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逢春 山东黄河河务局供水局
可持续利用黄河水资源路径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扩展,不能只是由“水”出发,需要重视其中人文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等,在保护国家生态战略引导下有效优化配置该流域的水资源。以保护黄河生态为前提,将可持续利用水资源体系建设为导向,对保护地下水、修复水生态、生态需水于综合管控水环境等现今理论与技术手段进行充分运用,主要是为了缓解供需矛盾,提升流域自控能力,根据上游以及下游发展实际情况,基于利用海水和南水北调等措施,对优化配置黄河水资源方案进行规划。在这一基础上,为了对黄河生态环境进行合理保护,促进地区科学发展,应对可持续发展下的黄河水资源管理进行探讨。
在可持续发展下,过度利用黄河水资源以及环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1)分段拦泥和节节蓄水策略改变了黄河下游水文特性。当前黄河干流上已有12座大型水库,其在防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对下游环境有着巨大影响,虽然水库能够获得一定的效益,但随着时间发展会暴露出许多外部性问题,例如下游的“二级悬河”问题。(2)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无节制,将会使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家中。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大规模利用黄河水资源,农田灌溉面积不断扩大使其最突出表现。现阶段农田灌溉会运用90%的黄河水资源量,但是难以达到40%的灌溉效率,用水需求盲目扩大会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另外,黄河流域位于干旱以及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严重缺少将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在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后,虽然能通过黄河水资源获得效益,但也需要注重所付出的成本。当前难以获得良好上、中游水土保持成效,为实现黄河水资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需确保下游河道环境可逆性以及健康性。水资源系统可持续性是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结合下游河道、黄河防洪淤积和配置水资源问题,提出两岸分滞以及上拦下排等控制洪水策略;通过拦、放、排、挖、调等对泥沙进行处理与利用;以统一调度水量方式对黄河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当前黄河规划能够突出黄河防洪以及建设水土保持工程,明确可持续利用黄河水资源,支持流域与有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水资源指导思想。在可持续性明确后,应准确认识到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应该将水资源系统可持续性当作前提,如果黄河流域没有货的和支持水资源系统可持续性,将无法可持续利用水资源,也不能够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1]。
为有效管理黄河水力资源,应对其整体规划进行不断完善。保证建立的管理规划体系具备科学性和系统性,整体规划整个黄河流域、远期系统规划片区水力资源、建设规划水力资源灌溉和保护规划水力资源生态等,落实合理、科学的统一以及专门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建设约束力以及指导作用,确保管理黄河水力资源工作中的区域配置、整体布局和生态环保能够实现质的飞跃,以此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为加强管理黄河水力资源,应该将建设管理制度的工作做好。完善构建系统、严格的管理制度,需要严密论证以及严格审批建设项目相关的应用水力资源和排放废水污水等内容。特别是水力资源贫乏和生态环境体统较为脆弱的地区,同时对耗费大量水力资源、严重污染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进行有效限制,促进建设项目朝着低污染和低耗水方向发展。
合理管理黄河水力资源,需要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在建设庞大的监测用水量以及水质的系统,短期内对于监测黄河水资源用量以及水质等进行全面覆盖,保证能够全面监测干流水力资源,将监测各支流水力资源能力提升,并扩大监测范围,以此提升监测、调度黄河水资源的能力,并加强生态环保能力。
在我国黄河是践行保护生态环境战略的重点区域,需要对黄河生态多样性进行保护,不对动植物生存空间造成破坏,基于此建立生态功能区,对土地空间合理进行开发,遵循水源涵养红线,确保农业发展符合实际,保证生态功能区之中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2]。建设防护动物与森林的体系,基于共享信息、系统研究、管理资源信息、综合评估等方面保证这一体系建设的全面性、实效性与功能性。
对治理模式进行创新,通过流域节水、控制排放污水、减少输入泥沙、联动农业用水控量等治理举措,并利用集工程技术、农业技术、生物技术为一体的水资源治理技术,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问题。对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有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以此建设监测评估水土流失的机制,在削减面积规模、侵蚀土壤强度、保护水土措施和保护水土能力等方面来评估,完善构建补偿机制,为保护黄河水资源的方案提供优化完善的依据,以此加强监管、补充短板、提升效能。
结束语:可持续发展下有效开展黄河水资源管理工作,可有效应对目前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促进流域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从而应有效掌握目前黄河流域存在的水资源管理问题,并对症下药,制定良好的制度和策略,加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管理,并实现黄河流域生态建设,促进其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