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绍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教授
蔡春玲 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1921年—2021年,既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创新史。从开天辟地建党到改天换地成立新中国,从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到新时代逐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惊天动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跨越,中国共产党不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更揭示了守正创新的百年发展之道。
回望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光辉历程,尽管成功的经验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的核心之道即是守正创新。所谓守正创新,包括守正与创新两个方面。其中:守正是指固本培元、坚守正道,即坚持按照事物的本质要求和发展规律办事;创新是指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即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实践,有目的地创造出新生事物。而守正创新即是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本质要求,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性实践,从而产生出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新型成果。可见,守正创新是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有机结合。其中: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则是守正的目的和手段;守正创新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时审议通过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纲领》中曾鲜明地提出:“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我们的纲领是“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以社会革命为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由此观之,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伊始即是一个自觉进行守正创新的政党。守正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创新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守正的指导思想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才会有“抛头颅、洒热血”的坚定信仰;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创新的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所以才会有“生意兴隆”的发展自信;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的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的“人间正道”,所以才会有无数的共产党员前赴后继。
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的鲜明体现就是指导思想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其中: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有机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成功地指引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践有机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21世纪;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的发展实践有机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创造性地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21世纪新时代。由此可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机结合,实现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中国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既是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的鲜明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成功秘诀。
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的最大特色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顾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的发展历程,找到这条最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实属不易,更弥足珍贵。实践证明,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的创造性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血与火的斗争考验和漫长曲折的艰苦奋斗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是实现强国富民和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同时,我们也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的守正创新精神,坚定不移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特色、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的重要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为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是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充分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逻辑和治理逻辑。因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要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其他各方面的体制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民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在治国理政的守正创新中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及其守正创新的成果体现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的本质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从实际出发、开拓进取,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