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创新创业竞赛实现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与提升的思考

2021-01-28 07:20:05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竞赛大学生能力

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2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具备观察、分析、判断、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业实践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用人需求,高等院校正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本文在说明为什么要通过创新创业竞赛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对当前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就相关问题针对地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以期使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师生更好地理解如何积极有效地参与创新创新竞赛,进而实现通过创新创业竞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一、通过创新创业竞赛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必要性

第一,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讲授学生接收,学生少了独立思考的环节,从而降低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达不到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而创新创业竞赛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摆脱了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及特长,不以考试为目的,而是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们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比赛中运用,减轻了学生的思想压力,极大限度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内容相对固定,缺乏创新也很难有创新。创新创业竞赛要求学生从创新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参赛学生不仅要有专业的学科知识,而且要根据问题将所学到的知识得以运用,更要提出自己创新性的想法,并且努力将想法变为现实。在这样的环境下就更容易激发出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第三,促进学生认真学习专业课知识。当代大学生出生在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网络信息高度繁荣的时代,尤其近几年新媒体的出现更是让大学生对传统的课堂形式提不起兴趣。学生们甚至更喜欢在新媒体平台学习专业知识。创新创业竞赛可以引导大学生参与进来,通过比赛形式,引导学生们在比赛中学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创新竞赛中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恰好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意思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这比老师枯燥的讲述专业知识有效的多。

第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创新竞赛在比赛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与人沟通、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参加竞赛促使学生必须主动了解最前沿的知识,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尝试从原有的知识和理论中寻找出新的方法和思路,并且将之变为现实应用技术或方法。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学生整体的素质也上升了一个层次。

二、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众多的创新创业竞赛为学生综合能力训练提供了更多选择,创新创业竞赛作为高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路径,学校为大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同时提供了经费支持,以此提高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但学生在参与创新竞赛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参与创新竞赛的盲目性。在“双创”的时代背景下,整个社会对于创新创业重要性形成高度共识,由此衍生了一系列的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在选择参加竞赛时由于创新创业竞赛的种类繁多,不了解不同竞赛的类型、特点以及是否与自己的专业知识所匹配,往往存在盲目性。同时由于许多赛事的创新性不足同质性较高,从而导致有些学生参加了多项竞赛,却无法实现专业知识与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转化。

第二,参赛成员结构不合理。目前多数的创新创业竞赛都是以团队的形式参与,朝着跨学科、跨专业的方向发展,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然而,由于存在关系羁绊以及缺少沟通渠道,组队时主要基于关系的好坏,团队中多为具有相同专业知识背景的成员,缺乏对团队成员的能力以及知识资源互补的考量。异质性知识与已有知识的碰撞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加有效地解决实践过程遇到的困难,提升团队成员综合能力。

第三,指导老师团队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指导老师作为创新创业竞赛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之间的重要中介,对于推动创新竞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贡献。但与社会对于创新实践性人才的需求相比,指导教师的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一方面,相较于众多创新创业竞赛学生团体,高校中具有创新创业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大赛指导经验的指教师团队仍然匮乏,导致学生在选择竞赛项目时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在竞赛过程中,无法有效将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以往实践课程内容与创新创业竞赛有效结合。另一方面,教学科研等压力阻碍了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限制了指导教师团队在创新创业竞赛中的参与度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贡献度。

第四,竞赛体系建设缺乏系统性以及延续性。一般的创新竞赛周期较长,而学生的长远规划不明确,在竞赛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由于缺乏与指导教师的有效沟通,独立开展相关工作的能力欠缺等,难以形成长效机制,只有一小部分的人能够获得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而内在的能力提升和外在的成绩获取是学生继续参与更多创新竞赛的驱动力,因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可能导致学生失去参与创新竞赛的热情与信心。

三、通过创新创业竞赛加快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建议

创新创业竞赛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一系列改进建议与措施,使其更好为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服务,满足新时代社会对于综合能力突出人才的需求。

第一,促进竞赛与教学的有效结合。合理分配理论课程课时,增设创新创业竞赛需要的专业技能培训课程,使用层次化教学,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课程通过要求,督促指导教师对于学生的负责程度,鼓励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创新能力相结合,采取学生主导的方式涉及实践方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第二,构建高水平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团队。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团队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要素,体现在创新创业竞赛层面,需要构建一支高水平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队伍,甄别种类繁多的创新创业竞赛,从中选择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竞赛供学生参考,为学生选择参赛项目提供引导。阐释竞赛队伍所需成员能力,给出较为合理的团队组合建议。在竞赛过程中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提供分析与指导,同时注重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竞赛结束后,组织学生对于本次竞赛进行经验总结。修订已有教师评价体系,提升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获奖在教师绩效评价中的权重。

第三,打造创新创业竞赛交流平台。通过创新创业竞赛交流平台促进多元主体间有效联系,在平台上发布相关竞赛和项目的通知以及相匹配的指导教师团队,便于学生对竞赛有充分了解,并结合自身专业能力选择参与的创新竞赛、团队成员以及指导教师。在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团队能够在交流平台上传授经验,对与竞赛相关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解答,形成“以老带新”的不间断培养体制。

第四,健全创新创业竞赛保障体系。通过创新创业竞赛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需要有一套完善的保障体系。高校层面,要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赛,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学生顺利参赛,并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的积极性。以竞赛为契机,创建大学生创新实践训基地,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服务。政府方面,加大对高校培养创新实践人才上的财政拨款,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联系,将创新创业竞赛的成果进行有效转化。企业方面,积极主动寻求与当地高校建立良好合作伙伴关系,搭建学生创新实践平台,促进创新创业竞赛成果转化以及创新实践型人才储备。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使得社会对于拥有综合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需求急剧增加,而创新创业竞赛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高等院校应根据大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竞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创新创业竞赛与教学的有效融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竞赛过程中锻炼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通过内培外引以及考核评价指标的改变,构建专业化高水平指导教师团队,更好的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服务。打造创新创业竞赛交流平台,扩展学生获取创新竞赛相关知识经验、选择感兴趣指导教师、构建创新创业竞赛所需异质性成员的渠道。从高校、政府、企业多元层面完善创新创业竞赛保障体系,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竞赛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中等数学(2022年3期)2022-06-05 07:50:56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我看竞赛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创新思维竞赛(3)
抄能力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