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邓伟升 李 娇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是云南经济发展的新维度,是云南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有力践行。目前云南省打造“三张牌”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发展潜力较大,但也面临着产品附加值低、区域公共品牌潜在风险大、产业集群品牌效应较弱、生态城市品牌效益彰显和价值实现不充分等挑战。站在“十四五”新起点,云南省要进一步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细化落实,持续为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供给侧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供给体系,为绿色能源品牌建设提供多样优质供给。有序开发可再生的电力资源,继续大力推进云南境内大型水电开发,统筹好“水火风光电”的关系,抓紧研究蓄能电站等问题,助力枯期供电保障。妥善处理好风、光、生物质能等绿色新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城镇化进程、群众脱贫致富的关系,按照“生态优先”原则,以更高质量、更高标准发展风、光发电。促进石油天然气资源多渠道供应,积极对接川气、桂气入滇工程,充分利用中缅油气管道,提高省内天然气和石油供给能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促进煤炭绿色发展。
需求侧加快能源消费和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绿色高效的能源消费新格局。结合云南省能源结构,要继续提髙绿色能源消费比重,鼓励可再生能源消费,重点控制传统化石能源消费增量,鼓励可再生能源消费,扩大天然气替代规模。加大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力度,以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产业结构调整反推能源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积极落实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定位,抓住云南省设立自由贸易区的机遇,依托昆明电力交易中心,扩大对越南、缅甸等国家的电力贸易,逐步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跨境电力合作交易平台,积极打造“国际能源枢纽”。
打造绿色能源品牌生态圈,以技术创新引领能源领域转型升级。坚持“绿色低碳”,推动传统化石能源低碳开发与利用技术升级迭代,优先发展高效与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注重“创新驱动”,持续推进能源科技创新,部署前瞻性的能源技术研发,完善和延伸能源产业链;主攻“智慧能源”,聚焦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先进电网技术与装备创新,构建科学完善的智慧能源体系;加快合作创新,加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能源科技和产能合作,推进绿色能源科技平台、创新队伍和生产服务型企业的培育和建设,打造国家西南能源战略通道、国家能源枢纽;强化绿色金融,积极支持云南打造“绿色能源牌”提质增效,以富滇银行和云南省农村信用社为引领积极支持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激活数字生态,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能源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全省绿色能源大数据云平台,推进新能源与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和能源技术高度融合,打造有云南特色的能源品牌生态圈。
绿色赋能,着力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原特色食品牌。品牌绿色赋能,即强调区域内品牌的一切产品、服务、技术创新等均以“绿色”为前提,反对牺牲自然生态换取经济利益的短期行为,更加注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长远发展品牌价值观,强化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品牌认同,实现品种到品质、品质到品牌的提升。瞄准重点产业主攻方向,针对行业特点和突出问题,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着力减少低端供给,扩大中高端供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塑造“绿色品牌”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绿色革命”。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树立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整体品牌形象,精心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优势、有影响、有竞争力的云南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
技术赋能,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以国家和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为基础,重点引进与农产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关联度较高的食品溯源、生物技术、生态环保等领域的重大项目,提升食品产业配套优势,打造完整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形成一批百亿级的绿色食品产业园区,打造独具魅力的“农”字头招牌产业集群。继续推进优秀绿色食品加工业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认定培育工程,加大人才、资金等扶持力度,在此基础上择优重点培育进入省级100强企业进军国家500强,以领军企业引领区域特色绿色食品生产,助力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
杠杆赋能,构建绿色食品区域公共品牌生态系统。品牌杠杆赋能是区域品牌通过为区域内的企业、产品等经济要素提供品牌背书以提升背书对象附加价值的品牌杠杆效应。云南拥有一定数量的优势品牌,当这些品牌通过区域公共品牌整合之后,能够率先打破原有的地理界限,强化已有强势品牌的竞争力,拉动弱小品牌的快速追赶,以联合体企业为支点,打造超级用户品牌,实现区域公用品牌与用户品牌的共生共荣。打造区域展会平台,从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三个维度降低集群内企业的交易成本,通过优质、特色、差异化发展,实现地区知名品牌向全国乃至全球驰名品牌的转变。
以健康产业为抓手,助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一是统一筹划,分层设计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形成“一体多翼”的建设格局。根据不同行政区划资源优势和地域特点,重点推进卫生城市、健康城市、健康促进县区等建设的同时,更加关注农村,大力推进健康乡村建设,通过“以点带面、以点促面、有点有面”的建设,形成卫生城市圈和健康城市圈。二是建立可持续思维,提升建设层次,打造民族医药文化的核心魅力和吸引力。打造体验中心特色医疗品牌,推出名科、名医、名药、名品(保健品),突出中(民族)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体现中(民族)医绿色疗法的优势,以特色取胜,将云南“健康天然原料”省转变成“健康天然营养产品”产出省。
以论坛经济为助力,发展有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一是借鉴“乌镇模式”,以COP15为契机,借论坛营销提升“健康生活目的地“知名度。建议相关部门搭建高级别交流论坛平台,针对旅游、文化、康养、环保等不同的主题,积极承接大型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文化论坛与会展,积极借助互联网等传播手段,实现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乃至全国、全球经济信息的生产、处理、传播和交易,借助论坛经济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助力生态旅游业发展。二是制定康养旅游行业标准,打造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选择条件较好的企业开展试点示范,为“健康生活目的地”品牌建设提供统一标准,以旅游为切入点,深度挖掘“康养+旅游”的深度游模式,利用“一部手机游云南”App,围绕“户外运动+旅游”“温泉康养+旅游”“中医养生+旅游”“文化创意+旅游”4大板块,打造休闲、运动、观光、娱乐、美食、养生为一体的城市旅游综合体。
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打造健康生态城市品牌。一是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增强发展动力。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创新方向,充分利用创新来增强“健康生活目的地”的建设动力。二是贯彻协调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始终关注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包括产业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人群之间、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国内外之间的协调发展,通过引进和开发一批高端项目、高端产品、高端服务,加快推进特色旅游目的地重大项目建设。三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构建城市健康新环境。始终坚持绿色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培育新动能,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四是贯彻开放发展理念,拓展建设格局。贯彻开放发展理念,秉持开放胸怀,放眼世界、了解国际。积极组织专题性研究,特别是加强国际性、区域性的比较研究,从中发现和探索出规律性的经验,再结合云南自身优势,提出资政建议供决策参考。五是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增进人民福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地位,真正把人民至上原则落实到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全过程中。
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关键在于走好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之路。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充分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抢抓RCEP机遇,更加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构建“绿色产品品牌—特色企业品牌—绿色产业集群品牌—生态城市品牌”的品牌发展体系,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构建云南绿色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