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逆向设计的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探究

2021-01-29 07:54林海音
大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毕业联网指标

林海音

(福建商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35001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其核心在于确认工程类专业毕业生能否达到行业认可的质量标准要求[1]。本文通过分析毕业要求的达成并将其融入教学改革的闭环中,以达到梳理流程、发现差距、定位问题、提升培养人才质量的目标。

一、工程教育认证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中国工程教育逐步形成了与《华盛顿协议》体系和欧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要求实质等效的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同[1],并积极推进专业认证。十三五期间发布的《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2017 版)》指出,要从理念、政策、质量和生态四个方面,超前谋划布局,积极推进中国新工科建设。本文结合OBE-CDIO 工程教育模式下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借鉴“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进行逆向设计,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体系的设计思路进行探讨,为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其他专业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路借鉴。

二、“成果导向”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逆向设计思路

(一)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成果导向教育的逆向设计应考虑从内部和外部需求作为分析起点,来面对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创造的新产业新业态,以及瞄准《中国制造2025》前瞻性战略布局作为宏观的外部需求。制定学校维度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必须以国家战略要求作为根本依据,结合行业需求、产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并以之作为构建专业领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重要依据。内部需求应更多挖掘学校的办学实际、规划思路、发展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时,还应秉承“学生中心”的个体发展原则,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以匹配学生个体发展规划及家长和校友期望。

(二)明确毕业要求并进行毕业要求项分解

专业培养目标应面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五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进行设定。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逆向设计过程中,必须设计出明确、可度量、可达到和可公开的毕业要求,同时还应保证其覆盖工程教育认证的12 条标准。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要能够形成互相支撑的关系[2],以保证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间的合理设计及其有效性。

在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指导下,同时参考国内外同类专业、其他工程教育类专业及本专业的特点,系部及物联网工程教研室利用层次分析法[3]。先将总体毕业要求分解为各毕业要求指标项,在以下论述中作为一级指标项,再对各毕业要求项进行合理的分解,一般可分解为2-6 个能反映毕业要求的本质、更为具体和更具有可测性的指标项,作为二级指标项。根据各一级和二级指标项对毕业要求的贡献度不同,对其赋予合理的权重值。

(三)设计支撑课程体系

在通过毕业要求指标项进行课程体系逆向设计的过程中,可度量的二级指标项为毕业生搭建了一个能力结构框架,但必须依托于具体的课程体系支撑。基于层次分析法,结合具体课程的各类教学活动对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设计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对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的支撑矩阵Rm×n如下:

其中Rij(i=1,2,…,m;j=1,2,…,n;)为课程Ci对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Sj达成的支撑度权重,m 为物联网工程专业开设的课程数目,n 为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的数目。

(四)规划教学要求及教学环节

通过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和达成度评价周期并进行记录,形成基础分析数据以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在执行面向工程教育的OBE-CDIO 一体化教学活动过程中,每个教学环节均可通过实施CDIO 学习过程,制定科学而合理的考核方式确定学习产出是否达成毕业要求指标项。

(五)完成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和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建议,工科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应包括直接和间接评价相结合、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内部(如毕业生及教师的评价)和外部(如用人单位、社区等)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的基于考核成绩分析法进行的毕业要求达成度分析并不能完全体现毕业生是否真正达成毕业要求,还应设计基于定性的间接评价手段,以保证达成更加科学全面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六)构建基于评价结果的持续改进机制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与OBE-CDIO 工程教育模式中倡导的“持续改进”理念一致,通过确定评价周期和各年度的评价活动、参评人员和评价方法、数据收集来源、达成度标准以及评价结果使用计划等环节,旨在根据设计的评价体系和各评价指标,根据物联网工程学生的学习阶段和毕业周期中各环节的具体工作安排完成评价工作,从而形成自上而下层层递进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流程和闭环,逐步完善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体系。

三、面向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体系设计

(一)直接评价手段

1.教学活动达成度权重目标值设定

会同各方关键人物完成毕业要求二级指标项支撑课程体系设计,每个二级指标点对应项的达成度目标值之和为1。目标达成度赋值以每门课程的相对学时、学分及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为参考。根据基于“学习产出”教学理念下的CDIO 教学过程,对于课程的评价可能以考试、考查和教师定性判定等多种形式呈现,以保证考核评估的公开、公正、公平。

2.评价依据合理性确认

在开展教学活动达成度评价前,由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务处对该课程相关的教学环节的评价依据、考核方式、考核结果结构设计进行审核,以确认该学习效果验证环节设计的合理性、考核的形式的合理性和学习产出成果判定标准的合理性。审核结果以明确的“合理”或“不合理”予以体现。若存在“不合理”项目,则应针对不合理项的达成度评价项进行调整和完善。

3.课程教学活动评价数据收集

收集物联网工程专业近三届毕业生的所有课程(包括授课类、实验类、实习实践类、设计类课程)的定量考核成绩。若某课程以百分制成绩作为考核结果,则基于该考核结果对课程的达成度进行评价。若某课程的考核采用分级制(如五级制)作为考核结果,则可采用评分表分析法(Rubrics 评价法)进行课程达成度评价。

4.课程教学活动达成度评价

课程评价是毕业要求评价的基础,其可靠性和合理性决定毕业要求评价是否合理和可信。课程教学活动达成度是直接评价的关键环节,旨在通过形成性评价积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关键知识点和关键技能以及实现教学目标。除此之外,通过对比和分析本环节的评价数据,也能够为持续改进和优化该课程基于CDIO 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提供有力支持。

(二)间接评价手段

1.问卷调查评价法

按照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毕业要求,针对应届和往届毕业生以及人才培养过程涉及的各方干系人开展问卷调查,调查评价分为优秀(A)、良好(B)、合格(C)和不合格(D)四个等级。针对参与评价的所有问卷对象的评价结果进行统计汇总,若合格以上所占比例超过90%,则可认定间接评价结果为合格。

2.面向在校生的第二课堂活动评价法

高校第二课堂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合理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物联网工程专业所涉及的不以成绩评定(非定量)的第二课堂活动,可通过学生在参加各类讲座、报告、认证和赛事活动等第二课堂学习过程的效果评价,作为此类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内容、范围与覆盖面的评价依据。

3.毕业要求总体达成度判断

在评价毕业要求总体达成度时,评价小组通过反复调研、征询意见,并结合物联网工程专业情况及学生毕业要求,反复论证制定合格标准。物联网工程专业设定0.65 作为直接评价环节“合格”的评价标准基线,间接评价问卷调查评价和每学年参与非定量第二课堂活动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以0.70 作为评价标准基线。所有毕业要求指标评价(包括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均为“合格”的情况下,才能确定总体评价结果为“合格”。

猜你喜欢
毕业联网指标
脐橙连上物联网 扫码便知“前世今生”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毕业季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