业信赖的优秀供应商,产品遍布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远销世界五大洲70多个国家地区。S集团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绿色发展,顺应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变革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创新,把改革作为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1)优势分析。S集团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具备了很多优势条件,具体如下:市场规模优势。S集团的经营规模逐年扩大,年利润保持在百亿级,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比很重,主要发展黑色金属采矿、冶炼及加工、钢铁贸易服务等,拥有国内先进的中厚板、冷热轧薄板、型钢、优特钢、棒线材生产线等,在建筑、汽车、工程机械、海洋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技术工艺优势。S集团一直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和应用,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认可质检中心3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013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12项,其科技研发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品牌优势。S集团的知名度较高,具有明显的品牌优势,企业信用等级为AAA,跻身世界500强,综合竞争力评级位于中国钢铁企业A+。产品连续多年获得较高的荣誉称号。同时,S集团不断加大在品牌建设方面的投入,强化其行业内的品牌竞争力,为企业发展注入动力。
(2)劣势分析。虽然S集团有较多的内部优势,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劣势,这些劣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发展。 产品结构不完善。S集团的产品结构不平衡,尤其是特钢产量产能的产品附加值低,高端产品的占优比重较低,由于高附加值产品的产能存在不足,导致低附加值的产品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因此产品结构不均衡,先进技术的投入和装备能力提升迫在眉睫。人才优势不明显。S集团虽然在不断地加大科研投入和人才的培养,但是科技人员占总人数的比重相对较低,由于其深受国有企业传统管理体制的束缚,很多优秀的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在“论资排辈”的管理体制内不断流失,这加大了企业在招聘人才方面的成本。生产经营成本高。S集团作为国有企业,由于管理体制的问题,导致企业在财务费用、职工工资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压力,随着生产所需原材料价格的波动,S集团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利润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S集团作为国内大型的钢铁生产企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一定的机遇,本研究得出中美贸易摩擦对S集团的影响如下。
(1)贸易成本高。一是原材料进口成本提高,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人民币汇率处于波动状态,S集团进口原材料的成本增加。二是出口交易成本提高,国内钢铁企业一直以来依靠丰富且低廉的劳动力来降低成本,但由于美国对中国钢铁产品征收各种反倾销税费,设置了相关的贸易壁垒,造成S集团的出口成本增加。三是产业链循环受影响,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中国钢铁产业,同时又影响了上下游企业,生产的各项成本也不断提高。
(2)出口规模压缩。一是从国际贸易来说,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在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过程中,逐渐打破国际市场原有的竞争格局,使得S集团的产品出口受到影响。二是国内市场压力巨大,贸易战不仅降低了中国对美国的钢铁出口份额,还导致全球的贸易保护主义升级,对S集团来说,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直接导致了其国内外市场的变化,降低了其出口规模和发展能力。
(3)企业规模减小。中美贸易摩擦对全球钢铁产业都有一定的影响,最直接的影响是降低了国内钢铁产品的出口业务,S集团不得不进行相应的裁员和压缩生产规模,此操作必然会造成人才的流失和科技研发质量的下降,由此带来上游企业对本集团的谨慎和犹豫的合作姿态,下游企业也会转而寻找效益更好的企业进行合作,这使得S集团的经营发展受到更大的挑战。
通过对贸易摩擦背景下S钢铁集团影响的实证分析,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国内钢铁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美钢铁贸易摩擦越来越复杂,因此,国内钢铁产业如果想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应该正确看待这种贸易摩擦,不断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借助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国内各企业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各项贸易规则的学习,同时,加强专业化人才培训,借助政府、协会和企业等第三方力量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积极争取进口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借助进口企业对国际市场的了解,掌握应诉信息和应诉成本,从而帮助企业在贸易摩擦中胜诉,最大程度减少中美贸易摩擦的损失。
据有关统计显示,中国钢铁产品出口的国家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等地,随着美国成为中国钢铁贸易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国,长期来讲,中美贸易摩擦使得国内钢铁企业清醒地认识到集中的贸易伙伴关系对本国发展存在极大的风险。此时,应该加强对新市场的开拓力度,增加贸易市场格局多元化。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倡议的实施,国内钢铁产业应该积极借助发展机遇,加强对沿线国家市场的开发。
钢铁产业一直以来是国家的重点支持产业,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国内钢铁企业遭遇了反补贴、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措施的调查。这促使国内钢铁企业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全面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优化产品结构和改造生产设备,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增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想要在市场中占得一定份额,需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完善科研体系,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
中美贸易摩擦的加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钢铁产品的出口能力和出口份额,为摆脱发展困境,企业采取对外投资设立厂房等措施规避贸易风险,规模较大的钢铁企业此时需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上各进口国的经济发展优势和贸易优惠政策,完善企业自身的销售渠道,缓解当下的困境。这种方式一方面避免了贸易壁垒,借助于国外高资质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丰富其客户资源,提升市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缓解了国内能源紧张的压力,帮助企业去产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优势。
通过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中小型钢铁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对于较大的钢铁企业来说,应该抢抓机遇,将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竞争优势。此时,钢铁产业应该不断提升集聚度,增强产业的集中程度,树立全球化发展理念,通过并购中小型钢铁企业和矿石企业等,进一步实现规模效益,提升国内钢铁企业市场份额和国际地位,进而平衡国际市场和贸易摩擦关系,保持钢铁企业的优势地位。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两国贸易摩擦出现,钢铁产业作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备受重视。为缓解贸易摩擦对国内钢铁企业的影响,本文以S集团为例,通过对中美贸易摩擦对钢铁企业的影响及对策进行研究,探索钢铁企业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寻求规模经济效益、加速对外投资、拓展贸易合作伙伴等方式,不断增加国内钢铁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提升其影响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减轻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