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

2021-01-29 00:24张玲玲
名作欣赏 2020年22期

先说一个事件。近日某一天,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叶开老师发文:“一位初三毕业生的妈妈,说孩子平时都是品学兼优,语文成绩总是在130 分左右,然而这次中考作文却得了0分!妈妈和孩子痛不欲生!为何?妈妈撰文说:是因为买了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出版的2018年和2019 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作文评析》这两本‘宝典’,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套题’,用套路模式作文,被判为抄袭,打零分。妈妈和孩子都跌入了深渊。”碧媛编辑在下留言:“叶老师大作《套路作文的平庸与高分作文的独创》,《名作欣赏》已在第一时间刊发,非常受用,应该让更多人看到。”

碧媛所谓“第一时间”,是指叶开老师来稿的当期,也即中考的前夕;而本期,刊发一组关于瘟疫的文章,一篇为赵永源教授的《建安瘟疫与建安文学漫谈》,一篇为管新福教授的《避瘟、祛魅、与隔离疗法——西方近现代文学中的瘟疫书写》,此处将二者“相提并论”,意在回到那个古老的话题——新的时期,文学为何?

其实,探秘文学发生学和功用论的努力自古有之,“诗言志”“诗缘情”作为古代文论中的核心话题被不断阐发,二者虽立场分殊,但终究还是在诗学大家孔颖达那里走向融合,因此,“诗言志”“诗缘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情志一也。所谓诗心,所谓文心,皆世道人心。

自古文以载道,只是,时易世迁,今日之“道”非彼时之“道”,但无论哪个时期,文学都不应疏于世情,远离了人的生活。回到当下,尤其面对这个庚子年疫情、灾情之坚硬现实,文学也并未缺席,而是如钱理群教授所说“静悄悄的存在变革”一般,在更深更长远的面向上回应着公众“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而于《名作欣赏》,褪去了转载率、他引率、影响因子等外在标准的考核,反而获得了“越标准而任自然”的轻松和自由。编辑可以按照自己对好作者、好文章的要求进行组稿,让刊物变成最初改版时期望中的样子——介入公共领域,关注公众生活,把学界的研究成果化为影响公众的精神资源,从而架起文学通向大众生活的桥梁,以一刊之力师范其万一。

文末,引录一段钱理群先生的话与读者诸君共勉:“‘静悄悄的存在变革’,简单地说,就是一句话:从改变自己和身边的存在开始,以‘建设你自己’作为‘建设社会’的开始。或个人,或集合志同道合者,按照自己的理想、价值观,做有限的可以做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