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芳
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人民医院护理部 430090
急诊科是医院的特殊科室,每天接受的患者数量多,大部分属于病情危重、情况紧急或创伤严重的患者,正因为其特殊性,所以对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要求高,同时还要求具备专业的护理技能和职业素养,才能确保繁重、危急的工作不出现丝毫差错。急诊科的护理质量不仅关乎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还与患者的生命安全紧密关联,要想保证急诊危重患者在院内顺利的完成转运交接工作,必须要高度重视护理管理工作,提高急诊抢救效率,降低临床死亡率。鉴于此,本文抽选在我院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的病例资料展开系统调查,重点分析无缝隙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 分别抽选2018年9月—2019年10月和2017年8月—2018年8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66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6.71±3.66)岁;原发疾病类型:脑卒中11例,骨折创伤9例,农药中毒6例,呼吸衰竭4例,其他3例。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6.71±3.66)岁;原发疾病类型:脑卒中11例,骨折创伤10例,农药中毒8例,呼吸衰竭3例,其他1例。病例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纳入标准:入选患者符合临床急诊危重诊断标准;患者家属知情且同意参与研究,患者配合度良好;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排除标准:血液系统疾病;转运途中死亡;中途转院者;精神疾病史;严重休克、意识昏迷者;药物过敏体质。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医护人员相互配合,对患者的病情和伤势进行全面检查,登记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史,监测其体征和意识,清理患者呼吸道及口鼻腔内的分泌物,给予面罩吸氧,对于有外伤者给予无菌止血包扎,由护士将患者用平车护送至抢救室,转运前通知对应科室做好相关准备,科室间护士口头做好交接工作。观察组患者接受无缝隙护理管理,具体护理流程如下:(1)建立无缝隙护理组。从我院急诊科、手术室及病区挑选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护士和护士长共同组成护理组,统一进行专业的护理管理知识培训和护理技能指导,重点讲解急诊危重患者的病情类型、紧急处理措施、院内转运技巧和交接重要性等,熟悉相关流程及操作要点,制定一套系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护理管理体系,保证护理管理工作无丝毫差错的顺利执行[1]。(2)探查漏洞、寻找缝隙。转运流程及细节、急救设备准备不充分、院内转运中的突发意外事件和突发病情状况;预防风险的措施不完善;转运护理人员的态度、应急能力和技术;交接单上的记录不完善,工作随意性、科学规范化不高[2]。(3)医师接诊后。仔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急诊科人员准备相关抢救药品、仪器,电话通知检验科、放射科的人员准备相关工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其转运至对应的手术科、ICU以及专科等,并通知对应科室准备床位,相关人员迅速就位。(4)转运过程。依据以往经验和相关科室情况设计转运交接单,要求医护人员按照转运流程和顺序完成院内转院交接项目,坚决杜绝口头交接形式,由专人负责填写交接内容,对应科室及接手人员必须在交接单上签字[3]。准备简易呼吸气囊给予患者持续吸氧,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密切监视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相关数据,转运途中动作轻柔、要迅速、平稳,预防患者出现坠床、坠车以及脱管等危险事件,院内开通绿色急诊通道,打开专用急诊电梯,提前预留危重抢救床位,转运中出现的突发情况应冷静对待,快速商议解决措施,考虑细节,为患者提供最优质、最舒心的服务,交接单上每完成一项操作都在上面认真填写,便于病情查询以及出现事故后的责任查询[4]。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护理评价项目包括:电话询问、转运设备、生命体征监测、贵重物品及污染衣物、服务态度等,各项分值10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佳。统计记录两组工作交接情况,如科室电话询问次数,责任推卸次数和工作漏交接次数。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确诊时间、转运时间、交接时间以及抢救时间。
2.1 护理工作满意评分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比对照组高,统计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工作满意评分对比分)
2.2 交接工作情况 观察组中电话询问、责任推卸次数和工作漏交接次数均比对照组少(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交接工作情况比较[n(%)]
2.3 急诊抢救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急诊抢救指标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急诊抢救指标对比
急诊危重患者是急诊科的特殊人群,此类患者在接受急诊抢救后,其病情相对较平稳,为了能明确诊断,保证患者得到专科治疗还需要将其护送到对应的检查科、手术室和各专科病房接受抢救治疗,因此院内科室间需要转运。虽然转运的时间短,仅有几分钟或几十分钟,但是在此转运过程中,因为患者的病情突发变化、转运流程、转运途径、医疗环境、设备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等因素导致患者在转运途中出现各种意外事故,不仅不利于患者的疾病治疗,反而使得患者的病情加重,引发严重的医疗纠纷事件[5]。
为了保证危重患者在院内得到安全、平稳的转运交接,最大程度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医院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管理非常重要。无缝隙护理管理最早在1989年由美国医疗中心首次提出,此管理措施是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以先进的管理为依据,通过职能优化和规范流程的方式形成一种持续性改进的整体护理管理,最终目的是为了确保工作的完整性、连续性[6]。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中给予无缝隙护理管理,将院内各部门工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通过快速、准确的护理流程,保证患者在最佳抢救时间内得到治疗[7]。无缝隙护理以患者为中心,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为目标,注重转运过程中的细节,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意识,保证患者全程院内转运交接中得到无缝隙的优质护理[8]。如本结果所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各项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交接工作的各差错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确诊、转运、交接及抢救时间比对照组短。
综上所述,急诊危重患者在院内转院交接中行无缝隙护理不仅能提高抢救效率,还能减少差错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评价,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