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液容量管理分析

2021-01-29 05:37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期
关键词:体液心衰容量

杨 娴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 665000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异常导致的心脏功能不足,患者会表现出容量负荷过重或组织灌注不足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1]。容量超负荷是导致心衰患者住院的重要原因,控制并管理患者的容量情况对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2]。体液容量管理是应用于临床护理的一种新模式,不仅影响患者的院内治疗,同时对患者的院外治疗也有一定的影响[3],而目前体液容量管理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探究体液容量管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10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6例。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4]中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2)患者临床资料完整;(3)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其他脏器严重障碍或先天性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2)未能按照要求完成所有检查或治疗的患者;(3)随访困难或随访失败患者;(4)存在交流障碍或读写功能障碍且无法由他人替代完成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3~81岁,平均年龄(69.24±5.39)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6.13±2.96)年,男33例,女30例,心功能分级:Ⅱ级10例、Ⅲ级32例、Ⅳ级21例,学历:小学及以下19例,初中29例,高中11例,大学及以上4例;研究组患者年龄52~84岁,平均年龄(68.57±6.02)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64±3.11)年,男32例,女31例,心功能分级:Ⅱ级9例、Ⅲ级34例、Ⅳ级20例,学历:小学及以下18例,初中27例,高中12例,大学及以上6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疾病和疾病治疗相关的健康教育,记录患者每日的生命体征和出入量情况,住院期间监测患者药物使用情况,患者出院前进行相关指导,并进行电话随访,每周电话随访1次,随访周期为3个月。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体液容量管理,具体如下:(1)建立体液容量管理小组。该小组由本科室的护士长带领组建,除护理人员外,还配备2名专科医生、1名药师,由护士长对护理相关工作进行管理,并对研究期间的容量管理情况进行监测,专科医生负责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检查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并参与对患者的容量评估,药师配合治疗方案对患者的用药情况给予一定指导。(2)评估并监测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当患者入院后,体液容量管理小组即对患者进行心力衰竭症状的评估,并根据血压、组织水肿等情况对患者的容量状态进行评估,每日监测患者的出入量、生命体征以及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患者出现下肢水肿、排尿异常等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上报处理。(3)给予体液容量管理相关的检查教育。除基础的健康教育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体液容量管理相关的检查教育,包括如何正确记录出入量、各基础指标的正常值范围、容量异常时出现的体征等,使得患者能够较好的判断自身容量情况。(4)增加院外随访途径和频率。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需要核实患者电话信息,并添加患者或患者家属的微信,保证多途径随访;每周至少随访记录2次,通过线上途径,核查患者每周对出入量等情况的记录,如患者出现水肿等异常体征,需要拍照记录,由护理人员记录在册后与医生沟通,商定患者是否需要复诊,对患者及时进行护理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依从性和再住院率:对患者的依从性进行调查,根据患者记录情况进行评价,每周至少记录2次体征信息或出入量的患者记为依从性良好,并对患者记录出入量情况进行比较,统计能够正确记录出入量的患者例数;在3个月的随访期间内,统计患者再住院的情况。

1.3.2 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心功能水平:随访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心功能水平的检查,包括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依从性和再住院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依从性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正确记录出入量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依从性和再住院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心功能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心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心功能水平比较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其中容量超负荷不仅是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也是导致疾病进展的重要原因[5],因此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有效的体液容量管理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目前的容量管理多集中在院内护理中,但慢性心衰患者的院外护理对患者疾病的进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6],因此本研究在我院开展了较为新型的体液容量管理模式,旨在通过对比分析,探究体液容量管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长期的应用价值。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依从性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正确记录出入量的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体液容量管理能够更好地强调容量管理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多途径的护理随访,能够帮助患者在院外更好的记录自身情况,提高患者对护理治疗的依从性。在容量管理中,由于专科医生的加入,使得患者出现异常体征后能够及时得到专业的治疗建议[7],进而有效降低了慢性心衰患者的再住院率。同时对患者心功能水平的检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明通过实施体液容量管理,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水平恢复更为显著。体液容量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同时通过改善心功能,提高了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体液容量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随访期间的依从性,使患者正确记录各生命体征和出入量情况,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掌握患者的院外情况,以提供更好的健康咨询,降低患者再住院率,同时体液容量管理的实施能够改善患者随访期间的心功能水平,利于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体液心衰容量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体液白细胞检测中的应用体会
水瓶的容量
“探究体液的缓冲作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体液白细胞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小桶装水
体液指标在运动监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