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阳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慢病站防治站 广州511400)
尖锐湿疣是因HPV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以肛门、外生殖器部位增生性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性传播疾病,该病为临床常见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潜伏期为0.5~8个月[1~2]。CO2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是临床上常用的尖锐湿疣治疗方案,但重组人干扰素α2b剂量的选择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有研究显示,高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3],但该研究仅进行了临床观察,对于重组人干扰素α2b作用机制未作探讨。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CO2激光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介质的影响,为临床剂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站接受治疗的尖锐湿疣患者109例进行研究。纳入标准:(1)符合《尖锐湿疣诊疗指南(2014)》[4]的相关诊断,并经醋酸白试验证实;(2)治疗前2个月内未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皮质类固醇制剂;(3)病灶数目在5个及以下;(4)患者智力正常,可配合进行相关治疗;(5)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对研究药物过敏者;(2)合并其他病毒感染者;(3)病灶部位出现继发性感染者;(4)妊娠期、哺乳期妇女;(5)肝肾功能异常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男28例,女26例;年龄32~47岁,平均(37.18±4.02)岁;病程1~5个月,平均(2.04±1.09)个月;疣体直径0.2~1.3 cm,平均(0.62±0.19)cm;单发24例,多发30例。观察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28~49岁,平均(37.61±4.11)岁;病程1~6个月,平均(2.11±1.03)个月;疣体直径0.2~1.4 cm,平均(0.59±0.18)cm;单发26例,多发29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武汉金莱特光电子有限公司JTL-100B型CO2激光治疗机行常规CO2激光治疗。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常规消毒后,2%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23777)局部浸润麻醉后行CO2激光治疗,对疣体进行一次性清除,术后调低功率对病灶基底部位皮肤止血,治疗过程注意保持病灶部位清洁。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国药准字S20030030)300万U创面局部封注射,观察组则给予600万U创面局部封注射,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在一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免疫功能、炎症介质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疗效评价标准:痊愈,皮损恢复正常,典型病理特征消失,生殖器外观无明显异常;显效,皮损明显改善,70%以上病灶消失,病变部位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皮损明显改善,30%~69%病灶消失;无效,皮损未见明显改变,病灶消失不足30%。(2)复发标准:随访6个月,以原发病灶部位周围出现2 cm内新疣体并经醋酸白试验检测阳性。(3)免疫功能指标、炎症介质水平: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免疫功能指标(IgA、IgG)及炎症介质白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水平进行检测。(4)不良反应:记录治疗期间出现注射部位疼痛、发热寒战、关节痛、白细胞数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及炎症介质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IgA、IgG及IFN-γ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IL-8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及炎症介质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及炎症介质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n时间 IgA(g/L) IgG(g/L)IL-8(ng/ml)IFN-γ(pg/ml)对照组观察组54 55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80±0.61 3.27±0.73*2.77±0.59 4.31±0.84*#12.51±3.94 16.03±4.71*12.89±3.02 20.18±5.06*#58.32±9.73 53.09±8.75*58.61±13.04 42.95±7.81*#9.18±2.45 12.30±3.52*9.22±2.70 16.08±4.06*#
2.3 两组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随访期间复发率为5.45%,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10例(18.18%),其中注射部位疼痛3例、发热寒战4例、关节痛1例、白细胞数下降2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9.26%),其中注射部位疼痛2例、发热寒战2例、白细胞数下降1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目前尖锐湿疣的治疗仍以冷冻、激光、电灼、外科切除等物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为主,虽然光动力疗法被证实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但该疗法费用较高,加上光动力治疗设备尚未大面积普及,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5~6]。CO2激光为临床常用的疗法,该疗法通过高温使组织汽化而清除疣体,同时CO2激光还可增强T细胞免疫应答能力,以提高病变入侵防御效果,同时还可封闭手术部位血管,减少伤口出血[7]。
在CO2激光治疗的基础上加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干扰素可通过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的结合,激活细胞内抗病毒基因增值、复制而产生抗病毒作用,同时干扰素还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而增强抗病毒能力。在瘤体清除后以干扰素封闭治疗,可使干扰素被患处细胞吸收后清除残留病毒,预防复发[8]。但目前关于重组人干扰素α2b的治疗剂量尚无统一标准,故本研究就不同剂量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提高干扰素剂量可增强临床疗效,降低疾病复发率。尖锐湿疣的发生及复发机制较为复杂,患者免疫状态和炎症反应均与该病的发生与复发密切相关。HPV感染后可使机体Th1/Th2细胞水平失衡,Th1细胞水平下降,Th2上升,使IFN-γ等Th1细胞因子表达受阻,IL-8等Th2细胞因子表达增加,导致病毒逃逸而使其复制及扩散加快,同时还可引起炎症反应[9]。本研究两组治疗后IgA、IgG及IFN-γ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IL-8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糖蛋白,为临床常用的免疫调节剂,其剂量与疗效呈显著正相关,增加剂量可增强免疫调节、抗炎作用[10]。但随着剂量的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上升,但多为一过性反应,大部分患者可耐受,而对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下降患者应及时停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高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CO2激光较常规剂量可明显提高尖锐湿疣患者疗效,降低复发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缓解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有关,但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上选择时应视患者病情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