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才,高仲合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曲阜273165)
二十世纪末,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发展开始跨入大众化的快车道,一方面,学院升格大学、专科升格学院,或者大学兼并学院、学院兼并中专;另一方面,专业扩大招生或者新上专业的竞赛愈演愈烈,外语、管理、计算机等专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布诸多高校,甚至出现了“跑马圈地”的倾向。盲目突击增设专业和扩大招生的后果是:一是教学设施严重不足,实验实训场所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基本需要,教室座位数、馆藏图书总量、体育场馆面积等达不到国家最低生均标准;二是师资队伍严重不足,生师比远远高于国家基本标准。尤其是工科专业、新上专业的师资更是奇缺,“双师型”教师远远不能达标;三是传统的文理见长的高校或者师范院校从理科衍生出来的工科专业,由于基础薄弱,有专业背景的师资不足,致使课程体系不完善,培养模式单一,实践教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毕业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从业素质不高,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实际需求,造成就业困难。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高校扩招是一把双刃剑,即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上大学的需求,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同时也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许多高校毕业生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特别是应用型高校教育的必由之路。”
软件人才是当今全球最炙手可热的紧缺人才资源之一,也是困扰诸如惠普等世界500 强企业未来发展的最核心因素。一方面惠普的客户、合作伙伴、上下游企业都面临着“无人可用”的局面;另一方面软件工程专业的各类毕业生除了学历层次不同,学的东西几乎相同,致使高校毕业生无法在短期内被企业直接所用。可以说,目前高校毕业生所拥有的知识、能力与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依然有着不小的差距。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创新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 号文件),山东省教育厅制定相应政策,加快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步伐。而惠普软件集团也为了有效解决惠普软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问题,启动了“中国人才产业战略”,投资与政府合作建设大规模的软件产业基地,期望通过持续培养掌握惠普企业级软件核心技术的高端人才去支撑和发展惠普全球的市场。针对山东省几十所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专业普遍存在的工程专业理科化的倾向,切实解决软件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间脱轨的现象,2013年7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惠普签约,合作建设惠普-济宁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以下简称“惠普济宁”),主要包含软件人才实训中心、国际软件测试中心、IT 资源服务中心、产品展示中心、产业基地及产学研融合五大部分。惠普软件集团总裁汉斯皮特·克莱先生曾说:“要把惠普济宁基地建成灯塔式的项目,打造成样板工程,建成国际一流的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①王德琬.济宁:吸引惠普赢在理念相同 建成灯塔式项目[EB/OL](2013-09-03).https://jining.dzwww.com/news/jnxw/201309.2013年11月,惠普—济宁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与35 所大学召开对接会,商讨合作办学事宜。2014年2月,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首批惠普合作高校名单、合作专业和招生人数。2014年7月,软件人才实训中心首期教师培训班开班;9月,首期840余名实训生和“2+1+1”模式的3000 名专业共建统招生入学。在惠普济宁的带动下,浪潮集团等企业也随之效法,纷纷与高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极大地推动了地方高校工科专业的转型与发展。可以说,此举实现了合作共赢,开启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曲阜师范大学与惠普济宁联合共建软件工程专业,在软件开发、软件测试方向计划每年招生200 人。充分发挥企业在产业规划、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任(聘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双方本着“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②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 号文件).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合作育人的实践探索。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架起高校和企业间的桥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企业所需的知识,有效地提高职业技能,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共建专业学生采取惠普济宁与高校进行课程嵌入和置换的方式,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实训、基地实训三个阶段。第一学段的两年,学校承担专业基础课教学,惠普济宁承担企业文化及职业素养陶冶;第二学段的一年,校企共同参与专业方向课程教学,把课堂授课和实训练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技术能力;第三学段的一年,学生进入企业的实训中心,以企业工程师指导为主,让学生了解项目实际完成方式,融入项目团队,完成毕业设计;实训结束后,基地推荐学生到惠普产业基地、惠普合作伙伴、惠普上下游企业及惠普客户群体就业。校企协同育人贯穿四年三段全过程,将学生毕业后在企业的入职培训和学习的时间前置到大学阶段,缩短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再培训时间,使毕业生真正达到企业用人标准,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为有效解决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求职意向,软件工程专业确定了“夯基础、重实践、精方向、强工程”的专业培养定位和“品德优良、基础扎实、技术过硬,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开发、测试、实施、运维的创新型应用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
由于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尚没有国家职业标准,依据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要求和国际知名企业认证Sun 公司的Java 认证软件工程师要求,制定了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工作岗位所完成的41 项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梳理、明确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职业能力支撑课程,并将核心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核心能力与支撑课程列表对应,落实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同时,惠普济宁也制定了《实训方案》,按专业方向将实训过程的阶段划分、实训课程、课程目的、学时分配、学习方式等列表明示,既保证了学校的课程学习与企业实训的有效衔接,又避免了两个培养阶段的内容重复或课程缺失,将协同落实在实处。因此,共建专业的课程体系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实训课和职业素养课五部分组成,体现了理论与实践交叉融合的特点。
抓住新工科教育“工之道、实为本、新为上”的特征,将工程教育理念融入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实施了以“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工程实训→企业实习”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软件编程能力→系统开发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体系;校企合作搭建了学生学习、实训、创新、研发为一体的工程实训信息化平台,实现学生学习主动化、日常教学标准化、教学内容个性化、学习过程实战化、教学质量可量化、实践操作真实化、企业环境虚拟化的目标,完成从学生到工程师的角色转变,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融合能力和系统性工程能力水平。
图1 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机制图
尤其是惠普济宁创建的HP-EPM“训—研—创”一体化的企业级实训方案,针对高校计算机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企业级软件工程与项目概念的特点,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真实项目组,引入“惠普货币”和企业顾问,实现真实的项目接洽、合约谈判、团队搭建、软件实操、管理运营、盈亏自负以及创业孵化,让成为惠普学员的大学生真实自主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企业运作等商业环境中来,提前洞悉职场规则,实时地自我觉知、自我定位和未来发展规划。由于是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企业项目、真实的项目经历、真实的工作压力以及真实的工作机会,可以帮助惠普学员快速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为就业入职打下优质基础,显著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实现个人飞跃和“企业”成长。
校企合作共建专业,不仅解决了学校实验实训条件短缺的问题,更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实现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每年暑假,惠普(济宁)软件人才实训中心都举办教师培训班,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分批选派教师参加培训,促使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实现与“国际接轨”。学校聘请企业的一线工程师、培训师担任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带领学生开展工程项目实训,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形成毕业论文的“双导师制”,提高学生的核心技术和系统性工程能力。
本着将科研放在高校,将实训建在企业的宗旨,利用企业的领先技术、先进的实验环境等优势资源,以惠普工程师为核心,以项目为依托,联合高校同领域的众多专家跨区域协作,开展研发创新。因共建专业而搭建的产学研融合平台,一方面可以使惠普充分利用领域内高校教师集中的人才优势,实现跨学科、跨领域创新平台的研究与建设;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高校借助企业自身的客户和渠道优势、信息化领域的工具以及高效的运作机制,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生产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共建、双向受益”。
校企共建专业协同育人,可以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同产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软件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育人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
首先,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逐年递增。共建专业的学生2017年有7 人获第六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设计大赛国家级奖,4 人获第八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国家级奖,11人获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大赛暨第四届发现杯全国大学生互联网软件设计大奖赛国家级奖。2019年,学生获奖频次和规格越来越高。2019年1月,获得首届山东省高校大学生人工智能大赛总决赛团队一等奖1 项、团队三等奖9项、个人二等奖1 项、个人三等奖3 项;3月,在第四届中国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中,软件学院代表队以3350 分的总成绩获得全国高校第74 名、山东省第5 名、全国高校团队二等奖的好成绩;4月,“码到成功”队荣获2018年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大赛暨第六届“发现杯”全国大学生互联网软件设计大奖赛全国总决赛互联网应用开发与设计组国家三等奖、区域赛一等奖;7月,获第十五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人工智能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国家二等奖、第八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总决赛国家二等奖和国家三等奖各1 项;11月,“一码当先队”荣获“新大陆杯”第二届山东省高校大学生人工智能大赛决赛特等奖。①软件学院:坚持创新写好人才培养答卷 突显特色打造优质育人品牌[EB/OL].https://www.qfnu.edu.cn/info/1034/8170.htm.等等。由于专业素质出众,2014 级软件工程专业225人毕业生,整体考研录取率达到36.7%,其中有35 人被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等“985”高校录取;非考研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实现签约率100%。首届毕业生呈现考研率、就业率和就业含金量“三高”的良好态势,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这从一方面彰显了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高,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能够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与惠普合作共建专业实验室和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实现了专业建设的快速提升,专业特色逐渐形成,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显著。软件工程专业2014年被评为山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6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组被批准为省级精品课程。校企合作开发专业核心教材、云平台教学系统和教学资源库,在济宁学院、菏泽学院等区域专业联盟高校实现了共享。
再次,师资队伍建设成果显著。师资队伍是学科建设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保障。校企共建专业,以软件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抓手,瞄准国际一流科研水准和企业对人才的刚性需求,邀请了多名国际500 强企业的首席技术顾问、海内外知名教授以及知名企业专家来校讲学、担任兼职教授,为师生传授工程研发技术、工程管理方法与经验。同时,聘请企业的软件工程师做兼职教师,讲授专业方向课程、指导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设计,打造合作研发团队,造就适应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的师资队伍,逐步形成了“软件+大数据”“软件+数字文化”“软件+工业互联网”等交叉新兴学科领域为发展特色的学术团队,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逐步获得了社会的认可,生源质量逐年提高。20世纪末,地方师范院校在扩招和转型初期,工科专业增长过快,实验实训条件不能很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部分校企合作的方式方法缺乏科学性,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专业的招生质量往往不高。近几年,软件工程专业与惠普济宁合作,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改善和育人质量提升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校企合作专业的招生质量逐渐提升,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