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观察

2021-01-29 08:40杨宇航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7期
关键词:髓内股骨膝关节

杨宇航

(河南省栾川县人民医院骨科 栾川471500)

股骨中下段骨折多为高能量创伤性骨折,以粉碎性骨折为主,局部创伤严重,由于靠近膝关节多累及关节面,造成膝关节功能障碍,创伤较大,治疗难度大,其干预措施是临床争议焦点。股骨加压钢板内固定是临床干预常用方案,手术效果得到认可,但由于手术切口较大、术中需剥离较多软组织,导致术后易出现膝关节周围严重粘连,且固定强度缺乏,不利于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尽早下床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对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选择安全、有效、合理的手术方案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意义重大。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具有较强固定力,无需外固定即可保证可靠固定强度,术后3 d即可进行患肢膝关节功能锻炼,有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1]。为进一步分析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的效果及安全性,本研究选取我院股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分组对比,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股骨中下段骨折患者105例,其中51例行股骨加压钢板内固定为对照组,另54例行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为试验组。对照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24~53岁,平均(38.55±6.89)岁;开放性骨折18例,闭合性骨折33例;节段性骨折30例,粉碎性骨折21例。试验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23~55岁,平均(39.03±7.05)岁;开放性骨折19例,闭合性骨折35例;节段性骨折32例,粉碎性骨折22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经X线检查确诊为股骨中下段骨折;骨折至入院时间<3 d;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存在麻醉、手术禁忌证;合并肝肾功能障碍、严重心血管疾病;股骨畸形。

1.3 手术方法 两组入院后常规给予清创、闭合伤口、骨牵引等干预。

1.3.1 对照组 行股骨加压钢板内固定。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常规消毒铺巾,根据骨折情况、患者耐受程度选择大腿前外侧或外侧作切口,分离股外侧与髂胫束肌腱间隙,并向后前外髂胫束,分离二头肌与股外侧肌进入,牵引股中间肌、骨外侧肌至内上方,显露骨折端,以合适加压钢板于股骨外侧进行螺钉固定。

1.3.2 试验组 行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常规消毒铺巾,膝关节屈曲90°,取仰卧位,大腿根部扎止血带,于髌腱前正中作4~5 cm切口,垂直切开,向两侧牵拉髌腱,暴露髁间窝,选择髁间窝正中后交叉韧带前约2 mm作为扩髓点,开口并置入导针,复位骨折后进行扩髓,注意对髌韧带进行保护;髁间窝逆行插入髓内钉,关节面下5 mm埋入骨折钉尾,股骨近端螺钉2枚先锁,导针插入髓内钉,回敲髓内钉对骨折端加压,避免断端不良活动,再锁股骨远端螺钉;若骨缺损较大,可选择自体髂骨植骨;关节腔冲洗,止血,确定骨折端稳定,缝合。

1.4 观察指标(1)统计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2)以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评估手术效果,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进行评估,最高分值100分,分为优(>85分)、良(65~85分)、中(35~64分)、差(<35分)4个等级,统计优良率。(3)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估法(VAS)进行评估,最高分值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重。(4)统计两组术后畸形愈合、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术中出血量(ml)试验组对照组54 51 tP 72.54±11.39 69.81±12.23 1.184 0.239 14.55±2.69 15.12±2.76 1.072 0.286 316.93±29.37 408.66±34.19 14.773<0.001

2.2 两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对比 试验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4.44%高于对照组80.39%(P<0.05)。见表2。

表2 两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对比[例(%)]

2.3 两组疼痛程度对比 术后1 d、术后3 d试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7 d试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程度对比(分,±s)

表3 两组疼痛程度对比(分,±s)

组别 n 术前 术后1 d 术后3 d 术后7 d试验组对照组54 51 tP 7.52±1.05 7.37±0.97 0.759 0.450 5.35±0.86 6.19±0.92 4.836<0.001 4.16±0.78 4.99±0.85 5.217<0.001 3.06±0.84 3.39±0.93 1.910 0.059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试验组术后出现畸形愈合1例,骨不连1例;对照组出现畸形愈合1例,骨不连2例,膝关节功能障碍6例。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70%(2/54)低于对照组的17.65%(9/51)(χ2=5.437,P=0.020)。

3 讨论

股骨是人体最长的管状骨,也是重要负重骨,股骨下段是骨折高发部位,以粉碎性骨折、不稳定型骨折为主,多为直接暴力所致,创伤较严重,若干预不及时,可导致骨折愈合延迟、血管神经损伤、骨不连、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影响患者肢体功能[2]。股骨加压钢板内固定是既往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的常用方案,操作较为简单,但其局限性在于偏心固定难以拥有足够固定强度,术后恢复较慢,无法及早进行功能锻炼,不利于骨折恢复。同时股骨加压钢板内固定需剥离较多软组织,术后易出现膝关节周围组织粘连,膝关节功能易受影响[3]。因此,探究合理、安全的手术方案以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采用股骨髁间窝技术,近年来手术指征应用范围有所扩大,该固定方式为轴心固定,选择股骨中轴线进行固定具有应力遮挡作用小、应力分布均匀、符合生物力学原则等优势[4~5]。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选择从髌骨下作切口,对膝关节影响较小,术后不易出现膝关节疼痛、粘连等症状[6]。本研究中术后1 d、术后3 d试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7 d试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疼痛程度低。同时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选择从膝关节逆向插入,可有效稳定股骨狭窄部位骨折,降低对骨膜损伤,创伤小,有助于术后恢复[7]。本研究中试验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有助于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另外,试验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表明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安全性等方面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具有较高价值,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髓内股骨膝关节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骨折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