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提升研究生“非正式学习”能力的实践

2021-01-29 07:54张育新张颖袁云松刘晓英
大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研究生能力

张育新,张颖,袁云松,刘晓英

(1.重庆大学,重庆400044;2.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067)

据教育部官网消息,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341 万人,比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增长了50 余万人,增幅超过17%。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2月28日发布消息称,2020年研究生招生人数达到110.6 万人。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以及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形势下对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1]。“非正式学习”作为在新技术时代下催生起来的学习方式,对未来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非正式学习与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不同,是一种自发性的学习实践活动,蕴含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主体是学生群体的内在学习动机,非正式学习使学习突破现有的时空限制,丰富了学习内容和方式,学习效果可以进行自我评测[2]。智能终端设备在Web2.0 环境下配合非正式学习,使学生群体逐步了解和掌握了个性化和协作形式的学习方式。非正式学习的研究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尤其对于硕士研究生群体非正式学习方式的研究仍处于理论阶段,在实践上缺乏相关经验。因此本文侧重在信息化时代下,从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性角度对硕士研究生、教师、学校等各方进行思考。

一、非正式学习的概述

现阶段,国内外对于非正式学习进行了定义、特点、形式、维度等方面的理论研究。Cedefog 把非正式学习定义为产生于每天的工作、家庭或休闲生活活动中,它经常指作为一种经验学习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偶发性学习,是无结构的[3]。研究生的学习包括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两种。传统的正式学习,是由学校等机构支撑、基于课堂、高度结构化的。而非正式学习是非结构化的、目的模糊的、情境性的、自主的学习方式[4]。非正式学习和正式学习并不是一个对立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两者应该彼此补充,它们既存在差异性又具有相似点。余胜泉认为非正式学习存在形式为个体内省、双人协作、实践团体和网络团体[5]。同时,有研究表明非正式学习存在五个维度:(1)非教学性学习;(2)高度的社会协作;(3)嵌入无意义的活动;(4)由学习者的兴趣或选择发起;(5)远离外部评估[6]。

研究生阶段是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其专业性比本科教育强得多。该阶段,比本科生阶段更自由、更自主,拥有大量可支配时间。研究生教学的性质与任务也不同于本科教学,侧重于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实践能力、问题意识和沟通能力等多方面。因此,对于非正式学习的思考以及教育实践,有助于培养高质量的创新性人才,并对他们未来工作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二、从教学模式和环境资源的角度进行分析

近年来,人们对于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存在部分争议。争议的热点在于研究生课程设置不合理、课堂学习与研究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学校资源和基础建设不到位等。结合现有国内外现状和实践举措,笔者系统分析并总结了多种针对性解决措施。

1.王芮在其博士论文《研究生的非正式学习行为调查研究》[7]中建立了影响研究生非正式学习效果的因素模型,其中包含了环境支持和学习资源两个方面。环境是进行非正式学习的基础条件,在Web2.0 的发展下,学习环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还能为学习提供个人学习环境和虚拟学习社区[8]。为了提升非正式学习对于研究生群体的影响,各大高校应积极优化当前的非正式学习的基础设施。建立资料中心,完善电子阅览室;建立实用、高效、及时更新的知识管理系统;加强网络资源与专业学习,建立网络课程的导航机制;利用网络构建学习共同体,建立跨领域的虚拟交流社区,促进不同地区、学校的学生团体间的交流和共享。

2.学校应致力于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目前的研究生教育过分重视学生课堂内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课外的所谓“非正式学习场合”的实践学习。帕累托法则曾表明,人类群体在工作中获得的80%的知识来自于非正式学习,而人在一生中所学习到知识的80%或者更大比重来自于非正式学习[9]。为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学校要加强研究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各类竞赛、社会实践等为载体,加强实践任务的布置力度,拓展创新实践教学的空间,使得非正式学习与学习课堂有效整合,帮助研究生累积实践锻炼的经验。借鉴《关于本科生创新培养模式的思考》中的创新培养方法,可达到“寓教于研”的目标,采用组织本科生、研究生新生开展递进式科研训练,培养其学术论文写作能力,以定期的组会讨论、高质量的学术会议等学科交叉的培养方式,提升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10]。

3.非正式学习的研究主力是高校,学校为推进学生的非正式学习模式构建,应努力实施改革使非正式学习成果可以成功转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曾提出: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11]。从非正式学习有效性的衡量标准角度来分析,评价是关键指标。因此在非正式学习成果改革的推动等下,可以使非正式学习与正式教育更好地相融,提升课堂教育的质量。

三、从教师引导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现代意义上的教师不仅仅负责传授知识,同时也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未来发展起到辅导、指引的作用。在非正式学习的初期,大部分学生群体由于缺乏自律能力和自我监管意识,依赖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固定的课堂授课方式,习惯于被动学习,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有所降低。此外,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网络信息和资源的过载,也让青年群体降低了对娱乐化信息的抵抗力,自身精力被分散。笔者结合十余年的实践,总结了几种师生共赢的有效措施:

1.为了吸引和保持学生对本专业的注意力和兴趣,教师可采用走进实验室、举办科技讲座、参加创新比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关注专业知识的理论和应用,通过接触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来激发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更要关注对于研究生的思维启发,学习方法、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2.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存在“沟通漏斗”(见图1),往往会影响学习任务的安排和执行。“沟通的漏斗”是指一个人通常只能说出心中所想的80%,但对方听到的最多只能是60%,听懂的却只有40%,结果执行时,只有20%了。为了避免老师和学生之间存在沟通的差异化和信息不匹配等问题,老师群体应时常与学生面对面或者在社交软件上进行学习任务的沟通。同时,学生应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处,及时寻求解决方法,避免耽误后续进度;定期提交学习任务汇报,使老师能够了解当前进度,把握任务发展的正确方向,制定有效的时间规划。

图1 “沟通漏斗”现象

3.张思慧在《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同[8]中提出,研究生非正式学习在信息化的时代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是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中,也充斥着大量的泛娱乐化信息,对学生们有着巨大吸引力。为了解决学生群体对于外来信息无法进行有效辨别的问题,教师应培养研究生信息素养能力,提升对信息的管理能力,以及对于信息资源的筛选、分析、处理、创作及信息分享与交流合作的能力。信息素养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信息意识能力、信息技能、信息思考能力和信息道德。王勉在《移动设备对高校学生非正式学习影响的调查研究》一文中阐述了“基于数字布鲁姆的非正式学习过程: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新。”[12]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配合,让电脑、平板、手机等新媒体工具为课堂教学服务。在课堂教学中,转变传统课堂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工具的作用,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13]。

4.Barbara Kamler[14]通过对部分科学领域与教育领域的研究生发表论文情况的对比调查研究发现,导师合作在学生发表论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导师切实的监督支持或学生拥有自信的学术身份的情况下,学生发表论文的可能性大大提升。同时,研究中也表明,导师对于学生论文的及时反馈和帮助,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术自信及打破学术不自信的心理。许多研究生既不理解科学写作的过程,也不理解同行评议的重要性,为此大大降低了成功发表论文的概率。William H.Guilford[15]在教授本科生写“学期论文”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完整的科学出版过程,其中包括匿名的同行评议。此门课的作业是将一篇评论文章投稿给一本重要的科学杂志。与传统的学期论文教学方法相比,该方法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感与接受程度,同时让学生了解了科技出版过程和同行评议的价值。教师可以以此为鉴,采用类似教育模式来提升研究生成功发表论文概率。

5.不同年级研究生的非正式学习能力差异较大,高年级帮助低年级同学学术成长,锻炼教授知识的能力;低年级帮助高年级处理一些琐碎学术事务,在模仿中成长。掌握高度协作能力,耕耘传帮带的文化生态,是一名研究生所需要具备的素质之一。团队里的本科生也会受益于此。毕业后走向社会,这些都是企业、研究所、高校所看重的素质之一。高度协作能力,也体现在师生之间。如研究生助教既可以在工作中提升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也可以丰富自身的简历。

6.重视研究生的朋辈教育模式实践。以“川渝联合组会”为例,老师和学生们之间可以消除了地域的屏障,互相利用网络分享各自的研究经历和经验总结。开展联合组会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去思考和交流,并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总结;请校内专家、青年学者,分享PPT 制作技巧,树立榜样样本;结合跨区域组会,定期进行不同年级间的文献阅读交流,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困惑;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培养学生的思考和信息素养能力。

四、从研究生学习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

在非正式学习中,研究生成了教育的主体,这意味着从依赖他人的教育转换为依赖自己的教育。但是目前大部分学生群体具有拖延症等不良习惯,不能按时完成既定目标,影响后续进度。笔者团队采用以下举措解决这些问题:

1.心理学研究表明,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驱动力。因此,研究生需率先为自己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了清晰的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积极主动的进行课堂外的非正式学习;其次,辅助时间管理的技能。制定好日计划和周计划,并定期反思自己非正式学习的效率和成果。通过不断地制定与改进计划,达到最有效的时间利用率。

2.培养自律的习惯。学生群体遇到有挑战的学习任务,内心抗拒而拖延会导致时间被浪费。每天可以抽出一定时间,完成自己内心觉得困难或者不愿意,但是对于自己有益的事情。其目的是调节自己的心性,并强迫自己进入状态。长此以往,这种自律行为就会变成习惯,主宰着我们的行为。同时,时刻保持一颗检讨自己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的欲望;能够克制约束自己欲望,才能完成自己的目标。

3.非正式学习目的不明确且非结构化,所以试错法是这种学习常用地方式。为了避免时间的浪费和提升非正式学习的信心,研究生应养成观察和模仿的习惯。其次,学会反思。学会反思才能更好地消化非正式学习的知识以及总结经验,提升自身创新性思维能力。有些研究生在选择投稿刊物时,往往不听导师的指导和要求,导师可以选择让其主动试错,让研究生在投稿失败中学会尊重有经验的学者,明白一时的傲慢无知,只会浪费一些不必要的时间。

4.建立学习共同体,加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是非正式学习必不可少的,构建良好的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学习成员在非正式学习过程中的交流观点、分享经验。教师有自己的科研项目,在此基础上为研究生分配任务,监督其完成进度和效果。课题组定期召开相关例会,为各参与成员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发展校级联合培养模式,与不同地区的高校老师、学生进行合作研讨、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同时,利用互联网建立各个高校之间的学习交流论坛,让有成果或已毕业的学生分享自己的方法和经验。

五、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大数据、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为培养研究生的非正式学习方式和创新思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环境。通过对非正式学习的研究与思考,可以帮助研究生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在非正式学习时补充、完善、扩展课堂知识。非正式学习主体是研究生,其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上影响非正式学习效果。教师在学生非正式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方法的引导,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建议;加大实践写作课程的比重,让研究生在“做中学”。学校基础环境资源建设,进一步为研究生非正式学习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的保障。教学模式的改革,让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相辅相成,助力研究生创新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情感道德等各方面能力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研究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