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前
第17届东博会首上云端。
从传统意义上说,全球各大展会以在实体场馆举行为主流,人们通常在几天时间内聚集在某一地点的某个场馆内,交流、沟通、交易,从而加速了商品、服务和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流通,打通了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的最后一环。而数字技术和当下国际贸易环境改变了传统展览方式,特别是在2020年,不少知名展会要么完全线上举行,要么线上和线下同步进行,挖掘了展会举办方式和营销方式的更多可能性。在此,以2020年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例,看一看数字展会与实体展会如何共处。
在202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10周年、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背景下,2020年11月27—30日,第 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通过“云上东博会+线下实体展会”的创新展会服务模式成功举办,从“一会”变成了“两会”。
本届东博会以“共建‘一带一路,共兴数字经济”为主题,把握“一带一路”和“数字经济”这两大贸易实践工程和趋势,更贴近当今贸易发展的本质。2020年东盟超越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过去十几年东博会在其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贸易数字化时代,东博会该如何剥离传统展会平台日渐浮现的不适应性,做到恰逢其时的改变?
首次触“云”,激发活力
根据东博会官方网站于2020年10月底发布的公告,首届云上东博会将运用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术,打造集多维形态云上展览、合作洽谈快速供需对接、直播带货品销并收、全域营销内外联动为一体的东博会云上展示平台。所有获得第17届东博会线下参展资格的单位和企业可免费获得本届云上东博会的参展资格和服务。
云上东博会和线下实体展会这“两会”同时举行,效果如何?
根据东博会主办方提供的数据,本届东博会实体展展览总面积为10.4万平方米,其中东盟及区域外展览面积为1.9万平方米,占总展览面积的18.2%;展位总数为5 400个。同时上线云上东博会。
展览和经贸活动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线上线下参展参会踊跃。本届东博会实体展共有1 668家企业参展,华为等一批世界500强和知名企业参展。东盟和区域外展览面积占比为18.2%,有2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08家企业参展,包括巴基斯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云上东博会共有1 956家企业参展,其中外国展商占21%,实现了参展企业上云全覆盖和全域营销推广。国内外84个采购团组线上线下同时参会。
二是线上线下活动精准对接。本届东博会共举办154场线上线下经贸活动,其中云上会议40场、云上对接推介活动30场,举办了一系列直播活动,部分展品成为云上成交的火爆品种。云上东博会针对国内外不同语言、不同运营模式的展商,支持多声道输出,为双边和多边合作交流提供一站式服务。各场对接会为国内外客商促成了3 000对精确配对,实现“面对面”“屏对屏”的精准对接。会后,云上东博会将继续常年运行,中外参展商可全年在线进行展示洽谈、直播营销,打造永不落幕的线上展会。
三是项目签约规模和质量创新高。本届东博会共签约国际、国内投资合作项目86个,合作项目规模创历史新高。高新产业集聚再添新动能,“三大三新”(大健康、大数据、大物流、新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及金融领域项目占比达85.3%,总投资比上届增长67.8%。重大项目在体量和质量上均比往届提升,东博会平台招大引强“磁场”效应持续增强。
本届东博会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团结抗击疫情背景下共同主办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重大国际展会。从每年9月份举行到最终定为11月举行,并同步举办云上展会,2020年东博会经历了曲折,但最终一锤定音,展现了其作为区域贸易平台的抗压性和灵活性。
2020年,所有展会都不必与往年比较,能顺利举行就已经是一种胜利,更何况像东博会这样的大规模展会还有了新突破,值得称道。
17年,经贸基本盘愈加稳固
任何时候,探讨会展行业的变革都离不开经济基础和贸易基础。如果说数字技术是会展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那么经贸基本盘的稳定就是保障这一变革过程顺利推进的支撑力量。
2003年,中国提出自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同期举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这一倡议得到了东盟10国的普遍赞同。在中国务实的执行力之下,2004年,第一届东博会成功举办,拉开了这场长达17年的贸易和投资之旅。
17年来,东博会在促进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发展方面扮演了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2004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为1 059亿美元,突破了1 000亿美元大关;2019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达到6 415亿美元,16年间增加约5倍。
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到4 818.1亿美元,同比增长5.0%,双方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其中,越南、马来西亚、泰国为中国在东盟的前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额为107.2亿美元,同比增长76.6%,其中前三大投资目的国为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老挝。东盟对中国投资金额达到54.7亿美元,同比增长6.6%,其中前三大投资来源国为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
从2017年的第14届东博会开始,东博会每年邀请一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特邀合作伙伴。2017年,首个特邀合作伙伴为哈萨克斯坦,2018年为波兰,2019年为坦桑尼亚。2019年,东博会共吸引了2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31家企业参展,“一带一路”国际展区面积比2018年增长59%。
时间来到2020年,东博会在扩大外延——纳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后,开始在创造数字经济合作空间上泼墨重彩。
东盟秘书长林玉辉在本届东博会开幕大会上表示:“数字经济是保持东盟与中国伙伴关系稳定发展的一大重要领域。疫情期间,数字技术为东盟各经济体提供了重要的生命线,在保持人际沟通、通过电子商务支持核心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东盟各国得以从疫情中恢复,其重要战略之一就是加快并实现本地区包容性数字化转型。”
尽管疫情阻碍了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领导人前来东博会现场的脚步,但是通过视频直播,他们仍然传递了自己国家的合作意愿。作为第17届东博会特邀合作伙伴,巴基斯坦已经确认出任2021年第18届东博会特邀合作伙伴。
從2020年开始,东博会将持续打造“永不落幕的云上展会”。在通往贸易的路上,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实现真实的交易。亚太区域大展——东博会,无疑是最先践行数字转型的那一批展会。在它背后,是一个区域大市场的巨大贸易承接能力,是经贸基本盘的坚不可摧。
1+1>2? 在实践中摸索
2020年,从广交会完全搬到线上举办到东博会线上线下同时举行,大展将自己当作展会数字化转型的试验场,将传统实体展会变成了1个现场展会+1个云上展会,解答了展览行业近些年始终在热议的“实体展会会被线上展会完全替代吗”的问题。
大展数字转型的案例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实体展会和云上展会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为补充的关系,两者各具优势。关于云上展会的效果如何,还有待展会主办方和参展企业在实践中总结更多经验,充分运用“两会”资源,做到“1+1>2”。
毫无疑问,展会平台从传统走向数字化已是一种必然选择。也许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传统展会将具备数字化的基因,从一个展会变成两个展会。
第18届东博会、商务与投资峰会初步定于2021年9月10—13日举行。2021年,我们期待再遇见一个不一样的东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