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 海淀 100088
我国的水资源在世界上排名前列,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可用水量并不多。因此,我国一直处于水资源紧张的状态。目前,我们已经采取了各种手段来保护水资源。比如,投入很大的力度治理被破坏的水源,监测水环境。从而为人们提供安全放心的饮用水,缓解我们国家水资源紧张的困境。下面我们从水环境监测中运用新技术的必要性、新技术的运用以及推动其发展的策略展开讨论。
当前,有些单位对于水环境监测工作做的还不到位。比如,员工的思想认识有待加强,水环境监测的基础设备有待完善,单位内的资金投入较少,资金利用率不高,对于现有的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另外,有些单位不进行技术革新,依然采用的老方法监测水环境,检测过程耗人费力,效率低。例如,要检测某地区的水源,现在机构会安排员工去取水作为样本,再送到实验室检测,然后分析实验结果。操作过程复杂,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较多。往往做完一次检测,该水源的水质已经有了新的变化。因此难以获取精准的检测结果。
而且,利用人工进行水环境监测提高了监测的成本,降低了检测的速率。但是如果用信息技术代替人工进行水环境的监测,完全可以避开人为监测的不足之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对水环境进行监测,不仅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收益。最关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检测水质,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数据,从而帮助工作人员针对水质变化做出有效的应对。信息化技术监测取代人为的监测,使员工们从简单繁多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机会从事能够发挥个人才干、实现个人价值的工作。因此,在水环境的监测中采用新技术是一件有利无害的事情,我们积极采用新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
2.1 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全面掌握水源信息 物联网技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实时掌握河水胡泊的水质、流量等相关信息,提高我们对水源的掌控能力。另外,借助于信息技术,我们可以把水环境监测系统收集到的信息上传到云端,使不同区域的单位工作人员可以共享数据,更好的完成水环境监测工作。
物联网技术在实验的工程中主要借助的是射频识别技术、追踪技术、通信网络新技术等。利用物联网新技术,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查看水源信息,有效分析河流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在短时间内发现被监测水域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制定相应对策措施,讨论解决方案。这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使得信息流传速度非常迅速,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
2.2 利用微生物进行监测 在水环境检测技术中,微生物监测技术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正常的水源中,会形成一套完善的生态系统。这样的水源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如果受到轻微地破坏,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进行恢复。
对于被监测的水源,工作人员向其中投放一定量的微生物,一般是软体动物或者鱼类。其中斑马鱼是对水域水质变化最为敏感的,一旦水域出现污染,斑马鱼就会出现异常行为。经过大量实验研究成果,斑马鱼和人类有着相似之处,工作人员只需要检测微生物或者斑马鱼在这片水源中的生长状况就能够判断水源的污染情况。
2.3 传感器技术的运用 把传感器安装在水下,将空间、地理以及遥感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并利用转换器将收集到的水质信息变换成电信号,把电信号进行处理,然后再把处理过的信息传输到控制中心,进而得到被监测水源的各项数据。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会研发出更多更好的水环境监测技术,让我们更好的检测水质,高效利用水资源。
3.1 加大对水质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培训工作人员专业技能 由于有关部门对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前水质监测设备落后,有关工作人员职业技能不足。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增加对于水质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购买最新的设备,学习别人的经验,通过这样的做法来提高自身的监测能力。另外,还要重视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应当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修,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除此之外,我们国家应该鼓励企业大胆创新,对于拥有创新意愿,取得创新成果的企业进行政策补贴。进而激励企业研发出高效的监测仪器,推动我们国家水质监测工作的进展,为保护水资源做出应有的贡献。
3.2 优化水质监测的管理 我们国家土地面积辽阔,水资源的分布地较分散。这对水环境的监测及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各地水源一般是由各地有关部门管理的。受到地理位置、当地经济条件、经济结构、人口数量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对水源的管理方式有很大的差异。不同地区因地制宜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管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进行资料分享,更好的对水质进行检测,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比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黄河,它流过多个省份。因此,在对黄河水环境进行监测时,临近省份之间要做到信息互通,各省有关单位积极合作,多多沟通,制订一套大家都信服的管理制度。有关单位将上游的水环境监测数据,水源保护治理方案备份及时传给下游,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治理黄河,保护水资源。
我们可以预见:关于水环境监测技术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眼前的挫折是对我们的小小考验。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相关政策的实施。我们坚信水环境监测工作会取得很大的成就,更好的造福于社会。