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髋螺钉与防旋螺钉在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2021-01-29 08:40黄维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7期
关键词:髓内股骨颈螺钉

黄维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创伤外科 郑州450003)

股骨颈骨折是多因素造成的股骨颈断裂,约占成人骨折的3.6%[1],也是中老年人常见骨折类型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其发病率明显增加。自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成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因股骨颈、股骨头解剖及血供特点,会相应影响骨折愈合质量、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选用何种内固定方案,获得较高的生物力学特性,促使髋关节功能恢复,成为临床研究重点。动力髋螺钉是治疗股骨颈骨折最早的方法,也被认为是标准化内固定装置[3]。随着内固定理念的更新及手术器械的发展,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逐渐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本研究探讨了动力髋螺钉与防旋螺钉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为术式选择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4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动力髋组及防旋组各42例。动力髋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45~76岁,平均(59.84±6.27)岁;左侧骨折24例,右侧骨折18例;骨折Evans-Jensen分型:Ⅰ型11例,Ⅱ型16例,Ⅲ型15例。防旋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45~78岁,平均(60.12±6.30)岁;左侧骨折26例,右侧骨折16例;骨折Evans-Jensen分型:Ⅰ型10例,Ⅱ型18例,Ⅲ型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标准,且审核通过。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1)经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指标等综合检查,均被确诊为股骨颈骨折;(2)具备手术指征;(3)自愿接受手术治疗;(4)检查、治疗及随访资料完整;(5)患者及家属知情本研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其他部位骨折者;(2)髋部肿瘤、髋部畸形者;(3)伴有精神障碍性疾病、认知功能异常者;(4)研究中主动退出者。

1.3 手术方法 动力髋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患者行硬膜外阻滞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仰卧位,于股骨近端外侧作纵向切口,逐层切开皮下组织,暴露股骨近端外侧壁。C型臂X线机透视,牵引复位,贴近股骨颈前方,顺着股骨前倾角导入定位导针。在平行导针下,于股骨大转子下缘2 cm处,钻入1枚导针。确认骨折复位良好、导针钻入股骨颈正中后,钻孔、攻丝,置入合适型号的动力髋螺钉及滑动钢板,钻入远端加压螺钉,置入螺钉尾帽。术后冲洗创口,置入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防旋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硬膜外阻滞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仰卧位,患肢复位,于股骨大转子定点上缘5 cm处作切口,依次切开皮下组织,插入导针,依次扩髓至10 mm,置入主钉。于下缘作小切口,旋开股骨外侧皮质,导针引导,取螺旋刀片置入,确定位置满意后,置入锁定远端螺钉,安装尾帽。术后冲洗创口,置入引流管,缝合切口。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行被动、主动活动,出院后定期到院复查。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2)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4]评价,总分100分,总得分越高,功能恢复越好。(3)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骨折延迟愈合、髋内翻、螺钉退出、断钉、股骨颈缩短、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防旋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动力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骨折愈合时间(周)防旋组动力髋组组别 n 手术时长(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42 42 tP 72.51±13.64 85.49±15.71 4.185 0.000 172.46±28.76 234.78±25.84 10.813 0.000 16.02±4.28 18.96±4.32 3.243 0.001 14.84±2.96 15.13±3.01 0.445 0.329

2.2 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术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s)

表2 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s)

组别 n防旋组动力髋组42 42-23.633-22.919 0.000 0.000 tP术前 术后3个月 t P 39.86±10.25 40.39±10.31 0.245 0.404 84.46±7.43 83.97±7.51 0.311 0.378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防旋组术后出现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轻微髋内翻且未予以处理,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动力髋组术后3例螺钉退出,1例断钉,2例股骨颈缩短(缩短<2 cm,未予以处理),3例轻微髋内翻,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23.81%。防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动力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2,P=0.030)。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交通事业、建筑业的发展,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不断提升。因股骨颈骨折解剖关系的特殊性,骨折后极易发生不愈合、延迟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等情况,所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及时改进患者治疗效果,促使骨折愈合成为临床研究重点。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手段,具有动静态加压及张力带的作用,操作简单,技术方法容易掌握,术中无须直接暴露骨折端的,并具有滑动加压的作用[5]。但手术创伤大,患者术后无法进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且该术式属于偏心性固定,需承受较大的生物力学压力,加之动力髋螺钉的头颈钉抗旋能力强,能够维持高度的股骨颈感角,但无法阻断股骨头的旋转,极易发生头颈钉旋转、退钉、髋关节内翻等并发症,影响术后康复效果。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是基于伽玛钉改良而形成的技术系统,于股骨近端置入1枚螺钉,可增强远端螺钉的锁钉距离,预防术后发生髋内翻等情况;但由于2枚螺钉与主钉会限制其滑动,易发生防旋螺钉切割情况,故将近端拉力螺钉换成螺旋刀片,在压实松质骨时,可增强螺钉的把持力,且具有的锁定装置及加压装置,能够进一步加强骨折端的稳固性[6]。

本研究结果显示,防旋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动力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均能取得相近的效果,但与动力髋螺钉相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系统具有稳定的抗旋转能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术后可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术后安全性方面,防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动力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与韩张杰[7]研究相一致,其数据显示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6%明显低于DHS组的22%(P<0.05)。因此,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系统能够相应降低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有利于促进患者骨折愈合。但临床在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时,需注意处理手术细节,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处理骨折端,使其闭合更加准确,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同时术中精准定位,避免反复变更螺钉,确保螺旋刀片一次性植入成功。综上所述,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相近,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恢复快,优于动力髋螺钉,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髓内股骨颈螺钉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研究进展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骨折
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危险因素分析
内固定螺钉要取出吗?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