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油画,作为西方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17世纪随着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在中国这个特定的文化环境里,经历了不断地融合与发展后,逐步淡化了外来色彩,从而形成了“中国油画”。为响应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展民族艺术的号召,绘画界作出了“油画民族化”的回应,并在1956年中央美术学院召开的“油画教学座谈会”(又名:全国油画教学会议)和1958年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的“关于油画的民族风格问题”的教师座谈会中讨论了油画民族化进程中的具体问题。
关键词:油画;民族艺术:油画民族化
前言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一些个体油画艺术家对民族化进行探索,一直到1956年“雙百”文艺方针的提出,油画民族化便得到了美术界的明确提倡,艺术创作上也涌现了群体的实践,艺术家在理论领域各抒己见,教学方面出现明确的探索。
在本文里,随着笔者梳理新中国时期油画民族化过程的深入,更进一步的探讨油画民族化意义的同时,困惑也越来越多,因为笔者对油画民族化是抱有怀疑态度的,为什么一个外来的优秀画种非要进行民族化呢?被中国人民族化后的油画还算是正统油画吗?油画传到中国之前有那么多的流派,大众都还没了解清楚,就要开始民族化,是否操之过急?民族化是要怎样进行?从哪些方面进行民族化?民族化后的油画会不会单一化?
一、建国初期文艺环境背景
1949年7月2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新中国文艺的领导地位,并在全面学习苏联的背景下,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正式进入中国文艺界。
如果说建国初由于缺乏经验向苏联学习是迫不得已的选择,那么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创造是其必然的选择,“要走自己的路”就在于寻找民族精神、重建民族自信。
由于民族意识的彰显,“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进一步演化为“社会主义的民族的现实主义”,而油画民族化则是响应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展民族艺术的号召而作出的回应。
二、油画民族化进程中的具体问题
(一)油画技术的学习和中国民族绘画传统
这个问题由于是油画民族化的前提条件,因此是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不少油画家都对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吴作人说:“中国的油画必须具备中国气派,但只有精通油画,才是油画民族化的先决条件。在每一个学油画的人来说,应当意识到这是油画,而不是别的。钻研透彻掌握油画基本技术,充分发挥油画的特性,绝非轻而易举。油画家一边认真学习油画,一边认真学传统,为形成油画具有中国气派构成可靠条件。”
吴作人的表态基本上代表了当时油画家们对于油画技巧和传统绘画的态度,都强调了油画技巧的重要性,油画民族化,首先要掌握油画技术,其次掌握中国民族绘画传统。
(二)油画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汲取
油画民族化,自然是从中国画中吸取可用于油画的元素,而有哪些是可以运用到油画中呢?
倪贻德以水墨写意画为例:“我们肯定油画上可以采用线条表现的方法,但必须对中国画上的线条运用做深入的理解。中国画上的线条不仅是作为显现物象轮廓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和墨色互相为用,是作者表达自己的感受、达到形神兼备的手段。”
罗工柳也表明:“如远近的处理方法,在油画中习惯采用的是平远法,能不能把国画的深远法和高远法的经验吸收到油画中来呢?我看很有必要。”
三、结语
中国文化发展具有“兼收并蓄”的传统,促进外来文化进入中国之后的中国化,油画民族化是为了帮助传入中国的西方绘画形式培养出其能够在中国生存的土壤。
新中国时期的油画民族化:一方面是带有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带有艺术的自觉,在1956年油画“民族化”讨论之前,便有艺术家自觉地进行实践探索(例如:吴作人1954年完成的《齐白石像》是与他同时期的“十张纸斋”艺术活动紧密相连的,吴作人用毛笔进行速写、对书法的练习、对传统中国艺术思想的钻研均对他的油画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将时间线往前提,吴作人前往西部写生的经历才是他考虑民族化、中国风问题的开端。吴作人不是当时的个例,董希文、罗工柳等人均有相应的活动。)
基于此,对艺术家思想、艺术主张的解读只是第一步,更应该结合其艺术作品、相关艺术实践进行深入分析。油画“民族化”只是在特定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主张、口号,最关键的是在于中国油画家一直以来的坚持,对油画这一外来艺术形式融入中国的思考,如何构建中国油画的价值体系,这才是我们再次讨论“民族化”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李昌菊,民族化再探索——1949至1966年中国油画的重要实践.
[2]朱沙,苏联美术与新中国油画.
[3]李朝霞,新中国的美术观及其话语实践:以《美术》(1950~1966)为中心.
[4]王伯勋,油画中国风:董希文艺术思想源流与实践.
[5]刘新,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
[6]周昭坎,中国油画全集(上卷).
[7]周昭坎,中国油画全集(下卷).
作者简介:袁峰锐,男,汉族,籍贯: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油画艺术研究。
(郑州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