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级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2021-01-28 21:34余务洪中共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社会主义论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大理州大理全域

文 余务洪 中共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雷旭锋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办公室主任

新发展阶段,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打造世界级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大理现场办公会精神,紧紧围绕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的基本定位和打造世界级文旅产业、世界级绿色食品产业的要求,切实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充分借鉴先进经验,精准做好顶层设计,强化重点项目支撑,以务实创新的精神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努力把大理州建设成为世界级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坚定世界级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近年来,中共大理州委、州政府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深化文化和旅游体制改革,坚持以文旅融合理念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深入推进“旅游革命”,积极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全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文化旅游产业核心支柱地位进一步凸显。

强化顶层设计,聚全域发展之力。制定《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州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也参照成立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领导机构,将全域旅游创建列入重要议事议程,建立全域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高位推进、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全域旅游发展工作格局。围绕“产业因全域旅游而更加优化、城乡因全域旅游而更加美丽、百姓因全域旅游而更加富有”的全域旅游创建目标,统筹利用全域旅游理念推进乡村振兴、特色小镇、脱贫攻坚、美丽乡村、产业发展等工作,开放多元的“旅游+”“+旅游”融合发展格局快速形成。

突出规划引领,布全域发展之局。按照“多规合一”原则,先后编制《大理州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大理州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大理州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大理州精品自驾旅游重点线路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多个单项规划,形成了以全域旅游规划为总纲、景区规划和专项规划为基础的旅游规划体系,为全州旅游整体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出台《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土地、投融资、项目审批等领域给予大力支持,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大理市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剑川县创建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鹤庆、巍山、祥云3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省级初评,宾川、漾濞等县市创建工作全力推进。

贯穿全域理念,构全域发展之形。坚持全域旅游“点上发力、线上拉动、面上拓展”的理念和思路,“点”上注重打造旅游新产品,“线”上注重策划旅游新线路,“面”上推进县市共融发展,推进形成“景区互推、游客互送、信息共享、发展共进”的全域旅游发展雏形。新创建漾濞石门关、蝴蝶泉公园等5个国家4A级景区,巍山东莲花、云龙诺邓、永平宝台山等5个国家3A级景区,全州A级旅游景区达到27个;成功创建大理古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巍山古城、喜洲古镇、双廊艺术小镇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完成剑川沙溪等7个乡镇及大理古生等13个村省级旅游名镇(名村)评定。全州7条精品旅游线路列入全省精品自驾旅游线路规划,规划设计了州内60条旅游线路,开通58条景区直通车,建成43个景区直通车服务点。

狠抓重大项目,筑全域发展之基。制定《大理州推动旅游革命加快全域旅游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投资200多亿元推进“漫步苍山洱海”绿道体系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了大理床单厂、变压工场、剑川先锋书局等一批艺术创意基地(街区)。同时,着眼全域、全季、全产业链旅游,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加快培育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杨丽萍大剧院、麋鹿星球、目的地婚礼等一批文旅融合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补齐了“白天看景,晚上走人”的休闲旅游短板。

做足融合文章,提全域发展之质。紧抓“旅游+”和“+旅游”等融合发展模式,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体育、城镇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进一步推进旅游业态更加多元化、旅游产品供给更加丰富化。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创建成为全国文旅融合示范景区,大理州博物馆、非遗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实现与旅游服务的空间双进入、功能双融合,剑川先锋书局将书籍零售与复兴乡村文化完美结合,蹿升为“网红旅游打卡地”。同时,依托大理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优势,把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间工艺有机融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形成以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带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的良好格局。

精准宣传营销,造全域发展之势。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媒体引路、企业跟进”多元化宣传促销,与浦东新区、成都、青岛、台州等地结为友好城市,组织旅游企业赴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重要客源地开展宣传推广,主动构建区域旅游合作体,强化与重点地区的联合营销。举办伦敦“绣梦中国·风花雪月”依文·大理时装发布会、马缅泰航空推介会,承办“第43次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旅游工作组会议暨2019年湄公河旅游论坛”、云南省航空旅游市场推介会等国内外大型活动,持续提升巍山小吃节、剑川石宝山歌会等旅游节庆活动,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开展品牌营销。同时,持续稳定和开通北上广深等重点城市及拉萨等地直飞航线,加强动车班次协调,2020年,大理机场航线总数达到24条,全年旅客吞吐量达132万人次;大理火车站全年进站390万人次,出站401万人次,昆大丽线动车成为全国排名前列的旅游动车支线。

启动世界级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2021年3月26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召开大理现场办公会时指出:“要把文旅产业作为全面转型升级的基础性产业来抓,拉动大理的经济发展,提升大理的影响力辐射力,使大理走向世界。”坚定不移把全域旅游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走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按照打造“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的目标和“云南只有一个景区,这个景区叫云南”的全域旅游理念,深入推进“旅游革命”三部曲,积极推进大滇西旅游环线样板示范区建设,积极打造“漫步苍洱”世界级康旅品牌,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不断提高旅游产业规模和质量,力争到“十四五”末旅游业综合增加值占比提高到1/3以上,旅游文化产业总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型支柱产业,把大理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旅游名城。

提升产业发展“高度”,构建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新布局。全面开展全州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入普查,加强对全州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和保护利用,科学合理控制开发强度、控制旅游规模。立足环境资源承载力,结合乡村振兴、美丽县城、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等重点工作,认真谋划好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要求、基本路径、重点工作和保障举措,推动大理旅游由苍洱核心区向全州全域旅游一体化、苍洱核心单中心向全域多中心转变。围绕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样板示范区的目标,打造“美丽大理”,建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样板;打造“艺术大理”,建成转型融合、品牌富集示范样板;打造“诚信大理”,建成市场繁荣、消费增速示范样板;打造“开放大理”,建成连接国际、合作交流示范样板;打造“乡愁大理”,建成宜居宜业、主客共享示范样板;打造“数字大理”,建成交通便捷、智慧文旅示范样板,探索形成新时代背景下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循环经济新模式。

拉伸产业链条“长度”,构建全域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新体系。切实提高项目谋划能力、策划水平和落实本领,加大项目前期工作支持,精心谋划推进一批强基础、管长远、利大局的重大文旅项目,建立州、县市高质量文化旅游项目库,加快推进“一带三道”、大理慢谷国际健康小镇等重大项目建设。以打造高品质旅游景区为目标,积极推进剑川沙溪古镇·石宝山、宾川鸡足山、漾濞石门关5A级旅游景区创建,强化4A、3A级旅游景区储备,推进景区向复合型聚集发展转型。巩固提升大理古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巍山古城、双廊古镇、喜洲古镇省级旅游度假区,全面推进剑川沙溪、鹤庆银都水乡、洱源温泉小镇、漾濞石门关等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建设澜沧江孔雀渡、小湾、功果桥等水电生态旅游度假区。

深挖文旅融合“深度”,构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域旅游发展新体系。深入挖掘大理州南诏国、大理国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依托崇圣寺三塔、太和城遗址、南诏德化碑、石钟山石窟、南诏铁柱等国家文化遗产资源,积极创建全国文物保护示范区,启动世界遗产申报,加快建设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大理段)、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太和城国家遗址公园等重点文化遗产旅游项目,打造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旅游品牌。全力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提升非遗体验基地、传习中心(所)、工作室等活化利用及创新体验水平,建设一批研学旅行示范基地、研学精品线路。加快推进“金木土石布”民族民间工艺品特色文化产业和文创孵化园区培育,创建大理·鹤庆银器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剑川木雕文化产业重点培育园区,建设完善大理床单厂、变压工场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休闲街区;设立“大理州旅游商品文创资金池”,定期举办“旅游商品文创大赛”,打造“风花雪月”品牌系列高质量文创产品。

拓宽产业发展“广度”,构建全域旅游多元融合发展态势。提升举办格兰芬多环洱海自行车赛、大理100越野赛等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积极引进国际影响力大、群众基础好并与大理文化特征和自然禀赋相匹配的高级别单项国际体育赛事,发展徒步、帆板、定向运动、低空飞行、溯溪等户外运动新产品,打造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区和运动休闲集聚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以大理双廊村、洱源佛堂村等传统村落、民族特色村、特色文化村为重点,引入企业化开发模式,重点推动民族工艺、乡村休闲文化、民俗文化体验、传统节庆产业的发展,打造乡村旅游的“沉浸式体验”,建设一批乡村休闲旅游区和现代休闲农业庄园。

突出技术应用“新度”,构建全域旅游智慧创新体系。以深化“互联网+旅游”巩固提升智慧旅游体系,持续推动“一部手机游云南”性能优化和推广使用,推进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智慧旅游监管服务体系。组建大理州数控公司,全面启动大理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建设滇西文旅大数据中心。强化全州智慧旅游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协调布局,着力将大理古城打造成为全国智慧旅游景区样板,建设洱海智慧生态廊道、漾濞石门关全域智慧景区、剑川沙溪古镇“一机游”示范项目等智慧旅游亮点特色工程,开展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智慧化建设,打造宾川新庄村等一批智慧旅游示范村镇。推进大理文旅资源数字孪生及“一张图”平台建设,纳入全州大数据平台建设的整体布局,实现对文旅资源、项目、景区、非遗、文物的统筹管理。全面推广“一部手机管旅游”,健全完善集电子合同、行程单、导游派遣、车辆调度、组合保险等于一体的旅游团队综合监管体系。

培育产业发展“厚度”,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动能。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大理旅游集团等文化旅游企业,通过企业上市、资产证券化、债券发行等方式面向资本市场融资;鼓励和支持州文旅集团等州内优质文旅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和资本运作等多种方式,与县市政府及企业开展合作,推进全州文化旅游产业、大健康产业项目开发,全面提升大理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层次和水平。引进战略投资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一批规模大、辐射带动力强的知名文化旅游集团和管理服务品牌企业落户大理,同州内文旅企业在股权和业务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带动本土文旅经营理念、商业模式和企业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扶持小微文旅企业。强化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和质量,全面落实和不断完善创新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打造中小微文旅企业孵化平台,建设文旅创客示范基地。

突出市场营销“强度”,培育全域旅游发展新环境。以新媒体为主力,加大旅游推广力度。加快旅游大数据中心、大理智慧旅游云平台和全域旅游服务热线建设,以“一张网、一幅图、一本书”为切入点,实现一部手机游云南。发挥新媒体宣传传播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受众面广的特点,借助中央、省级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平台,充分利用相关媒体线上、线下资源,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形成全媒体文旅宣传推广格局,讲好大理文旅新故事、传播好大理文旅新声音。

猜你喜欢
大理州大理全域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做梦都要去大理
大理好风吹
大理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监管平台建设研究
想念大理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