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理论视域下体育培育青少年人格的困境与对策

2021-01-28 22:12李云鹏
四川体育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人格青少年体育

刘 倩,王 硕,李云鹏,曾 婷

埃里克森理论视域下体育培育青少年人格的困境与对策

刘 倩,王 硕,李云鹏,曾 婷

湖南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410082。

本文立足于埃里克森理论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分析体育培育青少年人格的困境。根据青少年人格发展困境,从人格形成的发生源、传播预防介质、终端保护等方面综合阐述困境形成的影响因素,探讨体育塑造青少年人格形成的理论策略。从埃里克森理论视角出发提出构建青少年健全人格的理论策略包括:“活化”体育文化源头,发展生态人格;“动化”人格发展关键时期,培育本土人格;“深化”体育干预机制,创新体育人格;“优化”体医结合终端环境,构建社会人格。

埃里克森理论;本土传统体育;青少年人格培育;困境;对策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体育发展到了转型的新时期,体育作为一种身体力行的活动亦然受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如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其健身养生的哲理和丰富的技能体系,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健康价值观和精神哲学,一直为我国体育学者所研究;而西方体育的竞争哲学与“人人体育”的核心理念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青少年的人格塑造。但许多学者在研究体育学促进身心健康时忽略“具身认知论”将其身体机制与心理导向研究分离单向研究体育对于身体的价值与效用而忽略体育活动对于心智发展的作用,导致“身心二元论”的产生[1];在元认知层次上对体育的研究停留在促进身体健康的研究层面而忽略体育在心理人格维度的影响,使体育的价值功能无法被全面地利用起来。因此,体育具备身体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对体育的心智上人格塑造研究,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对体育活动激发青少年行为特征的本质性研究,另一方面有利于在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同时塑造青少年健康的心理与认知,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养,促进青少年全面个性发展。

1 我国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实然困境

1.1 身体健康每况愈下

由于现代生活学习节奏的加快,身体活动不足的“坐姿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席卷全球,普遍存在锻炼运动不足的现象,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新的健康威胁—“慢病”。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中国人的慢病占死亡率的89%,我国国民身体健康素质每况愈下。慢病,在世界各地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传统医疗手段的效用却不尽人意,社会医疗的成本呈骤增趋势。2014年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等合作发表研究报告:“身体活动不足不仅给各国经济和人类健康造成令人震惊的损失,而且会形成代际间的恶性循环,削弱人类潜能,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将身体活动纳入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此大背景下,我国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难逃慢病的魔爪。以体育活动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已成为国际发展的一种趋势,我国也相继出台体育促进健康的相关政策并实施对应的战略计划,《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多角度多维度地提出以参与身体活动的,满足生存需要的被动参与,变为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主动参与,开发生命潜能,提高生活质量,营造幸福人生。

1.2 人格健康难逃“魔爪”

全球健康问题层见迭出,不仅在生理层面存在问题,在心理层面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健康危机。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情况呈现出恶性增长的态势,如不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御与治疗,到2020年时,青少年精神障碍率将达到50%,这已成为病、残、甚至死亡的关键性因素。当前我国的青少年群体中,由于心理问题而引发出情绪障碍以及行为等问题的情况已经相对严峻,因此走向生命终点的人数日趋增加,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根据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2009年6月发表的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患有心理精神疾病的患者大约为1亿7300多万,其中91%的患者未接受过专业治疗。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在2018年9月25日国家卫健委2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世界青少年健康心理疾病发病率在20%左右,我们的国家相对低一点,但也逐年增加,现状不容乐观。以上数据显示,我国大部分青少年正面临着人格心理问题的挑战,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国家持续稳健发展的动力,应给予高度的重视。个体行为问题的内在表征为心理问题,心理健康问题追根溯源是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发生了异质分化、社会化转换。人格的发展受生存环境、个体身体活动、社会行为、社会文化等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本质研究即其内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人格发展研究。

1.3 体育培育人格意识薄弱

体育活动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影响着青少年心理成长阶段的发展,不同的体育活动习惯指引青少年的行为输出。Alkadhi[2]通过实验论证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很可能不是直接效应,但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而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青少年不同时期的行为映射不同的矛盾与冲突,行为倾向又与人格特质息息相关,因此青少年的行为活动对其人格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作为以身体活动为主的教育学科,在培育青少年人格意识中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性帮助青少年塑造人格。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国体育的发展一方面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另一方面在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以及社会体育中,体育的发展重视的技能、项目、竞技性等技术层面的知识,而忽略了体育作为一种教育与文化在培育人格方面的作用。当前的大部分中小学体育仍然为应试教育最为重视孩子的体育应试能力,而对青少年的体育培育人格等重视不够,在培育青少年人格特质行为等方面的意识尚且薄弱。我国在体育锻炼与人格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格对体育锻炼的影响中,然而,相对此,体育锻炼能否改变人格的话题更具吸引力,也亟需开拓该方面的研究空间。国外在结合神经科学基础上研究体育与人格关系上已有较多积累,譬如Cotman等人[3]通过神经干预实验论证,体育锻炼能改善海马体(Hippocampus)结构,从而影响后天人格的形成;而我国体育研究在体育对人格的研究仍停留在时间干预问题[4],体育培育人格的相关研究与国外研究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2 青少年人格发展困境的影响因素

2.1 发生源:个体冲突危机解决不当,心理问题频发

埃里克森用生物学原理把个体的自我意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即人格发展的八阶段,每个阶段个体皆面临着不同的矛盾危机[5],八阶段的发展顺序由遗传基因决定不可改变,而能否成功解决危机度过每个阶段形成健康的人格由外部影响因子决定。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八个阶段的危机冲突分别为:(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希望;(2)儿童期(1.5~3岁):自主害羞和怀疑的冲突——意志;(3)学龄初期( 3~6 岁):主动和内疚的冲突——方向与目的;(4)学龄期(6~12岁):勤奋和自卑的冲突——能力;(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忠诚;(6)成年初期(18~25岁):亲密和孤独的冲突——爱;(7)成年期(25~60岁):繁衍和停滞的冲突——关心;(8)成熟期(60岁以上):自我完整与绝望期的冲突——智慧。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冲突,解决不同的冲突发展相应的人格品质,若某一阶段的危机冲突无法积极性解决则会导致某种人格品质的缺失或变异,从而可能成为引发成长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或障碍心理的诱因。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15.6%的青少年儿童患有心理疾病,频发的病症有精神分裂症、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心因性精神障碍、抑郁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等。根据访谈的心理医生出示的相关数据显示62.3%患病儿童的患病原由与儿童的经历息息相关,譬如学龄期的儿童如若在生活中无法获取勤劳感则容易引发心理上的消极同一性导致自卑的产生,过度的自卑消极心理的垒叠,容易导致神经兴奋抑制,长时间神经抑制滋生抑郁性人格。同样,如若青少年青春期的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未处理好,即个体自居模式与社会要求之间存在过大的差距,导致产生不可整合的鸿沟,青少年感到社会的不可信性,从而寻找新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重新定义自我角色,在此过程中个体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从而走向心理障碍的道路。因此,个体本身在作为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发生源时,不同发展阶段的冲突危机的处理不当均可引发人格障碍化发展。

2.2 防御介:保护体系建设不完善,治疗体系单一

人格心理问题产生的过程包括从发生源在发展阶段矛盾冲突引发个体内在品质变质人格发展出现问题,通过人际交往关系“传播”演变,最终在社会中形成属于发生源的特定品质,从传播的过程来看,在人格品质形成过程中,应及时建立防御介质,对我国青少年发生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防御与治疗,但我国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疾病的防御机制设立不完善,(1)对“问题”青少年的保护体系建设关注度不高,治疗体系中我国青少年心理疾病的方式多为药物治疗,疗效形式单一;(2)医药治疗多数停留在表层药物治疗,深层次的神经干预治疗空间仍有待开发,从而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解决成为一个棘手问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也逐渐成为我国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2.3 终向端:社会环境冗杂不稳定,终端保护不善

三元交互决定论认为,人与环境的交互效应能够决定行为,环境有利于个体发挥自我调节功能,从而建立和发展自我反应的能力[6]。社会环境作为青少年的生存发展的基础环境与青少年回归社会的终端环境,无形之中影响了青少年的绝大部分行为,是青少年行为发生机制的直接诱导环境,在某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患有人格心理疾病的青少年的披露台。而今,我国社会环境冗杂多样,混乱不稳定,给青少年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对我国患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的关注度、保护度不够,专业人士缺乏、家庭环境忽视、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多方面的问题造成我国患心理疾病的青少年依旧呈增长趋势。校园霸凌、抑郁自杀、突发犯罪等青少年行为从方方面面映射着“雪花论”的严重性,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社会对待青少年人格障碍的了解程度与包容程度不够。

3 埃里克森理论视域下塑造青少年人格的理论策略

3.1 “活化”体育文化源头,发展生态人格

美国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认为“文化是人格在典章上的扩大”[7],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心理特征形成和塑造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文化是人的创造物,而文化反过来又在化育着人。人格作为人的基本内核,总是镌刻着相应的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印记[8]。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向来注重整体的健康观,在青少年的人格发展过程中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引导作用需做到以下几点:(1)“活化”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自中华民族5000年来的以仁为核心的“天人合一”思想,构建个体与社会间主观能动性的人格伦理关系;(2)“活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气生万物”的协调发展价值观,引导个体与社会建立人格联结关系时站在宇宙的视角,发展自然天性,恢复人格发展本身,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以臻达人格“逍遥游”的境界;(3)“活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以和为贵”的文化属性,指引青少年个体在人格培育过程中注重母系文化环境的熏陶,在建立与他人之间的信任依赖、角色混乱时的人格反应式,由内在约束力上升到人格伦理自觉,实现人格的普遍化“和气”,以发展生态人格。而西方的体育文化具有典型的物理特性,对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性格塑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如现代体育教会了青少年团结拼搏的优秀品质,有助于青少年人格的全面培育。生态人格是一种蕴涵着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生态情感的人类文明发展必然选择的新型人格[9]。通过多元的形式注入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新活力,发展青少年生态人格,建设生态文明新时代背景下建基于生态伦理的、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要求的新型文化人格,降低人格障碍患者的产生率,增强我国青少年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新局面。

3.2 “动化”人格发展关键时期,培育本土人格

抓住人格发展关键时期,营造以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为身体运动主体构架,辅之以其他趣味活动,通过不断“动化”人格发展的各个关键时期,充分利用行为实践来解决人格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不同冲突与危机;一方面,推广与开展健身气功、太极拳按摩、导引、吐纳等养生型体育活动、普及开发溜冰车、板鞋竞跑、抖空竹、打弹弓等趣味性型民族体育运动、适当添加赛马、赛骆驼、射箭等竞技型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于青少年日常生活中,增加其身体活动的机率,增强青少年身体体质。另一方面,积极利用西方体育中的竞争哲学与绅士理念,开展橄榄球、赛艇、板球等团体竞争体育活动,培养青少年的输赢意识、集体荣誉感、团结合作精神、顽强拼搏、追求卓越、全面发展的意识,通过体育活动影响与改善不同人格的行为的倾向性,如青少年人格培育中的严谨性、外倾性、宜人性、开放性、神经质或情绪不稳定性等等。以体育活动的形式“动化”人格发展把阶段,创造性开发情景体验发展模式,帮助青少年在运动的“相对虚拟”的空间中演练八大冲突危机,预演各式预期结果,寻找积极解决危机的方式,减少人格输出受阻情形出现,培育青少年健全人格。从社群氛围视角来看,不同地区的差异性、不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支配个体行为的异样性影响主体内化行为表象的意识形成的图式或表征,导致意识品质形成的差异性,从而营造出区域性的特质人格品质,形成本土特质人格。

3.3 “深化”体育干预机制,创新体育人格

加强体医结合研究,深化体育锻炼模式干预心理疾病形成机制,创新性发展“体育”人格。有学者[10]建议,东方体育工作者应另辟蹊径,扬长避短,运用科学的方法深入挖掘与改进传统的养生保健文化,从而构建自身的原生态体育发展之路。加强研究体育锻炼心理效应模型的研究,譬如倾向-信念-动机模型、人格-体育运动高低动机组模型等科学式研究。除此之外,充分利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法式来研究体育人格干预心理疾病的形成,(1)可综合人格神经科学以及体育锻炼改善大脑的研究成果,探索体育锻炼影响人格的机制问题[11];(2)加强纵向层面研究,将质化、量化研究与青少年的成长时间线串联起来,通过成熟的人格量表或Q分类测验,从量化影响因素,通过实验设置影响因子分层参照标准,并结合大量实验对影响因子进行回归统计分析与人格模型建立,为精准研究民族体育干预人格培养机制立下基脚;(3)可根据五大人格、七大人格、八大人格等人格分类理论知识研究这些人格特质中的品质与各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地区文化之间的相关性,为深化研究民族传统体育人格心理干预机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Roberts等人[12]对207篇人格干预研究进行了元分析发现,临床干预会使人格产生改变,干预时间8周最佳,延长时间对人格影响微乎其微,干预效果并不受干预方式影响。因此,体育干预机制可借鉴临床心理学研究,设计科学有效的干预方案,研究体育对人格培育的影响;利用体育活动干预机制研究在体育文化大背景下培育出的人格特性与其他文化背景下的人格特征的区别,为创新性培育体育人格奠定基础。

3.4 “优化”体医结合终端环境,构建社会人格

优化体医结合的社会终端环境,从物质传播论视角来看,我国青少年人格心理疾病的产生、传播过程中这种心理内部的意识变化会从一起始介质中传入终端介质中,对于人格发展来说,起始介质为青少年个体本身,而终端接收介质则为社会环境,该过程则为人格品质从个体投射到社会终端的过程。根据拉扎斯菲尔德的有限效果论[13]可知,在这个传播转换的过程中,人格意识的输出仅存在有限效果,而非全体有效转换。因此,在研究体医结合时要加强阶段体育干预机制的研究,结合埃里克森阶段发展论、人格的三阶层框架较特质论等阶段理论关注人格矛盾“是什么”的问题,而且需要更全面的关注“为什么”的问题,挖掘人格问题未被有效转化的症结根源。其次,建立在发达的医学神经研究基础上,借鉴前期学术界对大脑“人格区”与体育改善脑结构功能的研究成果,从神经科学的角度优化体育结合终端环境,探索体育对青少年人格问题的影响,帮助青少年守住人格问题的最后一道科学防线。除此之外,完善优化社会接收人格发展存有瑕疵的青少年社会环境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完善社会终端接收环境,促进有限效果最大化,帮助在逐步恢复以及等待着被援助的“问题”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个体人格恢复机制的社会化,构建社会人格,实现实战操作性转化,形成多层次的立体人格。

[1] 任 海.身体素养:一个统领当代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理念[J].体育科学,2018,38(03):3~11.

[2] ALKADHI K A.Exercise as a positive modulator of brain function[J]. Mol Neurobiol,2017,DOI:10.1007/S12035-017-0516~4.

[3] COTMAN C W,BERCHTOLD N C,CHRISTIE L A.Exercise builds brain health: Key roles of growth factor cascades and in-flammation [J]. Trends Neurosci, 2007, 30(09): 464~472.

[4]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5] 吴成艳.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对幼儿早期人格培养的启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7(11):56~57,65.

[6] 姜 媛,张力为,毛志雄.人格、锻炼动机和锻炼取向对体育锻炼情绪效益的作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30(02):147~151.

[7] 郭永玉.人格心理学:人性及其差异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5.

[8] 阮金纯.云南民族文化的人格精神[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30(08):33~37.

[9] 王晓为,王 尧.生态人格的养成:大学生伦理道德培育的新维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05):133~136.

[10] 胡小明.原生态身体文化的田野调查[J].体育学刊,2015,22(03):1~10.

[11] 石 岩,周 浩.体育运动与人格三大研究主题述评及展望[J].体育科学,2017,37(07):60~72.

[12] ROBERTS B W,LUO J,BRILEY D A,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personality trait change through intervention [J]. Psychol Bull,2017, in press.

[13] 高海波.魔弹论:层累地造成的学术史[J].国际新闻界,2010(04):17~21.

The Predicament and Countermeasure of Sports Cultivation of Teenagers' Person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rikson's Theory

LIU Qian, WANG Shuo, LI Yunpeng, et al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2, China.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rikson's theory, this paper uses the literature method and interview method to analyze the predicament of sports cultivation of young people's personality. According to the predica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adolescents' personality,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expound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dilemma from the sources of personality formation, the prevention media, and the terminal protection, and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strategies of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to shape the formation of young people's person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rikson's theory, the theoretical strategies for constructing adolescents' sound personality include: “revitalizing” the source of sports culture, developing ecological personality; “moving” the key period of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cultivating local personality; "deepening" the national sports intervention mechanism, Innovative sports personality; “optimize” physical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terminal environment to build social personality.

Eriksson theory;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Youth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Predicaments ; Countermeasures

G804.83

A

1007―6891(2021)01―0051―04

10.13932/j.cnki.sctykx.2021.01.11

2019-11-09

2020-01-02

猜你喜欢
人格青少年体育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青少年发明家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我们的“体育梦”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漫画之页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