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伟,杨 涛,谢 霁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
如今医疗设备正趋向专业化、集成化,对维修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医疗设备多侧重设备的使用,不太重视设备维修的周密管理。大多医院仅设立负责设备购置、简单维修的器械科,对于较复杂的设备、较困难的问题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处理,这一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一些基层医院的部分医疗设备价格昂贵、数量较少,一旦出现不能及时修复的问题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情况,甚至影响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探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方法,旨在为医院顺利开展医疗设备维修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
(1)维修管理制度滞后。多数医院管理制度完善,但少数中小型医院医疗设备维修处于边缘状态,容易出现医疗设备的混乱管理。且中小型医院多未配备专业的医疗设备维修专家,甚至出现几名维修人员担负全院工作的情况。
(2)维修条件较落后。虽然医疗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但是多数维修人员还是使用多用表及组合工具工作,难以满足各种精细化仪器的维修要求。每个医院配备维修人员约为2~3 名,但是普遍缺乏有专业维修技术背景的维修人员。
(3)医疗设备管理存在一定问题。目前医疗设备涵盖光学、电子学、生化等各个方面,多数医务人员仅满足于日常使用医疗设备,忽略了对其进行定期维护及保养,易导致医疗设备寿命缩短,为医院带来不可避免的经济损失。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医疗服务市场出现了巨大变化,医疗机构呈现多元化趋势,为满足医院持之以恒的生存及发展,要采用精细化管理等科学管理方法,有效保持医院竞争优势。精细化管理将管理责任明确化,要求每一位管理者要尽职尽责,当日清点所有工作完成情况,及时纠正问题等。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将常规管理深入至医疗设备管理的一种模式,可有效减少管理占用的资源、降低管理成本等。精细化管理强调全面提高医疗化设备管理工作及工作质量,是医疗设备管理追求科学化、卓越化的必然选择,也是确保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的重要管理理论。
(1)注重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知识培训。有研究显示,大量医疗设备故障是医护人员使用不当造成的,因此需加强对医疗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1]。在新仪器到医院到位安装时,需请专业培训人员到现场讲解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完全理解并掌握后可独立操作,还可组织操作人员到已配备该仪器的上级医院进行参观学习。
(2)注重对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维修人员需不断提高业务知识,医院应建立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机制。培训相关工作计划大致包括:①由经验较丰富的上级医院维修工程师进行带教,可有效缩短培训时间;②对需要开展的新技术或本院应用率、普及率较低的专业技术,可选派相关人员到上级单位进修,定期组织本院维修人员参加学习班、培训班等;③组织经验交流会,鼓励各维修工程师进行经验交流。
对维修技术人员而言,在新机器安装时,要保存好相关操作说明书及维修手册,并制定好自己的维修工作记录。在平常进行设备维修及日常检查时,应将具有代表性的故障仔细记录,并记录设备信号、故障原因、测量数据、维修经验等,以总结相关规律。此外,医院可定期根据工程师工作表现对其进行考评,给予其职称晋升、岗位变化、薪资调整等。
维修管理的重点是注重医疗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建立完善的设备保养制度并进行科学的维修保养,因此医院需健全相关保养制度,以降低故障率、保障医疗仪器设备的高效运行。
(1)设备日常保养及维护。为保障设备的安全性,设备保养工作必不可少。由维修工程师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并填写至工作日志。每月对医疗设备维护与保养情况进行考核,根据科室设备的特点分派不同的工作技术人员,负责同类设备的日常维护及保修工作。派专人使用管理软件对设备进行管理,定期检测,保障了设备的正常使用。每月末对大型医疗设备完好率及使用率进行统计,考核经济效益。
(2)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对于保内设备,应及时通知厂家技术人员对故障设备进行全方位检查,院属维修人员可提供适当帮助。对于保外设备,要求维修专家对设备进行分步骤的全方位检查。对于过期旧设备,可从节约角度出发,对其进行适当改造,以发挥医疗功能。
(3)对不同类型、价值的设备,选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医院中大型医疗设备多是各学科联合产物,厂家及经销商大多垄断相关技术资料、零配件,设置系统密码,导致院属维修人员无法进行充分的故障排查,因此医院需对CT、DR 等大型设备购买必要的保修合同。在购买保修合同时需考虑设备的技术难度,考虑经济及社会效益,记录大型设备的维修记录,从而进行综合考虑。如今市场上有一些第三方的专业维修公司,与原厂维修不同的是,第三方维修公司仅需更换个别零件,不用整体更换集成电路板块,因此花费较少。但是零配件的购买时间、零配件的可靠程度、维修人员专业技术等无法控制,出现此类情况时需考虑周全,进行综合判断。
(4)建立设备维修协会。通过与本市同类医院维修工程师进行合作,建立设备维修协会。即所有维修人员均具备一定的维修技能,可选择一类设备进行专业分工,并分成相应的维修小组,如某几位工程师专门负责放射线类仪器,某几位负责监护心电类等。大致分工如下:①放射类仪器,包括诊断、治疗、同位素设备等;②生化设备,包括血气分析仪、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蛋白质测定仪等;③生物电设备,包括血流设备、超声设备、肺功能诊断仪、心电监护等;④分析设备,包括显微镜、色谱仪、光度计等;⑤高压灭菌及制冷设备,包括高压蒸汽消毒锅、紫外线杀菌装置、离心机、制冰机、冰箱等;⑥手术及相关器械,包括手术床、治疗椅、微波、电刀等[2]。所有维修工程师互相协作做好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不仅可缩短维修等待时间,还可做到互通有无,提高维修效率。医疗设备维修协会可帮助医院在购置设备时充分考虑设备的性价比,调查该设备在该地区的装机情况,进而提高维修速度。
随着各类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医疗设备的维护及管理工作日益受到临床重视。精细化设备管理是需要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在实施、监控环节中不断总结并提升,通过具体的量化标准将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各个环节凝聚起来,提高医务人员与维修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只有对医疗设备进行精细维护管理及专业检修,提高医务操作人员及维修工程师的专业技能,加强医疗设备维修队伍建设,才能保障设备高使用率,发挥现代化医疗设备的专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