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玉,陈为峰,邓 文,徐 海,卜范文
(1.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2. 湖南省水果产业体系长沙试验站,湖南 长沙 410125;3. 国家农业部华中地区果树科学观测站,湖南 长沙 410125;4. 长沙时鲜水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5;5.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和农业区划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
桃是湖南省第三大水果,2019 年种植面积为3.000万hm2,居全国第14 位。桃也是湖南近年着力打造的水果优势特色千亿产业之一,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产业。为更好地促进湖南桃产业高质量发展,笔者基于《湖南农村统计年鉴》数据,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参照邓文等[1]的研究方法,将湖南各市(州)桃总产量按“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前3 a 分别由高到低排序后依次累计,定义当累计总产量达到该时期全省桃总产量50%时的这些市(州)为相应时期的桃主产区,对“十一五”以来湖南桃产业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议,旨在为各级政府和广大果农提供参考。
2002 年以来,湖南的桃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呈波动式上升和稳步上升趋势(见图1)。2018 年全省的桃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2.945 万hm2和17.57万t,分别比2002 年增长62.44%和161.12%。总产量的增速是面积增速的2.58 倍,主要原因是依靠科技提高种植水平,助力产量大幅增长。
图1 2002—2018 年湖南桃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变化情况
“十一五”以来,湖南各市(州)的桃年均栽培面积和年均总产量见表1。“十一五”期间的桃主产区为永州、怀化、岳阳、郴州、常德,5 个主产区的年均总产量为6.711 万t,占全省年均总产量的58.37%;“十二五”期间的桃主产区为永州、怀化、郴州、常德、邵阳,5 个主产区的年均总产量为8.621 万t,占全省年均总产量的55.10%;“十三五”前3 a 桃主产区为永州、怀化、株洲、郴州,4 个主产区的年均总产量为8.898 万t,占全省年均总产量的50.10%。永州、怀化、郴州是湖南各时期的桃主产区。
湖南桃栽培品种有近40 个,包括普通桃、油桃、蟠桃和油蟠桃。以黄桃为主的普通桃约占80%,主要品种有锦绣、脆蜜桃、颐红水蜜桃、黄金蜜系列、春美、鹰嘴桃、新川中岛、映霜红、中桃系列等,果实成熟期大部分集中在7—8 月。油桃以中油16 号、中油4 号、中油5 号,蟠桃以中蟠10 号、中蟠11 号为主栽品种,其中晚熟桃品种占70%以上。
近年来湖南形成了炎陵黄桃、衡阳猪血桃、麻阳冬桃等一些地方特色品种和品牌,各地品种及熟期结构各有特点。如:株洲市炎陵县大力发展销售价格好、以锦绣品种为主的黄桃生产,栽培面积达0.233万hm2,早熟、中晚熟品种比例为1 ∶10;怀化市麻阳县桃栽培面积超过0.200 万hm2,其中黄桃占67%,近年积极发展口感好的耐贮中晚熟冬桃品种,由2018年的70 hm2增至2019 年的330 hm2;怀化市芷江县桃栽培面积0.200 万hm2,颐红水蜜桃、黄桃分别占67% 和20%;衡阳市桃栽培面积0.052 万hm2,猪血桃、锦绣黄桃分别占32%和28%,中油桃系列、脆蜜桃也占一定比例;张家界市永定区有桃栽培面积80 hm2, 黄桃占80%;常德市有桃栽培面积190 hm2,其中黄桃超过33%。此外,油蟠桃等其他品相好的品种在芷江、麻阳、岳阳等地也有种植,但规模还不大。
表1 十一五以来各市(州)的桃栽培面积和总产量
品种结构呈“三多三少”特点,即:普通品种多,优质特色品种少;感病虫品种多,绿色品种少;熟期相近型品种多,差异型品种少。一直以来普通桃品种是湖南的主打种植品种,中熟品种面积发展过大,且缺少特色。近几年大力发展黄桃,但随着炎陵黄桃品牌日益响亮,全省乃至周边省(市)也大力发展黄桃种植,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大,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价格呈现下跌趋势。另外,市场上高品质桃少,品质一般的桃多,这是出现产品阶段性过剩的重要原因。
目前,湖南的桃种植标准化程度低,标准化栽培体系仍不健全。例如:部分桃园布局不合理,栽培条件达不到优质生产要求;果园管理技术不高,树形乱、郁闭,通风透光性差,夏季高温多湿导致病虫害严重;化肥农药与激素过量施用,威胁果品质量安全;基础设施欠缺,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不强;果园机械化程度底,劳动力成本高;为便于长途贩运,桃主产区早采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影响果实品质。
湖南的桃苗木生产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现有桃企业数量多,经营范围广,品种多而杂,种苗繁育基础条件薄弱,单个种苗繁育场出圃量少,无病毒苗木推广力度不大;二是育种单位(科研院所)与种苗繁育企业脱节,成果转化率不高;三是品种知识产权保护、资源保护与利用、新品种试种示范、良种苗木繁育与推广体系不完善;四是持证主体经济实力弱,生产经营规模偏小,生产应用种苗90%以上是育苗专业户或地方合作社繁育;五是种苗市场上品种较混乱,苗木质量不高,满足不了全省发展“千亿产业”“四片八带五十六基地”建设的需要。
桃采收后一般直接销售,缺少分级、包装等产后环节;建园时基本没有考虑配套贮藏设施,集中上市时如果出现销售不畅,常导致大量桃腐烂;由于加工能力不强,桃集中大量上市时易出现产品阶段性过剩,市场风险大。
依靠湖南省园艺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科技支撑推广最新科研成果,用优良的品种,在适宜的海拔高度,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良好的温光水条件,种出高品质桃。充分利用种质资源和高科技手段选育高产、优质、耐贮新品种;依靠科技解决南方桃生产病虫多、商品率低、农药化肥及激素使用泛滥等问题;改良完善高光效树形,配合长枝(梢)修剪,合理应用新型果树促控剂(PBO),达到控梢、促花果和省工的目的;研发推广农机农艺融合、桃园水肥一体化、高速迷雾打药机、容器大苗机械化种植、轻简化机械化修剪等省力化栽培技术;发展设施栽培,有条件的产区还可配置智能化温室等,生产高品质桃。
由追求产量逐渐向追求质量、生产精品转变。在兼顾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品质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6%~20%以上、硬度大、货架期长、便于长途运输的品种。要根据桃产业特点和区域气候特点,种植配套品种,达到品种区域化(一村一品)[2]。例如:在中低海拔的平原地区,配合设施栽培发展口感好、外观漂亮、抗逆性强的早熟桃;发挥湖南省山地丘陵地带多的优势,选择海拔400 m以上的地区发展露地栽培硬溶质、口感好、外观漂亮、离核、抗逆性强、具有香味的中晚熟桃。
只有创立优质品牌,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3]。湖南桃产业目前只有“炎陵黄桃”一枝独秀,其余品牌的优势都不强,与河南、山东、江苏等产桃大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湖南桃栽培历史悠久,产业基础较好,而且光热资源相对丰富,适合发展特色桃品种,因此要重点打造5~8 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公共品牌,以提高区域品牌竞争力。还要健全良种苗木繁育与推广体系,实行准入制度,对苗木生产企业进行整合,形成苗木优质品牌。
根据湖南目前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熟期相近型品种多、差异型品种少,桃集中大量上市、产品阶段性过剩、市场风险大的现状,建议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一是通过各种措施延伸桃的采收供应期。根据调查信息反馈,全国的早熟桃占36.60%、中熟桃占43.02%、晚熟桃占20.38%,早、晚熟桃特别是晚熟桃偏少;湖南主要是中熟桃,6 月以前、9 月以后上市供应的桃很少。据调查,2019 年湖南早熟桃的均价为5~9 元/kg,其中早熟黄桃均价达12 元/kg,中熟桃均价仅4 元/kg 左右,而晚熟桃均价达20 元/kg 左右。因此,早、晚熟桃具有比较大的价格优势,可通过育种与栽培技术措施,延伸桃的采收供应期,适当加大早、晚熟桃的栽培规模。
二是发展特色优质桃品种。在品种颜色方面,全国的白肉桃品种相对过剩,而黄肉桃品种只占23.22%,可考虑偏重发展中桃金魁、黄金蜜1 号、黄金蜜4 号等不同熟期的优质黄肉普通桃品种,也可考虑重点发展具有靓丽的红色或纯白的特色品种。在品种多样性方面,因种植要求较高,全国的油桃、蟠桃所占份额都不高,仅分别占14.48%和3.43%,而其销售价格相对较高,因此湖南省可以结合设施栽培发展金霞早油蟠、中油蟠9 号等优质黄肉油蟠桃,中蟠7 号、中蟠13 号等优质黄肉蟠桃,中油金铭、中油金黛等优质黄肉油桃。此外,还可加快发展已在生产上崭露头角的猪血桃、鹰嘴桃等地方特色品种,发展如芒果油桃、枣油桃等具有香气、小果等特点的品种,以满足不同阶层消费者的需求。
提高果品的商品性和附加值,需统筹贮藏、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后续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工等各环节[4]。因此,政府要扶持有关企业建设冷藏库,科技机构要研究出有效的桃贮藏方法,延长桃鲜果供货期。加大桃加工产品研究,开发桃花鸡、桃花茶、桃胶等多元化产品和精深加工的具有功能性成分的产品,以提高桃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在桃园中赏花品果、吃农家饭已成为当前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休闲选择。靠近大中城市、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要积极发展采摘园,在桃园中种植花色各异、大小搭配、香气浓郁的奇特、鲜食品种。组织开展桃花节、采摘节和桃果加工品鉴体验等活动,把桃园与休闲、观光旅游等项目相结合,推动桃园由单一的产果功能,逐渐向二、三产业延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