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省情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021-01-29 09:30陈晓未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社会主义论坛 2021年11期
关键词:轻工业工农城乡

文 陈晓未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实现工农城乡关系的持续改善,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旋律。对于云南而言,必须立足国情、省情和农情特点和要求,服务于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目标,抓住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面,通盘考虑,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和资源统筹,以“四化同步”为战略路径,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必须基于国情特点和省情特点

“大国小农”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决定着中国农村改革的走向。这里的小农主要指“小农户”。从国家层面看,党的十九大以来,小农户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肯定“小农户”的地位和作用,特别要求“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和2019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就这一任务进行了详细部署。

在此等背景下,小农户的地位、作用和如何融入农业农村发展,成为关注的热点。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的2亿多小农户是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和主要组织形式,是推动中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补齐小农户这一占据农民大多数群体的发展短板,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全局的需要。

截至2017年底,云南省90%以上的农户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不足10亩,每个第一产业劳动力所拥有的耕地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全省土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比重仅为20.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8个百分点,这也使得云南的小农特征更加明显,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更加困难。

云南小农户的特征和变化趋势

在小农户这一基础上观察云南乡村振兴发展历程就会发现,云南同全国的过程大体一致,都是围绕着两条清晰的主线——制度创新和市场发育展开。制度创新包括土地经营制度、农产品流通制度、农村税费制度、农村医疗卫生制度和村民自治制度等,其中小农户与土地的关系是制度创新的重点之一;市场发育即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质上是进行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

经过40多年的农村改革,现阶段中国小农户的生产经营已经成为基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工业装备应用的基础之上的活动,具有开放的生产系统、家庭收入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家庭经营收入占家庭全部收入的比重显著下降、农户生产经营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等特征。

值得深思的是,云南小农户呈现出了与全国迥然不同的特征和变化趋势:一是云南重工业化的进程排斥了农民非农就业;二是农村居民收入结构调整异常缓慢,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发展态势。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云南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固化在农业上,难以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上。也就是说,云南就业结构变化的速度远远滞后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大量劳动力仍然被禁锢在农业上。轻工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带动农业发展。云南工业的快速发展,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整个工业的协调发展,而主要是重工业的单兵突进,致使轻、重工业比例失衡,使轻工业生产不能为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提供发展空间,造成农业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都很短。另一方面,农村居民收入结构调整异常缓慢。改革开放40多年来,家庭经营性收入始终是云南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家庭经营性收入又主要来自第一产业,农民增收渠道单一。这既是云南农民收入结构的基本特征,又是农民增收乏力的主要原因。同时,云南农村居民收入的结构调整速度远远慢于全国农村居民。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以来,在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第一产业贡献率迅速降低,2019年降到了58.05%,相比之下,非农产业收入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迅速增加,2019年来自第三产业的收入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9.76%,这说明云南近年来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开始绽放活力,充满潜力。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路径

立足当前云南工农城乡关系的基础,围绕一条主线,即让工业化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于巩固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特提出如下建议:

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全面提高云南轻工业发展水平。围绕“绿色食品牌”的打造,突出八大重点产业中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食品与消费品加工制造业,旨在通过轻工业的发展,形塑第一产业,带动更多的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一方面,要强化优质原料基地建设,提高轻工业产品质量保障能力;另一方面,继续优化轻工业内部行业结构,保证在烟草制品业产值不减少、效益增速不减弱的基础上,围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产业,鼓励和支持以深化资源利用、改善民生、保护环境等为目的的其他轻工业行业的发展。

基于超小农户的省情特点,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一方面要巩固提升家庭经营性收入。通过“绿色食品牌”的推进,积极运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成果,使用智慧化、信息化技术,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的价值。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村居民分享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收益。同时,通过完善社会化服务,不断创新社会化服务方式、社会化服务主体的激励机制,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成本,提高农户生产的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拓展非农收入,尤其是来自第三产业的收入。保持第三产业成为拉动农户收入新增长点的趋势。不断拓展农业农村的多功能性,挖掘农业农村的文化功能、体验功能、休闲功能,进一步发挥品种、品质、品牌的优势,打造美丽乡村和农业精品园,塑造地域文化品牌和人文精神,增加农民培训机会,不断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美丽经济、聚智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轻工业工农城乡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郑州轻工业大学成果展示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朱德:“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
2018年7月轻工业景气指数88.24
2018年7月轻工业景气指数88.24
2018年7月轻工业景气指数88.24
城乡涌动创业潮
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