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调研组
“司莫拉”在佤语中意为幸福的地方。2020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赴云南慰问基层干部群众,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保山市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考察时说:你们这里已经实现脱贫并正向新的发展目标努力迈进,这个过程也和我们国家一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空壳村等问题,发展乡村产业,振兴乡村经济,让更多乡亲就地就近就业,不断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祝幸福的司莫拉村更加幸福!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鼓励当地青少年:你们的小家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你们这个年纪恰逢其时,将来要做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接班人。司莫拉干部群众不负重托和期望,2020年底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424元,比2019年实现增长约1.5倍。一年来,司莫拉村在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道路上昂首奋进,成为保山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目前,保山市共创建了450多个各具特色、亮点突出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寨和示范单位。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社会主义论坛》编辑部于2021年2月来到司莫拉佤族村,观察透视保山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实践探索情况。
2015年和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对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云南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保山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通过多年持续推进和积累沉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显著成效。今年1月13日,保山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推进会议,要求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创建工作,争取市级今年底通过省级验收并申报国家验收命名;龙陵县在今年初通过省级验收并申报国家验收命名,其他3个县(区)今年底要达到全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标准。当前,保山市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进一步强化政治责任担当,迅速研究部署和强力推动示范创建工作,全面吹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冲锋号。
经验:各级党委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推动,是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根本保障,每一项政策措施的制定、修改、出台、执行、抓实,离不开基层干部群众的努力和支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实施各项措施,做到稳步推进,在全国作出影响力。2019年以来,保山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研究制定了《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保山市深入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成立了以市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常务副组长,市直64个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保山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11个工作组,办公室主任和各工作组组长均由厅级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各牵头单位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保山实际,印发了《保山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区)测评指标》《保山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测评指标分解方案》,进一步完善创建指标体系,统一创建思想、目标任务。
经验:根据不同地域特色制定政策,突出当地特点,获得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全面认同和积极配合。突出区域特色,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示范点创建为统领,大力发展经济、打造亮点,实现多民族一家亲。保山市紧紧围绕“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的市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突出边境特色、宜居环境、民族文化、抗战文化、侨乡文化等特色优势,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示范点创建为统领,强化协调配合,加大整合力度,全力推进“十百千万”工程、沿边三年行动计划、人口较少民族和直过民族扶持发展、高黎贡山跨州市移民安置等工作,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立足边疆凸显党的制度优势,坚持治国必治边的战略思想,在猴桥、滇滩、明光、木城等乡镇大力实施兴边富民工程,让国旗、党旗“飘红”在边境一线。着眼民族特色打造保山亮点,建设了中寨司莫拉佤族村、黑泥塘村(傈僳族)、赧浒村(傣族)、银杏村(汉族)等一大批独具特色、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立足山区提升“一座保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全面打造“绿色食品牌”,推动民族地区把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创建优势。着眼美丽建设宜居城市,实施人居环境整治、美丽村庄、美丽集镇和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等项目建设,着力改善提升人居环境,推进村庄美化绿化,让群众富起来,让乡村美起来。着眼侨乡优势凝聚人心,紧紧围绕“凝侨心、聚侨力、汇侨智”的目标,通过多形式的交流活动,增强中华民族的乡情、亲情。目前,保山市26个少数民族村寨被命名为全国、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腾冲市和178个乡(镇)、村(社区)及一批单位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称号,腾冲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保山市委、市政府命名了1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龙陵县)、88个示范单位,9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一座崭新的保山正以更加奋进、开放、绿色的姿态迎接未来。
经验:创新方式和载体,推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等场所,高举中华民族团结的伟大旗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入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形成民族团结人人有责、创建工作人人参与、团结进步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保山市全面深入开展宪法、法律法规及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知识宣传,促进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各族人民的共识。创作了《总书记来到咱司莫拉》《十唱共产党》《三声鼓响》等文艺作品,在全社会广泛传唱,坚定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决心。组织编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和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摘编》《民族宗教知识及政策法规读本》《保山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材料汇编》等学习宣传材料,并将其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拍摄了《花开高黎贡》等少数民族影视作品,《布朗山的儿女》入选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民族电影展映单元开幕影片。实施了昌宁苗族服饰、腾冲皮影、佤族清戏等一批世居民族文化精品工程。《蹬窝啰》《草球乐》《挑箕乐》《金布朗》等文化精品项目在全国、全省的比赛中摘金夺银。认定74所学校为保山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猴桥民族小学入选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潞江镇丛岗小学等5所学校被命名为“云南民族优秀文化教育示范学校”。聚焦青少年、知识分子、信教公民等群体,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教书育人全过程,播撒中华民族一家亲,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金种子”。充分运用报刊、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介,以短视频、宣传片、专访等方式,大力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多渠道、全方位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唱好民族团结之声、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
经验: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始终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制定和实施好“十四五”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提质的政策体系。坚持为民谋福,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速度发展相统一,持续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近5年来,保山市累计支出民生类资金715亿元,其中民族宗教专项资金7.1亿元投入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全面解决,4个贫困县(区)、33个贫困乡、413个贫困村和现行标准下9.4万户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7.2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布朗族、佤族等“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为零。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民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连续3年居全省第一。
经验:民族工作关乎大局,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健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坚持依法治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保山市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放在促进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边境安宁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围绕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工作目标,平安保山建设、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提升、疫情防控、社会治理创新等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保山市荣获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城市,法治建设成效排名全省前列,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稳居全省第一,安全生产连续6年荣获省考核优秀,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综治维稳(平安建设)先进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执法综合满意率居全省第一。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