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张惠彩
(河南省郑州长江中医院妇产科 郑州450015)
子宫肌瘤在育龄期女性中较为常见,主要是因子宫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导致,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激素水平等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子宫肌瘤以手术为首选,通过彻底切除瘤体达到根治目的,但手术对患者身心均会造成创伤,且术后易复发[1]。近些年,随着对子宫肌瘤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孕、雌激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为选择药物保守治疗提供方向[2]。米非司酮为孕激素拮抗剂,应用效果较好,能够促进瘤体缩小,但该药物属于激素类药物,长期服用不良反应较多。相关研究显示,中药与西药联合使用可起协同作用,能够增强治疗效果,减轻不良反应[3]。鉴于此,本研究就宫瘤消胶囊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瘤体体积及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年龄25~48岁,平均年龄(35.13±5.63)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89±1.61)年;浆膜下肌瘤10例,黏膜下肌瘤9例,肌壁间肌瘤29例,混合型肌瘤5例。观察组年龄25~49岁,平均年龄(35.49±5.79)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75±1.92)年;浆膜下肌瘤11例,黏膜下肌瘤8例,肌壁间肌瘤28例,混合型肌瘤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1)纳入标准: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4]内诊断标准;经病理诊断为良性;非妊娠期、哺乳期;近3个月无激素药物治疗史;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伴有子宫其他类型疾病者;生殖泌尿系统疾病者;心、肝、肾功能障碍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片(国药准字H20113480)治疗,25 mg/次,1次/d;观察组加用宫瘤消胶囊(国药准字Z20055635)治疗,6粒/次,口服,3次/d。两组均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瘤体体积。采用超声进行检查,记录最大瘤体体积。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半径分别用a、b、c表示,计算公式:瘤体体积(cm3)=0.523×a×b×c。(2)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内分泌激素水平。采用迈瑞BC-5140全子宫血液分析仪检测促卵泡生成素(FSH)、孕激素(P)、雌二醇(E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测定促黄体生成素(LH)。(3)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恶心呕吐、潮热等。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瘤体体积比较 两组治疗前瘤体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瘤体体积均缩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瘤体体积比较(cm3,±s)
表1 两组瘤体体积比较(cm3,±s)
组别 n对照组观察组53 53 15.346 25.351 0.000 0.000 tP治疗前 治疗后 t P 34.76±7.39 35.08±7.42 0.223 0.824 17.46±3.57 8.10±2.23 16.189 0.000
2.2 两组内分泌激素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内分泌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内分泌激素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内分泌激素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内分泌激素水平比较(±s)
E2(pmol/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FSH(μg/L)治疗前 治疗后P(μg/L)治疗前 治疗后LH(μg/L)治疗前 治疗后53 53 tP 17.98±5.06 18.61±5.29 0.627 0.532 14.29±2.18 11.53±2.04 6.730 0.000 32.79±5.34 32.83±5.15 0.039 0.969 16.91±3.86 9.52±2.19 12.123 0.000 19.45±4.32 19.67±4.58 0.254 0.800 14.63±2.57 11.42±1.96 7.230 0.000 372.75±53.71 370.46±54.28 0.218 0.828 222.39±29.65 154.18±20.47 13.782 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对治疗无影响,经检查未见肝肾功能异常,其中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潮热1例,发生率为5.66%;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3例,潮热2例,发生率为9.4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5,P=0.713)。
子宫肌瘤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常伴有下腹坠胀、阴道异常出血、不孕、疼痛等,对患者生活造成较大影响。针对子宫肌瘤发病机制研究发现,该病属于雌激素依赖性疾病,既往临床多主张手术治疗,但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创伤较大,甚至对患者生育功能造成影响。随着现代药学的发展,临床逐渐重视药物保守治疗,针对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建议先采用药物控制肿瘤生长,若药物控制效果不理想,再行手术切除[5~6]。
米非司酮为黄体酮拮抗剂,可直接作用于卵巢,能够对黄体酮受体产生作用从而竞争性结合孕激素受体,起到抗孕激素作用,抑制黄体酮活性,降低P、LH、E2、FSH水平,从而缩小子宫肌瘤体积[7]。但米司非酮长期单独使用副作用较大,对心、肝、肾等器官均有一定毒性,甚至停药后会出现反弹现象,诸多弊端导致长期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子宫肌瘤在中医学中属于“症瘕”范畴,多因子宫受寒、气血受阻、湿邪所侵所致,故治疗应以活血、祛瘀、散结为原则[8]。宫瘤消胶囊是由香附、牡蛎、土鳖虫、三棱、白花蛇舌草、莪术、仙鹤草、白术、党参、吴茱萸等多味中药材制成的中成药,其中香附活血调经;牡蛎软坚散结、平潜肝阳;土鳖虫破血逐瘀;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白花蛇舌草消痛散结、清热解毒;莪术消积止痛、破气行血;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党参补中益气、养血补血;吴茱萸疏肝下气、散寒止痛。全方合用可起到活血化瘀、消瘀破积、养血清热之效[9]。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宫瘤消胶囊能够改善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子宫内膜血液循环状态,降低性激素水平,缩小瘤体体积[10]。与米非司酮联用,可起到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瘤体体积小于对照组,内分泌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将宫瘤消胶囊与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能够缩小瘤体体积,改善激素水平,促进患者康复,且安全性较高。综上所述,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宫瘤消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显著,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