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兰,方 民,张小芹,廖 佳
(1.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金融学系,福建 福州 350202;2.福建农林大学 金融系,福建 福州 350002)
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对外贸易和经济管理机制逐步与国际规则达到相一致。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因此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与新平台。鉴于上海自贸区的优秀成果,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 “福建自贸区”)于2015年4月21日揭牌,主要任务包括突出对台发展理念,以加快闽台经贸合作为建设重点,推动闽台融合发展。
设立福建自贸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从外部压力看,经济全球化,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签订贸易一体化协定,却将我国阻挡在外。因此,我国必须自己谋求发展,成立自贸区,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战略来迎接国际新规则。另一方面,从内部动力看,我国改革开放多年,虽然经济上取得了傲人成绩,但以往的经济模式不再完全适用,急需找到一条新道路,深化改革,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福建自贸区的设立采用高准则全新贸易投资机制,对待国内外投资者一律平等。对于福建省经济发展来说,福建自贸区实施一系列创新政策,提供未来发展前景新思路,助推省内原有上市公司提升经济效益。众多加工制造、贸易物流企业与公司也被自贸区的福利吸引前来,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整个福建省经济水平的上升。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多个国家设立了自己的自贸区,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国外学者对自贸区展开了相关研究。从自贸区经济研究层面看,Aloise等侧重对发展中国家自贸区的建设研究,对巴西的自贸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发展中国家自贸区发展制度新驱动的建议[1]。Hur通过对96个国家40年的面板数据做研究,得出结果表明自贸区会对出口产生积极影响[2]。Sohn等借鉴其他学者的贸易结构变量对66个国家进行面板估计,并通过验证得出自贸区会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3]。这些考虑到了自贸区和经济的联系,而在自贸区与企业发展关系的研究中,Rasyad等选择运用事件研究法去分析自由贸易协定对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公司的影响,发现这一事件使得一些行业的企业价值得到了提升,表明贸易自由化增加了企业的价值,同时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区域的经济发展[4]。Yao等则通过对自贸区的国际贸易进行分析,得出自贸区的贸易发展有利于企业转型发展的结论,并认为企业的发展也会给自贸区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5]。
从福建自贸区具备重要战略意义层面出发,王婷等分析得出福建自贸区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支持点,但是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巨大的挑战[6]。陈梦等对福建及海峡两岸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福建是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阵地,并且在多项政策的加持下,两岸金融互助,为自贸区提供了丰富的金融服务[7]。
从福建对台的角度出发,林斐婷首先针对闽台两岸共同市场的构建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8]。张艺婷认为随着自贸区策略进一步实施,闽台服务业迎来了大转机[9]。马丽等从两岸的经贸方向入手,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两岸经贸联系增多,福建自贸区加速对台开放,促使两岸经贸交流成果斐然[10]。陈珊等认为自贸区的设立为闽台两地的产业协调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可以通过产业集群的优势互补来实现这一协调发展新趋势[11]。郑晓玲等则将焦点放在跨境电商方面,指出随着闽台不断国际化的前景,跨境电商虽然有政策不断扶持,但是也面临着许多问题[12]。朱虹等在肯定融合发展的前提下,提出福建省先行先试的多区叠加发展是福建自贸区面临的新挑战,培育这一新的发展工作需要分阶段进行[13]。
随着自贸区的不断建设,许多学者对福建产业与上市公司发展方向也提出了一些看法。万建军等对福建省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14]。曾维翰提出了海峡并购交易中心的设想,认为其是必要且可行的,并且可以带动产业的转型革新[15]。吴慧君指出福建具有港口优势,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巩固福建自贸区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促进港城一体化[16]。林苇虹等得出福建的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地位已经为纺织业带来极大优势,自贸区的设立对纺织业产业链的完善提供了极大程度上的便利[17]。刘建岑阐述了福建自贸区建设以来跨境电子商务模式突破了传统外贸限制性的惯例,加快了跨境的发展速度,但在专业性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才能更好地改善跨境服务水平[18]。
福建自贸区自设立以来,突出福建在海峡两岸合作方面的特色优势,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明确发展定位,成功吸引先进制造业、物流业和服务业等数万个企业入驻,带动了区域内产业与上市公司的发展。福建自贸区凭借在政务服务上的流程优化,为企业的注册和办理各项业务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便利,努力构建更好的营商环境。为了让自贸区内企业能够通过向资本市场借力以获得更快发展,福州、厦门片区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区内企业改制上市,并对成功上市的企业提供经费奖励。福建自贸区为了吸引企业以及上市公司入驻片区,持续进行优化产业合作,不仅建设产业合作网络体系,促进自贸片区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信息链融合发展,还推动片区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合作平台、资本对接平台、“项目库”和在线招商平台等相互开放合作。在自贸区相关政策的扶持下,福建自贸区内多家企业实现了改制上市的目标,暂未上市的企业中也有不少被列为重点上市后备企业。
福建自贸区设立后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绝大程度体现在了公司运营上。表1为2020年6月30日福建自贸区上市公司总市值与主营业务,表2为2010—2019年福建自贸区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比较福建自贸区设立前(2010—2014年)与设立后(2015—2019年)的营业总收入,经营航空货运与物流业运营绩效总收入持续大幅增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运营绩效总收入也同时出现了大幅增涨。表3为2010—2019年福建自贸区上市公司年营业总收入增长率。比较营业总收入2010—2019十年累积增长率,受惠于福建自贸区设立,区内上市公司十年累积营业增长前三名分别为厦门港务、厦门象屿以及厦门国贸。厦门港务主营业务为海港与服务,十年累积营业增长率796.20%;厦门象屿主营业务为航空货运与物流,十年累积营业增长率702.86%;厦门国贸主营业务为贸易公司与工业品经销商,十年累积营业增长率541.51%。
表1 2020年6月30日福建自贸区上市公司总市值与主营业务
表2 福建自贸区上市公司2010—2019年营业总收入 亿元
表3 福建自贸区上市公司2011—2019年营业增长率 %
从整体上来看,福建自贸区通过政策扶持让企业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向资本市场借力,带动企业自身的发展,塑造企业的价值,从而带来更大的市场影响力。而另一方面,自贸区内的企业上市发展也为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新动能,目前区内的上市公司分别通过并购重组、增加科研投入等方式实现转型发展,带动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为福建省产业的转型升级添砖加瓦。
鉴于福建独特的对台优势,再加上福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相较于其他自贸区,福建自贸区对于人才的需求更为明显。福建自贸区尤其需要航运物流人才、港口管理人才和海洋科学人才。首先是航运物流人才,航运物流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基石,更是发展的关键,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具备航运物流知识的人才就显得更加重要。其次就是港口管理人才,由于福建省的海岸线较为漫长且拥有多处较为优越的港口,这些港口随着福建自贸区的发展也发挥着它们运输枢纽的作用。正是因为需要各港口的协力作战,所以港口管理人才就显得不可或缺。再次是海洋科学人才,从地理位置上看,福建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海洋中的自然资源丰富,但是这些资源却没能实现效用最大化,如何让海洋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运用仍需海洋科学人才进行研究、开发。因此,福建自贸区的更进一步发展需要有更加具体的规划,制定一个完善的框架,这有助于自贸区朝着规划方向前进,完成最初设定的目标。此外企业也需要跟随自贸区的发展方向制定符合自身的策略,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是自贸区还是区内企业都需要引进高级规划人才。
福建省位于东海和南海的交通要冲,具有很长的海岸线,拥有众多港口,又是海上商贸的集散地,这为福建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福州和平潭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开展,两地同时被国家划入跨境进口保税试点城市。但是福建自贸区的跨境电子商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由于福建自贸区三个片区均采用对台跨境试验,对台密切合作是共同发展要点,具有明显的相似性,造成跨境发展单一的同时导致内部竞争严重,不能形成优良的合作态势。并且台商不仅在福建进行投资,同时在其他沿海城市和经济繁荣城市布局,福建仅依靠地理优势显然不足以吸引大量台商的目光。另一方面,跨境电商企业信用问题也受到了考验,假授权、假货事件时有发生,削弱了福建自贸区的竞争优势。而原有的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增加了企业的运输成本,不利于企业扩大销售规模。
2018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2%,全省物流业呈现总量平稳增长[19],但是福建省的物流尚未形成一条完全跨境的便捷路线。福建自贸区海关部门加速将海运快件纳入现有的监管机制中,闽台物流体系加速改进物流业的规模、创新、运作、供应产业链,不仅可以加快闽台物流往来,提升物流效率,还可以尝试打造东南沿海地区现代物流核心区,加强推进物流方面竞争软实力,建设海西现代化综合通道。物流运输的作用直接体现在自贸区企业产品进出口运输成本上,成本降低可以提高企业在产品价格上的竞争力。随着自贸区区内企业不断通过上市等方式扩大自身规模和生产能力,在长期发展上,物流运输问题对上市公司的掣肘作用将更为明显。
在福建自贸区相关政策的保驾护航下,区内企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更有部分企业实现了上市的发展目标。但过于顺利和快速的发展步调致使部分企业风险管理意识缺失,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应对风险的方式和手段没有相应增加,风险控制能力较差。随着自贸区部分审批事项的下放和程序缩减,导致审批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审查不严的情况,从而埋下隐患。部分企业为了实现快速上市,只注重形式上达到上市所需的各项指标要求,忽略了企业内的实际情况,营造出表面欣欣向荣的假象,造成企业内部控制不到位甚至是缺失。而近年来国际形势日益错综复杂给自贸区内企业的国内外业务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随着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企业面对突发性灾害应对能力不足,原本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也突显出来,资金链断裂、特殊时期融资困难,这给自贸区内企业造成了沉重打击。部分企业对于福建自贸区整体的战略目标认知不足,对自贸区的政策体系也不够了解,短期虽然可以享受到自贸区政策的好处,但若企业管理者无法正确引导企业向长期发展目标靠拢,管理和内部控制上的缺位将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前景,影响企业实现自身价值。
福建自贸区贸易开放水平对上市公司以及企产业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效果,且影响水平较高;福建自贸区开放水平越高、地区产业结构越优化对区内上市公司以及企产业投资越具有促进作用与吸引力。因此福建自贸区在福建省政策支持下,增加对外贸易交流,同时注重产业结构升级优化,通过创新举措,应用大数据提升报关速度,加大上市公司精尖行业进出口比重,从而提高福建自贸区开放水平与质量。同时,不断优化升级福建自贸区的产业结构,从而实现福建省地区产业结构与福建自贸区相互促进的共同发展状态。宏观上要确定发展政策方向,完善配套法律法规设计,打造良好的宏观运营环境;中观上建立创新的服务平台和监管制度,推进企业与上市公司入驻;微观上突出福建在海峡两岸合作方面的特色优势,鼓励企业国际化发展。
福建省配合中央经济发展规划,制定自贸区相关产业发展政策等,在借鉴上海自贸区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适用于福建自贸区的健全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使入驻企业有明确的法规可以遵循。福建自贸区应加大对企业的优惠扶持力度,确保政策的实施力度,帮助区内企业解决基本的需求问题。应当加大对区内企业与上市公司宣传最新政策的力度,帮助企业与上市公司更快更好地了解相关政策,从而使相关政策能够及时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福建自贸区要把重心倾向于创新的服务平台与公共服务体系,凭借宏观政策的良好效益,吸引新兴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集聚。透过一连串的创新举措,包括透过大数据与金融科技创新平台,加速企业入驻,缩短报关程序,迅速完成企业贷款、补贴等方面的事务,促进相关企业向知名企业靠拢,推动相关产业的集聚,促进自贸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
福建自贸区监管制度,做到实现自我管理的同时,片区间有沟通、有借鉴,扬长避短。在提升监管方式的同时,也要注重区内人员专业素养的培养,对相关人员进行高效培训,并抓住引进人才的机会。监管服务应积极加强各新兴产业的平衡发展,大力推进贸易变革的新类型,促进金融活动、航运交易、物流作业等领域的对外开放,构建 “放得开,管的住”的监管服务模式,在确保有效推进服务的前提下,促使销售便利化、投资便利化,将自贸区创新打造为 “走出去”的窗口和服务平台。
依据 《福建统计年鉴—2019》,2019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19217.03亿元[20]。第三产业为福建自贸区大力扶持的对象,对相关行业入驻的需求增加。福建自贸区在带领企业顺应全球经济发展新趋势的同时,也要尽全力引进龙头贸易公司,这有助于福建自贸区的经济贸易走向顶峰,加快发展服务贸易,让福建省的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而企业自身也需要积极响应自贸区的各项政策,合理利用自贸区所提供的服务和便利,带动企业的良性发展,进而更为广阔地影响到自贸区内乃至福建省内的同行业发展,实现行业的整体转型升级,企业国际化发展。
福建自贸区为了解决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困境,不断优化跨境电商营商环境,出台跨境电商扶持政策、创新跨境电商监管模式,让片区内企业充分享受目前国内跨境电商开放、优惠的政策。2020年4月21日, “海关跨境电商出口统一版”系统建立,“1210”保税出口业务正式开通[21]。福建自贸区应突出福建在海峡两岸合作方面的特色优势,支持闽台海运快件、跨境电商海运定期专线,加快闽台物流往来,提升物流效率,完善物流体系,进一步推动闽台交通运输的发展。港口是闽台物流交通往来的重要支撑点,福建省与福建自贸区的领导部门要更加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港口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为自贸区内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构建平台,加快创建两岸直接往来的便捷通道。完善双方合作共赢模式,加强良性互动,共同促进两岸物流业的转型和升级。
福建自贸区内企业与上市公司应明确自身的发展战略,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业务,不应盲目冒进。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监管,明确各部门职责。同时在公司设立风险控制部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风险评价制度,全方位覆盖企业内部包括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针对可能的突发事件制作风险预案,尽可能减小企业在应对风险时的损失。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完善公司架构,修补业务开展上存在的漏洞。另一方面,减少审批流程时也不放松对企业的审查,完善监管,积极组织自贸区内各行业开展同业交流学习的相关活动,促进各产业的经验、技术交流,带动整个行业的上升发展,从而为福建省的产业升级和企业国际化发展带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