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思思 刘蓉蓉 叶凯琳
摘要:随着城市科技化发展,未来城市将会被具有强烈科技感的建筑所覆盖,一些难以继续传承下去的思想文化也会随之抛弃,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建筑中的禅宗思想,并将之进行创新,从而符合科技化发展是迫在眉睫的。同时,拥堵的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都给人们带来沉重的压力,急需在生活工作中得到精神的舒缓。
关键词:禅宗;历史;建筑;创新
一、禅宗思想
自佛教在两汉时期传入中国,逐渐与中国传统儒家、道家思想融合,经过中国僧人和文人学者的解说,产生了创造性的词汇——禅宗,它是完全中国化了的禅。禅宗充分体现传统思想的多种特点,就二者关系来看,禅宗是一个具有开创性且融合了儒道思想的独立派别。禅宗将庄子“逍遥游”的人生态度与对自由的追崇以及儒家的道德主义相融合,形成其独特的哲学理论与修行解脱观。
二、古代禅宗建筑的发展演变
1、毗诃罗式的静态空间
静态空间是适合于佛教徒默照的空间,毗诃罗式是对早期禅窟的一种发展,例如新疆孜尔石窟,在空间布局上,呈一个方形,在左、右、后壁各开凿小支穴,只拥有一个正面入口,左右对称,各自隔绝,构成相对独立的静态空间。
2、中心塔柱式的回旋空间
回旋式空间,也成为塔庙窟,佛塔崇拜和佛像崇拜时期,佛徒修习禅定及入定前后绕塔柱右旋礼佛的空间。它是北朝石窟的典型形制。共有三类中心塔柱窟,一类为新疆孜尔石窟另一类则以云冈石窟为代表,第三类是敦煌石窟。
3、礼佛行进式空间
礼佛行进式空间是世俗弟子礼拜供养佛像的空间,是佛教日渐世俗化的象征,有佛殿式和佛坛式两种形式。整体呈方形,窟顶如倒置的漏斗。
4、摩崖式的开敞空间
摩崖式的开敞空间是石窟空间向寺庙空间过度的中介空间形制。既有石窟空间的造像特征,又有寺庙空间的开敞特征,是佛教日益世俗化的结果。开敞式空间使得它具有充足的光照,充足利用大面积崖面来雕刻叙说佛经中的故事情节。
5、寺庙空间
唐代以后,宗教建筑的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寺院性质上不再依附于传统寺院的独立地位,在寺院形式上不同于传统的独立形态,为之后的寺院发展带来一场新变革。建筑形态和功能上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从传统的石刻建筑转变为木结构建筑,大体以黄色作为寺院主色。在功能上,将法堂作为全寺中心,位于中轴线上,形成严密的左右对称形式。
6、小结:古代禅宗建筑发展演变的启示
禅宗思想对于建筑的影响,在古代只能在宗教建筑上得到体现,也能发现在古代,禅宗思想对于社会的渗透并不全面,但是,禅宗思想自发展以来便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中国建筑的主题与精神所在。
三、当代建筑中的禅宗思想
1、当代建筑案例分析
(1)安藤忠雄——光、风、水之教堂
光之教堂
以清水混凝土作为主体材料,整座建筑只有一个颜色——灰色,光滑的外表和单色系的使用都凸显了建筑设计上的反对刻意粉饰的概念,同时初建筑本体外,并无其他外部装饰,尤为凸显了“少即是多”的概念,同时这里的“少”并不是单指西方的建筑理论,也体现了中国禅宗思想中所强调的反对刻意粉饰的概念。
风之教堂
采用安藤忠雄最具特色的设计语言——清水混凝土作为建筑的外观,建筑与一连廊相连,必须通过连廊才能进入建筑,因此在连廊的设计上,安藤忠雄也是采用了将自然融入建筑的方式进行设计。风吹过玻璃的音乐节奏在连廊里回响,烘托出安静温柔的氛围。
水之教堂
明——暗——明是水之教堂空间上特色,将通过抑扬顿挫结合起来,平复参与者的内心,使其能够最大化感受这个空间。建筑与水相邻的面不做任何遮挡处理,充分体现了日本枯山水中静坐遠观的参禅之道。
(2)贝律铭——苏州博物馆(如图3-4)
苏州博物馆与拙政园一墙之隔,贝律铭运用借景的手法为苏州博物馆增加了自然的风景。既不否定现存的古典园林,也不刻意表达现代精神。贝律铭从潜意识的角度观察山水园林的意蕴,充分融合心境与物象。并在空旷的场地上,放置少数的植物与石景造型,营造一种“空”的意境。
(3)刘家琨——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刘家琨采用清水混凝土和其他当地的材料进行本土化的建筑探索,凸显了“此时此刻”的概念,体现了禅宗思想中反对刻意粉饰相契合,同时营造出质朴自然的意境。光线在禅宗中象征着智慧,此建筑大量的引入自然光,形成明暗对比,以暗来凸显亮,更凸显了刘家琨希望利用光线为观者照亮慧心灯。
四、禅宗思想转化为设计语言的启示
1、建筑中的“空”——布局的不规则性
相较于传统建筑的严谨对称性,选择不规则的建筑布局形式,将建筑划分为面积不等的空间,形成大小对比,在小的空间环境中体现精致,在大的环境中体现“空”,这与西方建筑理论中的“少即是多”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少部分的环境布置来凸显空间的宽阔,从而使观者在感悟到建筑的力量。
2、“抽象”的表达
(1)光的抽象
在禅宗思想中,光象征着智慧,是人性的体现。光的抽象方式就是通过建筑的开窗或是开墙方式,将无形的光转化为有形的光。
(2)水的抽象
水是自然世界中生命得以进化发展的力量源泉,对于水的抽象,利用水的镜像反映,来表达镜花水月的概念。
3、建筑材料的真实表达
建筑材料的本真性更能凸显建筑的精神性,建筑材料的使用主要体现在它的肌理质感和形式图案上,研究材料对空间的感觉,色泽对空间的影响,以及材料的质感,这都是营造整体氛围非常重要的方面。
五、总结
通过本文以禅宗思想为根基,探究古代禅宗建筑的特点,以当代建筑中的禅宗思想为依据,探寻出禅宗思想转化为设计语言的方式。中国本土化创作迫在眉睫,将传统思想进行现代化的转化是能将其继续传承下去的主要方法。创新的基础是理论的研究,以理论为支撑的实践才能更牢固,所以当下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只动手不动脑,而是手脑同行。
参考文献
[1]铃木大拙.《禅与生活》.刘大悲,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2]任晓红.喻天舒.《禅与园林艺术》.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3]洪修平.《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江苏:人民出版社,
[4]杨晓东.《建·境——禅宗思想影响下的当代建筑设计初探》.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张卫.刘洋.汪龙华.《从禅宗“三境界”看贝律铭建筑创作》.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6.
[6]冯宇飞.《禅宗美学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意义》.建筑与装饰,2018.
[7]沈朝晖.《安藤忠雄建筑精神的源泉——禅宗哲学》.时代建筑,1999.
[8]麻天祥.《中国禅宗思想史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孟思思(1996.7~),女,汉族,浙江省台州市,浙江师范大学,2018级硕士,环境设计。
(浙江师范大学 金华市 3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