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铁枝木偶戏在马来西亚槟城的传播

2021-01-29 05:17
关键词:潮剧槟城木偶戏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前言

马来西亚是南洋诸国中华人华侨聚居较多的国家,主要集中在马来半岛(即西马),早在公元前十三至公元前十二世纪,我国就与马来半岛有了交流①董彦堂《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大陆杂志》1951 年12 期。。16 世纪以前,马来半岛历经狼牙修、丹丹国、赤土国、室利佛逝、满者伯夷、满剌加等古国和封建王朝的统治。16 世纪后,被欧洲殖民统治,1511 年被葡萄牙占领,1641 年被荷兰占领,1824 年被英国占领,1942 年被日本占领,1945年再次被英国占领,1957 年马来亚联邦成立,1963 年马来西亚独立。从十九世纪中叶后,随着英国殖民统治者的开发,大批粤闽沿海华人不断涌入马来西亚。

潮汕地区②通常所说的潮汕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潮州、汕头、揭阳、汕尾四地市,历史上该地区隶属南海郡揭阳县、义安郡、潮州府管辖,潮州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858 年汕头开埠后,汕头地位不断提高,遂常以“潮汕”并称。背山依江靠海,人口繁衍,以海为生。《潮州志》载:“潮州地狭人稠,出洋谋生者至众,居留遍及暹罗、越南、马来亚群岛、爪哇、苏门答腊等处。”[1]远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以海路通安南。[2]东汉时期,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至隋唐,潮州地区的陶瓷、纺织品等远销南洋。宋元时期,海上交通更加频繁,经贸往来更加发达。明清以降,大批移民垦植南洋,特别是鸦片战争后汕头开埠,进一步促进了潮汕地区大规模移民南下,为潮汕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了深厚土壤。“据1862 年—1908 年的统计,每年从汕头乘轮船往外洋者有四、五万人,最多年份约近十万人,1904 年—1935 年出洋总数达二百九十八万人,同期回国人数一百四十六万人。汕头成为全国最大的华侨出入港口。”[3]

马来西亚的华人大部分来自粤闽两省沿海一带,因此传入马来西亚的木偶戏也主要来自粤闽,包括泉州的提线木偶戏、漳州掌中木偶戏和潮州的铁枝木偶戏以及粤西的杖头木偶戏等。潮州铁枝木偶戏源自关中皮影戏,随着宋室南渡,皮影戏也南传至东南闽粤一带。明代,闽南漳州成为皮影戏的一个传播中心,万历年间传到陆丰一带①邓琪瑛《海峡两岸潮州影系研究》,大象出版社,2010 年版,16 页。。清末,潮州皮影戏表演的舞台(纸窗)纷纷改为玻璃窗,表演不再用皮革等制作而成的皮影,而是用稻草捆扎作为身体,用纸扎成双手,削木为足,泥塑为头,画上脸谱,穿上戏装,在两只手及身后各装上一根铁枝用以操控表演,这样,潮州皮影戏就从“扁身纸影”变为“圆身偶戏”的铁枝木偶戏。萧遥天《潮州戏剧志》载:“潮人最尚纸影戏……其制有竹窗、阳窗之别,竹窗为原来之影戏,现已绝迹,今日所风行全境者号阳窗。”[4]46又“竹窗纸影,一名四字纸影,以牛皮雕形,用彩色妆饰,帝王卿相以逮四民之状毕具,因有称之为皮影或皮猴者,演时台内置一油灯,台面装一竹筐,以透明白纸糊之,如电影之银幕然,以为投影之所。此又竹窗名称之由来也。”[4]47“潮州竹窗纸影至清末而一变,好事者初改纸窗为玻璃窗,弃皮戏不用,略效傀儡戏。以稻草扎成躯干,接泥制头颅,腿臂空洞,以帛裹连之,纸手木足,戏装类似傀儡戏,身材短小,自足至顶约五寸,背后及两手穿铁线凡三条,作用若傀儡之细线,为操纵工具,称圆身纸影。棚面并布置绣幕竹帘小桌椅。旧时表演以影现,今则以形现,一若傀儡戏矣,后并其棚前所罩之玻璃窗亦弃去,号阳窗纸影,以示别于竹窗。”[4]50如今,潮州铁枝木偶戏于2006 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有关马来西亚槟城潮州铁枝木偶戏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在马来西亚多见于报纸的新闻报道和人物专访。在国内,限于笔者所见,康海玲的《华语木偶戏在马来西亚》②康海玲《华语木偶戏在马来西亚》,《中国戏剧》12 期。对槟城“金玉楼春潮州木偶剧团”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今日潮州铁枝木偶戏在马来西亚的传承状况,笔者在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剧团的历史与现状作进一步补充,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戏曲传播提供参考。

一、马来西亚槟城“金玉楼春潮州木偶剧团”概况

笔者于2019 年8 月7-10 日在槟城进行田野调查,了解到目前全马来西亚仅存一个潮州铁枝木偶戏团——“金玉楼春潮州木偶剧团”,现任团长吴慧玲。“金玉楼春潮州木偶剧团”的历史与潮剧有关,发展至今历经五代。第一代是吴慧玲的外曾祖父杨丙金(生卒年不详)从潮州携其“老赛永丰”潮剧团到南洋马来亚、新加坡演出。根据《潮州市戏剧志》的记载,“老赛永丰”班的前身是成立于1927 年的“织云班”,是1949 年前潮剧的几个主要职业戏班之一,与新顺香班、老正天香班、老赛桃班、玉梨香班、老赛宝丰班等齐名[5],杨丙金的“老赛永丰”潮剧团是否与该“老赛永丰”班有关,笔者尚不能确定。而“织云班”是“以当时的潮州工界联合会长侯映澄为股东,潮安县登云都徐陇村徐乌辫为班主兼教戏的职业潮剧班。‘织云班’有童伶四十余名,乐师、鼓师十多名,经常活动于潮州各县市,较突出剧目有《浪子收尸》《扫窗会》等。1937 年前后徐乌辫筹款抵付侯映澄,‘织云班’归徐所有,并易名为‘老赛永丰’班。‘老赛永丰’班长年累月在外演出,每年仅于腊月廿四至新年初四住浮洋徐陇乡。该班还大批收买童伶加以培训,高价出卖。1943 年潮汕饥荒,‘老赛永丰’班难于维持而转卖揭阳许沟村,后再易名为新怡梨班。”[5]34第二代,杨丙金的女儿杨清音(又名“大妹”)(1925-2013),11 岁随母亲(杨丙金妻,名李玉凤,潮剧花旦)下南洋,加入父亲的“老赛永丰”潮剧团,在马来亚、新加坡、泰国和印尼一带演出,最后落脚槟城。杨清音擅演小生,父亲的剧团解散后,转至中玉春香潮剧团、老正天香潮剧团、北马老万年潮剧团、中玉楼春潮剧团等,一直演到六十几岁,晚年在“金玉楼春潮州木偶剧团”担任打击乐。第三代,吴慧玲的母亲杜爱花,她从小成长在戏曲世家,12 岁加入“老荣秀春”潮音班。“老荣秀春”是以木偶戏为主的戏班,时至1989 年,班主年事已高,其子女对此又不感兴趣,而杜爱花勤奋好学,精通各种乐器,后成为一名女司鼓,并扮演小生角色,能唱能奏能演,唱腔高亢明亮,被誉为“大马陈楚蕙”,深得师傅器重,最后师傅同意把戏班卖给杜爱花。杜爱花买下戏班后改名“金玉楼春潮州木偶剧团”。第四代吴慧玲。第五代是吴慧玲的侄女吴欣怡(2002-)、吴欣洁(2003-)及弟子们。

“金玉楼春潮州木偶剧团”是一个家庭式戏班,现任团长吴慧玲(1981-),主演生角,自幼在潮剧的熏陶下与木偶结缘,8 岁登台演唱《梅亭雪》,自学潮剧青衣,曾向汕头戏曲学校林蕴育老师学习身段表演,向王少瑜老师学习唱腔,是潮剧国家级传承人姚璇秋的海外弟子。父亲吴根阵,籍贯福建,擅长打击乐,在剧团主要负责联系业务和后勤保障工作,如开车运输、搭拆戏棚、安装灯光音响等。母亲杜爱花,曾跟随梨园子弟学戏,除了演奏乐器外,主演老生,唱念俱佳,是“金玉楼春潮州木偶剧团”的艺术总监。姐姐吴慧婷,主演旦角,10 岁开始表演,唱做娴熟,后弃艺从商,离开剧团;哥哥吴历山,师承新加坡二弦演奏家吴瑞明,擅长扬琴、唢呐、二弦等乐器,主演花脸、老生和丑角,以表演丑角最佳,他可根据不同行当演唱不同音色,被称为“九条喉”。弟弟吴历达,主奏扬琴、司鼓,能唱老生和老丑,以模仿著名潮剧艺人张长城的唱腔深受观众喜欢。演出时,吴慧婷、吴慧玲姐妹在前台操控木偶,杜爱花、吴历山、吴历达母子在后台演奏音乐,全家配合默契。2008年,为表彰杜爱花在潮州铁枝木偶戏传承方面作出的贡献,槟城古迹信托会授予她“槟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奖。

剧团除了以上五位家庭成员外,还有吴慧玲的亲戚及社会上的爱好人士,如陈琪惠(1996-),她曾在雪隆某学院戏剧与影像系就读,中途退学回到槟城任幼儿园老师,因从小喜欢戏曲,2018年10 月开始加入学习潮剧和木偶戏。又如一位印度裔拉威(1974-),他通晓泰米尔语、马来语、英语、泰语、中文等语言及闽南语、潮州话等方言,8 岁时在当地一个潮剧班打杂,后加入木偶剧团,擅长锣鼓。

二、“金玉楼春潮州木偶剧团”的表演

潮州铁枝木偶戏有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表演时由坐在舞台幕帘后方的操偶师通过三根铁枝来操控木偶表演,操偶师一般三人,坐在舞台右侧的叫“正剧”,是木偶表演的总指挥;左侧的叫“副剧”,配合“正剧”表演;正中的叫“中剧”,协助“正剧”和“副剧”表演,“中剧”可根据演出情况和剧情需要而不设。

铁枝木偶戏比较完整的表演人数,一般前台操偶3 人,后台音乐7 人(其中司鼓1 人、锣鼓3人、二弦1 人、扬琴1 人、音响1 人),受表演人才不足及演出收入低等因素的影响,现木偶剧团的表演人数有时减至5 人,即前台2 人,后台3人(其中司鼓1 人、锣鼓1 人,扬琴1 人)。表演过程中,司鼓是整个舞台表演的核心,操偶师和乐师都要听从司鼓的指挥。木偶戏的音乐基本采用潮剧音乐,分文、武场,文场坐舞台左侧,乐器有二弦、二胡、扬琴、椰胡、唢呐等,武场坐舞台右侧,乐器有鼓、苏锣、曲锣、斗锣等。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早期表演木偶戏的多为男性,后因社会风气开化,女性亦可进入该行,“金玉楼春潮州木偶剧团”可谓是女性学戏的一个典范。

铁枝木偶戏的三根铁枝,兼支撑木偶和表演动作于一体,所以木偶的形体不宜过大、重量也不能太重,大致高约35 厘米,重约1 公斤。但是,表演时,常因儿童好奇,在舞台前围观,遮挡了后排观众视线,导致看不清木偶表演,影响观看效果,因此,也有把木偶的身高稍微增高的情况。操偶的基本手法有推、拉、提、拨、抖等,表演人物的站立、行走、舞蹈、打斗等各种动作。

铁枝木偶戏表演的舞台,现在采用的是可拆卸的铁架和木板组合而成,3 米见方,外披帆布,内挂幕帘、布景以及安装灯光、音响等,是一个功能齐全、装卸方便的移动式舞台。如果不在固定的场所演出,而又影响人员出入或交通的话,那么舞台则在演出前临时搭建,演出结束后拆卸,极其方便。

槟城潮州铁枝木偶戏的表演以神诞戏为多,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农历二、三月和七月、十月,其中七月中元节是一年中演出最多的节日,常常因演出场次多而人手不够,采取临时组班的形式。除了以上时间的神诞戏演出外,还有少数到各地的交流演出。

潮州铁枝木偶戏表演的剧目基本上来自潮剧的传统剧目,民间把铁枝木偶戏称作“微型潮剧”,区别主要在于潮剧由人表演,木偶戏由木偶表演。“金玉楼春潮州木偶剧团”表演过的剧目有《梅雪亭》《龙女情》《闹开封》《柴房会》《井边会》《桃花过渡》《碧玉簪》《秦香莲》《三驸马》等几十个,剧目主要来自中国,按剧情内容分为文戏和武戏。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为了维护行业发展,各行各业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行规,戏曲亦是如此。槟城铁枝木偶戏的行规有:(1)表演前必须祭拜戏神,即太子爷、玄天上帝以及田元帅,女性不可上香;(2)表演前禁食牛肉;(3)观众在观看表演时,禁止乱说话或者随意触碰木偶;(4)表演时舞台上禁放鸡蛋或海产品,据说戏神田元帅原为弃婴,被弃在田埂边,幸得毛蟹濡沫喂养长大,为感念毛蟹对祖师爷的救命之恩,演戏人员忌食毛蟹。也有一说田元帅是螃蟹精,所以忌食螃蟹;(5)禁坐戏箱,尤其女性;(6)中元节期间,禁止吹奏号头;(7)老一辈的人会向剧团乞讨饭菜给小孩吃,传说吃了可以强身健体、聪明伶俐。①详见《东方日报》2007 年2 月25 日。

图1 “金玉楼春潮州木偶剧团”演出照②笔者摄于2019 年8 月8 日。

三、“金玉楼春潮剧团”概况

如果要深入了解“金玉楼春潮州木偶剧团”及团长吴慧玲的从艺经历,那必须了解“金玉楼春潮剧团”。2008 年,吴慧玲受广东潮剧二团团长、著名潮剧演员方展荣先生的邀请,参加11 月11日在汕头举办的第三届国际潮剧节。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为了更好地准备演出,吴慧玲在潮剧节开幕前两周便抵达了汕头,向汕头文化艺术学校的林蕴育等老师学习。潮剧节上,吴慧玲与原是潮剧演员的舅舅一起表演了《包公赔情》,扮演其中的王凤英,表演获得观众好评。这次表演激发了她想办一个潮剧团的想法,回去后跟母亲说:“不如我们来搞一个潮剧团,让本地的老演员有个平台,过过戏瘾,我也可以演戏”[6]。于是,吴慧玲把外婆、舅舅加上十多位老演员组成了一个戏班班底,再从中国、泰国招募了十几位年轻演员,一个36 人的潮剧团就基本告成了。经过近一年的筹办,终于在2009 年10 月18 日创办了“金玉楼春潮剧团”,自己负责潮剧团,母亲打理木偶剧团。

剧团在2011 年发展到顶峰,一年几乎都在外演出。剧团表演的剧目有《一门三进士》《秦原闯道》《怒斩杨庭芳》《百花赠剑》《三驸马》《碧玉簪》《红书宝剑》《潇湘秋雨》《莲香戏鞋》《双珠凤》《桃园奇冤》《辞郎洲》《龙女情》《赵氏孤儿》《假王真后》《秦香莲》等几十个。但是,好景不长,由于歌台流行歌舞的冲击、演出市场的萎缩以及剧团间不良的价格竞争等,导致剧团的收入每况愈下,入不敷出,最终于2013 年5 月11、12 日在槟城表演艺术中心封箱演出,结束了这段三年多的潮剧团历史。在封箱演出上,两晚分别表演了《西游记》的“孙悟空巧斗蜘蛛精”和《秦香莲》,这是“金玉楼春潮剧团”唯一一次在现代剧场的售票演出,票价:成人43 令吉①马来西亚货币单位,1 令吉约1.6 元人民币,兑换随汇率波动。,学生、残疾人士、TAS 卡会员:23 令吉。表演人员情况如表1、表2。

表1 《蜘蛛精》表演人员

表2 《秦香莲》表演人员

四、“潮艺馆”的成立与发展

“金玉楼春潮剧团”解散后,吴慧玲又重新回到母亲的铁枝木偶剧团,继续表演铁枝木偶戏,并接手母亲的管理工作担任团长。2014 年,吴慧玲在槟城文化遗产保护人士林玉裳以及其他热心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借慕韩别墅②慕韩会馆是一潮州会所。的场所创办了一个“潮艺馆”③参观门票5 令吉。,任馆长。“潮艺馆”集展览、表演、传习、文创于一体,旨在普及推广潮州戏曲文化,包括潮剧和铁枝木偶戏。展厅展出的有潮剧、铁枝木偶戏的道具、服装、头饰、乐器、木偶等,每周举办潮剧、木偶戏的相关课程,包括潮剧身段、唱念、铁枝木偶戏及大锣鼓等,组织演出,制作戏曲明信片、包装袋,拍摄广告等等。近年来,还通过互联网以及自媒体YouTube、Facebook 等平台,不断向社会推广潮州戏曲文化。

“潮艺馆”成立后,招收的部分学员及演出的情况如表3。

表3 “潮艺馆”部分学员情况

2015 年6 月27 日,“潮艺馆”开馆一周年之际,学员们在槟城表演艺术中心表演了潮剧《龙女情》,演出人员如表4。

表4 《龙女情》演职人员

2016 年4 月23-27 日,邀请了广东潮剧院一团一级演员、知名潮剧青衣刘小丽前往举办培训班和交流演出,其中24 日晚,在槟城表演艺术中心与吴慧玲一起表演了潮剧折子戏《楼台会》,吴慧玲扮演梁山伯,刘小丽扮演祝英台①《光华日报》,2016 年4 月12 日。。

2017 年1 月14 日,在槟城表演艺术中心举办了《轻三重六:潮州音乐演奏会》,邀请了新加坡潮州二弦演奏家吴瑞明,琵琶王进祥、古筝徐景莹以及中国的黄振龙、方展荣、潮乐司鼓谢利伟等嘉宾献演②《星洲日报》,2017 年1 月12 日。。

2019 年1 月19、20 日率学员到吉隆坡声活小戏场演出铁枝木偶戏《西游记·盘丝洞》和《桃花过渡》《柴房会》③《中国报》,2018 年12 月31 日。。2019 年6 月28 日,在槟城艺术表演中心举办了《潮艺·戏曲梦》专场演出,表演的节目有:(1)潮州大锣鼓《抛网捕鱼》,(2)《桃花过渡》(潮剧折子戏),(3)《天大祸事我承担》选自潮剧《秦香莲》,(4)《一见夫人笑嘻嘻》选自潮剧《一门三进士》,(5)潮州歌词《英台行嫁》,(6)《神不安来心不宁》选自潮剧《赵少卿》,(7)《一腔怨气恨难平》选自潮剧《赵少卿》,(8)《孙悟空斗蜘蛛精》,(9)潮州音乐《赛龙舟》,(10)《遥望无锡思定明》选自潮剧《潇湘秋雨》,(11)《怒斩赵俊强》选自潮剧《赵少卿》等④《光明日报》,2019 年6 月25 日。。

五、吴慧玲其人

通过“金玉楼春潮州木偶剧团”、“金玉楼春潮剧团”、“潮艺馆”的发展历程,笔者发现吴慧玲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1)热爱戏曲。从8 岁登台表演到成立潮剧团、创办潮艺馆、继承木偶剧团,说明了她对潮剧、木偶戏的无比热爱;(2)固守传统。无论潮剧团还是木偶剧团,在面对流行文化冲击的时候,她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坚持传统戏曲不动摇的立场,在表演剧目、音乐唱腔等方面,固守传统不变,认为传统剧目具有很好的道德教化功能,音乐具有典型的乡土特色,不能随意改变。当面对演出市场萎缩困境的时候,她坚信“只要神明还在,木偶戏就会一直演下去”[7]的信念,她宁可解散潮剧团,也不愿去迎合市场改变戏曲;(3)认真工作。从筹办潮剧团到剧团解散,从潮艺馆到互联网、自媒体,每一项工作都自始至终认真对待,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在筹办潮剧团时,她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办马来西亚最好的潮剧团,其结果是剧团不仅没有盈利,而且还亏本。为了让不同方言的华人看懂潮剧,她第一个使用字幕机,第一个使用LED 灯,就算到了剧团发展的最后一刻也没有改变她一贯认真做事的作风,“封箱戏已是最后一次以潮剧团的真人身份演出,但那时我还去学了新的剧目《西游记之孙悟空巧斗蜘蛛精》,为了演好这个剧目,她花了几万令吉去四川学变脸,只因为此剧里有一小段变脸。”[8]当演出结束后,亲自把中国、泰国的演员一个个送到机场。

马来西亚槟城“金玉楼春潮州木偶剧团”是目前仅存的一个家族式潮州铁枝木偶剧团,发展过程中与潮剧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受马来西亚国家政策的影响以及市场经济、流行文化等冲击,作为华人传统戏曲之一的潮州铁枝木偶戏日渐式微,面对传承发展困境,团长吴慧玲仍坚守传统,并与时俱进,通过创办“潮艺馆”,开设互联网、自媒体等交流平台,不断开拓潮剧和潮州铁枝木偶戏的生存空间,为在马来西亚传播中国传统戏曲而不懈努力。

传统节日、酬神祭祀是马来西亚潮州铁枝木偶戏表演的一个重要载体,只要这些民俗活动还在,相信铁枝木偶戏的表演就还有可能继续传承下去,因此,保护好这些传统节日、宗教信仰就显得至关重要。但是,在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作为非主流、边缘化的华人文化将会如何发展下去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猜你喜欢
潮剧槟城木偶戏
关于潮剧的传承与创新的调研报告
——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传统戏剧——木偶戏
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统计的潮剧研究梳理与分析
木偶戏
木偶戏的传承与发展思考
潮剧戏曲在潮州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潮剧演出团队与潮剧兴衰嬗变研究
槟城:时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